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被指有软肋 停牌或为资产注入 银座股权争夺战 二股东紧逼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郑重 济南报道
尽管看上去茂业系拿下控股权的希望基本没有,但面对“举牌狂人”茂业系掌门人黄茂如的凌厉攻势,银座股份(600858)大股东山东商业集团(以下简称“鲁商集团”)还是选择了守势:果断停牌。
1月13日,银座股份发布公告称,因大股东鲁商集团拟筹划与公司相关的重大事项,公司股票自12日起停牌。目前,茂业系已累计持有银座股份的比例达10%,一跃成为银座股份第二大股东。
“茂业系的连续举牌让鲁商集团不得不加速资产注入计划。”锐财经行业分析师刘江远1月15日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鲁商集团很清楚,如果茂业系进一步增持至15%甚至20%,其资产注入计划的决定权则完全被茂业系左右了。
黄茂如来势汹汹
茂业国际在1月12日发布的公告称,该公司于2014年12月29日至2015年1月9日期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通过场内购买再次购入5%的银座股份。此次增持后,累计持股达到了10%。两轮攻击总投入约4.91亿元,每股平均作价9.45元。
这距茂业系2014年12月23日的第一次举牌尚不满半个月。回查公告,2014年12月23日,中兆投资告知银座股份,其持股比例已达到5%。
“这显然是包括大部分市场人士都没有想到的事情。”长江证券分析师张月凤分析道,作为山东省商业龙头,银座股份经营业绩比较稳定,门店众多。更为重要的是,其股权并不分散,处于绝对控股地位,黄茂如想拿下控股权的希望基本没有。
回查公告,在茂业系首次举牌后第二天(2014年12月24日),鲁商集团的托管企业山东世界贸易中心即以涨停板价格大宗交易增持了公司600万股,将鲁商集团合计持股比例提升至35.98%。这显然是鲁商集团以行动对茂业系提出的警告。
“知难而退显然不是黄茂如的作风。”在刘江远看来,这也是黄茂如被称为资本市场“举牌狂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按照“常规”,产业资本要介入某家上市公司,大都是先私下沟通,达成协议之后再转让或者做定向增发,金融资本虽然主要通过二级市场运作,但其追求的并不是控股权,和公司原控股股东之间不会有冲突。
“黄茂如显然不同,他都是明着来。” 刘江远分析道,茂业系两大投资主体茂业商厦和中兆投资均属于茂业国际的全资子公司,而茂业国际是香港上市公司,有着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注定其资本运作只能是采取公开透明的方式。
银座股份早有软肋
“鲁商集团果断选择停牌应对的一个主要原因,应该是被茂业系击中了软肋。”长期关注银座股份的张月凤对本报记者说。
张月凤所说的软肋,指的是同为鲁商集团控制的银座股份与银座商城(即“山东银座商城股份有限公司”)的同业竞争问题,“11年未能解决。”
银座商城与银座股份都从事商品零售行业,区别在于前者是非上市公司,后者是上市公司。作为“兄弟公司”,两者的同业竞争早已是业界关注的重点。
为规避同业竞争风险,鲁商集团在银座股份上市之初便多次出具承诺函,承诺未来商业零售业务的发展规划将以上市公司为主导,并将其作为未来整合鲁商集团所控制的商业零售业务资源的惟一主体。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要将集团所控制的银座股份之外的商业零售业务全部纳入上市公司。
此后,在市场接连不断的质疑声中,鲁商集团于2012年年底出台了一个“折中”方案——由上市公司托管银座商城旗下原有及未来新增零售门店,托管期限为3年。但对于何时能将银座商城真正注入银座股份,鲁商集团始终未给出时间表。
2013年4月,山东省商业集团曾向公司除收购人及其关联方以外的全体流通股东要约收购5%股权,将持股比例提升至30%以上,其目的也正是提升对银座股东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在未来,银座股份将是鲁商集团惟一的零售业务平台。”银座股份证券事务代表杨松早在2013年就公开表示,鲁商集团很早就开始把一些优质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了。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会将鲁商集团所控制的本公司之外的零售业务,全部纳入上市公司。
或推动资产注入
“鲁商集团利益要想兑现,还是要实现股份上市,可是独立上市无法绕开同业竞争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实现资产注入,同时集团自身也有提升资产证券化率的要求。”在刘江远看来,从这一点上看,鲁商集团显然被茂业系击中了软肋。
根据鲁商集团的盘算,在托管期满后,如各项条件具备,则由银座股份以市场公允价格收购相关委托业务,收购形式可能会是整体业务及相关资产、负债的转让,或者银座股份取得银座商城控股权等,以此完成银座股份对鲁商集团商业零售业务的整合,彻底消除两大“银座”的同业竞争问题。
现在看来,这个计划有可能会被茂业系“搅黄”。
前车之鉴是,茂业系伏击大商股份。2013年2月8日,大商股份披露接到茂业商厦通知,后者已买入公司1468.6万股,占总股本的5%。几天后的2013年2月19日,大商股份停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并于当年5月拿出了一份拟以48.85亿元收购大商集团零售业务的方案,但该方案未获股东大会通过。市场普遍认为,正是茂业系的强势举牌,逼使大商股份推出“毒丸计划”,而茂业系最终轻松否决了该重组方案。
“鲁商集团也将面临这种尴尬境地。”张月凤分析,由于是关联交易,股东大会上还得看中小投资者的脸色,茂业系目前已持股10%,很大程度上已经左右投票结果,如果其进一步增持至15%甚至20%,鲁商集团资产注入计划的决定权则完全被茂业系左右。
“在茂业系的步步紧逼之下,鲁商集团紧急停牌的目的,或许就是加快资产注入。”刘江远说道。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