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地产正文

万绿之争背后的行业巨变 房企四梯队差距悬殊

作者:王海春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1-09 23:02:00

摘要:随着房企纷纷交出去年的成绩单,地产业“一哥”之争终于尘埃落定。绿地首度超越万科,夺得去年房地产业销售冠军。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海春 上海报道

  随着房企纷纷交出去年的成绩单,地产业“一哥”之争终于尘埃落定。绿地首度超越万科,夺得去年房地产业销售冠军。

  与此同时,房企四个梯队之间的规模差异进一步扩大。“以往第一和第四梯队的差距只有几百亿,现在则是上千亿甚至是两千亿的差距。”克而瑞机构研究部副总经理林波告诉记者。

  统计口径藏玄机

  据万科公布的数据,2014年万科累计实现销售面积1806万平方米,销售金额2151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21%和25%;而绿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该公司房地产主业销售额2408亿元,较上年增长50%,预销售面积2115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30%。

  “说不在乎规模,两家公司都在去年最后一个月铆足了劲,全力以赴卖房。”中国指数研究院一位分析师告诉记者。

  据亿翰智库披露的数据,绿地去年前11个月的销售额约1918亿元,在去年12月一个月卖了约490亿元,当月销售额几乎是万科的两倍。

  “一个月卖将近500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比较合理的解释是绿地之前‘隐藏’了一部分业绩,最后才把这部分业绩拿了出来。”上述分析师表示,可能被暂时“隐藏”的业绩,是绿地海外部分的业务。数据显示,绿地去年在海外的收入约为153亿元。

  万绿之争的背后,是行业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开发商已从过去较为单一的住宅领域的较量,向房地产更多细分领域延伸。

  “对比销售细分数据可发现,在住宅领域的销售额,绿地仍少于万科。绿地之所以超过万科,是因为其商用物业和海外地产销售额比万科多。”亿翰智库一位分析师认为,从这个角度来看,以住宅开发为主的行业规模已见顶。

  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指出,转型是很多开发商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城镇化速度放缓的过程中,开发商在住宅市场仍然有扩大规模的机会,但总体市场的规模会逐步缩小,因此一部分房企规模的扩大,其实是在蚕食另一部分竞争力不强的房企的市场份额。

  中型房企的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第一梯队,即销售额突破千亿的房企去年并没有增加,仍为绿地、万科、万达、恒大、保利、碧桂园和中海这7家。而世茂、融创、华润等企业虽然进入了前十名,但仍属第二梯队。

  林波指出,第二梯队的企业希望冲击千亿规模,但始终未能突破800亿元的门槛。对于销售额在300亿-800亿元的第二梯队房企而言,与其单一追求规模,不如修炼内功。

  此外,规模在100亿-300亿元之间的开发商由于数量众多,因此竞争甚至比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还要激烈。林波表示,这部分房企在年销售额排名前50的企业中占比超过六成,可被视为第三梯队的企业,这些企业如果在规模上不能有效突破,很容易被取代。

  而年销售额100亿以下的第四梯队房企由于规模较小,获取土地、资金以及抗风险能力均有限,面临着被洗牌的风险。

  “在开发商四个梯队中,第一梯队和第四梯队的差距会进一步加大,夹在中间第三梯队中型房企的压力最大。而开发商之间,最终将是综合实力的较量和比拼。”欧阳捷表示。

  “开发商的总体数量会减少,大型房企以及超大房企的市场占有率会比现在更高。第一梯队与其他梯队之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中型房企将面临严峻考验,这些企业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没有进入第二阵营,极有可能落入第四梯队。”欧阳捷表示。

  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白银时代,开发商很难从土地升值和房价的过快上涨中获得较大的利润空间。“市场不会再出现普遍性规模增长的机会。对于大多数开发商来说,依靠高周转继续实现快速增长的策略将难以为继。”同策房产研究总监张宏伟认为。

  “未来不是住宅单一领域的竞争,而是多个领域的。无论是在哪个梯队,能在多个领域占据优势的房企,将从这一梯队胜出并晋级。”欧阳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