2015年的第一场总理座谈会仍谈改革 十万亿美元大国之惑
摘要:“今年工作千头万绪,发展还是第一要务,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少,任务相当艰巨,需要大家齐心协力。”1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建议。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今年工作千头万绪,发展还是第一要务,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少,任务相当艰巨,需要大家齐心协力。”1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建议。
“参会者的意见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希望继续稳定宏观政策,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企业走出去。”一位参会者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
而此次总理座谈会上政策风向似乎已经明朗:宏观政策保持稳定,定向调控和区间调控仍是重要手段;促改革、调结构仍是工作重点;还将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014年,在进一步深化结构调整的步伐中,我国经济悄然步入10万亿美元大关,和美国并列成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10万亿美元俱乐部”成员。
把脉经济
2015年的第一场总理座谈会,谈的仍然是改革。
“在会上,我主要谈的是当前中国面临增长减速等问题,需要在保证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大力推进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现在的问题是,旧常态打破了,经济增速在下降,但是效率还有待提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当前增长放缓,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吴敬琏建议把更多精力放在改革上,用结构性改革破解结构性矛盾,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提高经济效益。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则直言,“我们资金贵的一大原因,就是政府‘管’得太多了!”
应该说,简政放权是去年政府工作的“最大亮点”。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下一步政府要在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基础上推进“行政权力结构改革”,让改革向纵深推进。
“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结构性的问题,必须靠深化改革,创新也需要改革。改革的核心还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确实有错位的问题,管了一些不该管的事,这方面,我们确实有闲不住的问题。”李克强对此表示。
与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交流时,李克强突出强调了政府要进一步推动自身改革。一方面简政放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另一方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同时,要明确列出政府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让市场主体有一个清晰的预期,知道自己干什么需要多少成本。
放手让市场处理,让一些国企真正感受到了压力。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志平在发言中坦承,过去一年,因为水泥、平板玻璃、钢铁等产能面临经营压力。“以前总觉得,政府总会再来个几万亿救我们的,但过去一年,我们丢掉了这个‘幻想’,转而意识到,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很长的平台期。”宋志平说。
宋志平说,在总理出访哈萨克斯坦期间,作为参加经贸团的企业负责人,他与哈方已经签订了一个玻璃厂的投资项目,这也是哈萨克斯坦的第一条玻璃生产线。他建议,政府要继续加大力度支持钢铁、水泥、玻璃等产能“走出去”。
李克强说,中国现在有很多富余但优质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从国际市场看,很多国家公共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非洲、中东欧及中亚国家都在搞基础设施建设,很需要中国的产能。中国经济要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需要更多参与国际竞争,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和运营理念,也是以开放倒逼改革。
而未来一年,政府将继续稳定宏观政策。“而在稳定宏观政策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到改革,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上来。”李克强要求起草《政府工作报告》时,要尽量吸取“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此次座谈会共邀请了10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分别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吴敬琏、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迟福林、国务院参事室姚景源、清华大学吴晓灵、银河证券左小蕾、中国银行曹远征、百度公司李彦宏、联想集团杨元庆、中关村集团于军、中建材集团宋志平。
中国速度
本次座谈会上,一些专家也认为,2014年实现经济7.4%的增长并不容易。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中国不只是连续20年,而是保持了连续30年以上的经济高速增长。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经济数据,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36463亿元,首次突破60万亿元。以美元计,则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又一个“10万亿美元俱乐部”成员,同时GDP总量稳居世界第二。
“我们的GDP现在是63万亿元,这是相当于10万亿美元的生产总值概念,7%以上的增速就相当于7000亿元,甚至高于世界100多个国家的GDP总和,仍然是一个很快的增长速度。”左小蕾表示。
中国经济规模提升之迅速,甚至可以用蜕变来形容。
2000年内地国内生产总值为8.9万多亿元,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2005年便突破2万亿美元;2009年则超过5万亿美元;2014年能够成功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从跨入GDP万亿美元俱乐部到成功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我国用时14年。相比之下,从1万亿美元到10万亿美元,美国则用了31年。
作为全球第二个突破10万亿美元GDP大关的国家,中国经济规模与效应的迅速扩大、提升,将比之前崛起的日本等国家,更加深刻影响全球格局的“再塑造”。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2014年中国经济增量对全球经济增量的贡献率是27.8%,居世界首位。世界银行前行长佐利克向媒体表示:“不论是新加坡、东盟,还是欧洲和美国,都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中国的改革成果。”
在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看来,中国速度喜忧参半,经济增速下调同时,产业结构初见成效,逐渐从对投资、房地产的过度依赖中走出来,新兴产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发挥主导作用。2014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8.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活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近日发布的第五届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名单中,互联网巨头腾讯首次成为了中国最具价值的品牌,刚上市的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则紧随其后,位居榜单第二。这两家民营企业超越了始终占据榜首地位的中国移动。此前一直由央企占据前5名的历史被打破,此次评选中,民营企业占据了前5名的3个席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经济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7.3%,低于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1%速度,这使得服务业的比重提高到48.2%,不过,这个比重比发达国家百分之七八十的比例要低得多,甚至不如发展中国家60%左右比例的水平。
一位不具名专家表示,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60多万亿元,每年新增加的GDP就相当于世界上三分之二国家的总量,不太可能再维持高速增长。而新一年要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用结构性改革破解结构性矛盾,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提高经济效率。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部主任牛犁也指出,目前传统的工业领域发展动力减弱,但是服务业领域发展潜力巨大,比如金融、物流、文化、娱乐等行业领域管制还比较多。
“下一步加快服务业领域的改革,会使经济产生新的动力。”他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