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仁—聆天使计划”启动
摘要:12月25日,在北京海淀区海伦聋儿康复园举行的“河仁-聆天使计划”启动仪式上,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秘书长胡广华宣布,将改变和资助者的合作模式进行转型,转型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现代公益基金会。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马广志 北京报道
12月25日,在北京海淀区海伦聋儿康复园举行的“河仁-聆天使计划”启动仪式上,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秘书长胡广华宣布,将改变和资助者的合作模式进行转型,转型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现代公益基金会。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下称基金会)是2009年1月由民政部批准设立登记的非营利性法人组织,为全国性公募基金会。5年来,从“农村百万孤老认助行动”到“中国最具爱心城市推举活动”;从“大爱清尘寻救尘肺病农民工兄弟大行动”到“微博打拐基金”的成立;从“中国水安全公益基金” 到“聆天使计划”……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在“帮老弱者安生,助贫困者自强”的理念上开展了诸多颇有影响的公益项目。
胡广华今年52岁,曾任职柳传志秘书和神州数码(深圳)公司总经理,2011年加入基金会。他领导的基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实地调研和项目操作为决策提供依据。基金会通过调研发现,我国目前7岁以下听力语言障碍儿童有80万人,每年还新增3万名患儿。听障儿童如果在2岁前得到及时治疗,康复率可以超过90%。
通过人工耳蜗手术并进行听力言语康复训练,是听障儿童回归社会的切实有效的途径之一。然而,高昂的耳蜗及手术费用,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患儿家长求助无门,从而延误或者放弃治疗,甚至出现弃婴的情况。因此,与时间赛跑,赶在孩子彻底进入无声世界之前,为孩子进行耳蜗手术、进行康复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2013年3月基金会设立了“聆天使计划”公益基金以来,先后资助2名小朋友进行了免费人工耳蜗植入手术,30余名听障儿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目前大多康复情况良好,正在逐步恢复听说能力。
2014年10月,河仁慈善基金会向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聆天使计划公益基金捐赠人民币1000万元,设立河仁-聆天使计划公益项目,将聆天使计划上升为全领域救助。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河仁-聆天使计划”将以12.5万元/人的资助标准,让75名0-7岁听障儿童进行人工耳蜗手术与康复训练,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10-15个定点康复机构。
“基金会的价值就是以专业的公益方式把爱心放大,怎么放大呢?12.5万元或许只能资助一个听障儿童,但一旦他恢复了,以后能为国家和社会做的贡献就远远不止12.5万元。”胡广华说。
胡广华表示,基金会正在完成三个转型,一是从行政化的基金会转向具有现代企业运作管理,以市场思维的低成本、高效益运作的基金会。二是从运作型基金会转向资助型基金会,搭建好平台,挖掘和发现草根NGO的好项目予以资助和支持。三是向移动互联网转型,过去靠企业捐款较多,以后会以个人或众筹为主。2014年基金会的网络募款已占40%,未来会越来越大。
“转型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现代意义的公益基金会,能让基金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也能让员工有体面的、尊严的工作。”胡广华表示,如果理念能够调整,基金会的转型成功一定能推动中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