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强大单
摘要:据不完全统计,在总理5次外访过程中,见证签署政府间、企业间协议与合同,或者宣布中方贷款等项目涉及金额超过1600亿美元,相当于近万亿人民币。
张智
一周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亚欧之行结束,带回的是数百亿美元的大单。而在整个2014年,“超级推销员”李克强带着中国最先进的高端制造业,开启了一次又一次深耕合作之旅。据不完全统计,在总理5次外访过程中,见证签署政府间、企业间协议与合同,或者宣布中方贷款等项目涉及金额超过1600亿美元,相当于近万亿人民币。
中国向世界“推销”的产品,也从最具代表性的高铁逐渐扩展开来。5月在非洲,总理力荐“新舟60”飞机;年底出访,总理又全力介绍中国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装备制造。
“过去我们的出口,一个集装箱才能换回一台彩电,现在,中国装备走出去的附加值,超值!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国外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际标准,这事实上把我们的企业推向了全球市场,使我们的相关产业在竞争中得到升级。”李克强说。
事实上,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换挡升级的中高速增长时期,要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推动中国经济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升级。而在国内,同样有超过万亿的投资在年内洒向各个领域,其中,高铁投资成了2014年冲在最前面的头马。
“超级推销员”
12月14日,地处中亚腹地的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一片严寒。但“超级推销员”李克强带来的暖风,却温暖了这里的冬天。
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的李克强,踏上哈萨克斯坦的土地才几个小时,就和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共同见证了两国总金额140亿美元的合作文件的签署。通过这些协议,中哈将加强在哈原油开采方面的合作,并决定成立合资公司开采哈铀矿资源。
这样的合作令两位总理意犹未尽。第二天,李克强和马西莫夫共进早餐时,两人又在餐桌上围绕“中哈产能合作框架协议”达成了初步共识。这是一份总价值180亿美元的大单,涉及基础设施、公路、住房等领域。
两天谈下了320亿美元的中哈大单。李克强年终的亚欧之行,在第一站就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果。“敲定合作项目时间快得惊人、项目大得振奋人心。”业内人士评论道。
这已经是李克强今年以来5次出国进行正式访问。5次访问中,出访国家共计12个,足迹遍及亚欧非三大洲,总行程约9万公里,共计34天,出席活动约270场。访问期间至少签署251项大单,涉及总金额超过1600亿美元,揽下金额最高的大单均是实惠的民生项目,包含能源、基建、金融和民生领域。
“我们有这么多富余优质产能,恰好又有这么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巨大,这为中国的装备制造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李克强说。
5月,李克强访问尼日利亚期间,中铁建获得尼130亿美元铁路大单,这刷新了中国企业海外工程纪录。
在访问肯尼亚期间,李克强促成并见证了中肯关于蒙巴萨-内罗毕铁路相关合作协议的签署,涉及金额约38亿美元。另外,蒙内铁路、中泰铁路的合作协议也是亮点。
李克强总理访问英国时,中英双方签署40多个政府间协议和商业协议,涉及能源、投资、文教、高科技、金融等诸多领域,总金额约为300多亿美元,为历年之最。英国石油公司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署液化天然气供应协议,金额达120亿英镑。根据此协议,自2019年起,英国石油公司将每年为中海油供应150万吨天然气,供应期限为20年。
而在希腊期间,中希签了将近50亿美元的合同,既包括贸易也包括双向的投资和融资方面。“我们进口了他们不少的橄榄油和葡萄酒。”商务部欧洲司司长孙永福说,“希腊船东订了我们很多船。”
出访俄罗斯时,李克强向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推销了中国的“高寒高铁”,两人见证了中俄签署高铁合作备忘录,推进构建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优先实施莫斯科至喀山的高铁项目。李克强见证了39项重要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涉及金额约100亿美元。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副部长福米乔夫透露,两国领导人此前定下目标,两国贸易额将在2015年底达到1000亿美元。
在意大利,中方商业代表和意大利国防工业巨头——芬梅卡尼卡集团子公司阿古斯塔—威斯特兰签下4亿欧元订单,向后者订购50架直升机;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就一项涉及金额5亿欧元的联合投资项目和意大利国家主权财富基金FSI签下谅解备忘录。
在德国,两国达成181亿美元双边贸易与相互投资及技术合作协定。见证双方企业签署十余项合作协议,金额超过100亿美元。
11月,李克强访问缅甸,启动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二期30亿美元的募集。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将设立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基础设施专项贷款。中缅两国签署近80亿美元的协议。
“总理推销,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铁路这种大项目,纯粹的市场行为要慢得多。领导人推销影响力大,能提高成功率。”中国铁路行业一名内部人士表示。
“这些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有质量、更深入的投资关系,这种合作不断深化,中国必将获得技术、管理和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助推自身提质增效升级。”上述人士分析称。
外交专家赵振宇表示,同往年比,今年不论从总理出访的时间、签下大单的数量,还是涉及金额,都是前所未有的。李克强总理不辞辛苦的行程一方面体现了总理对于国家经济的关心,也体现了国家在外交层面上的不断进步。在他看来,“总理出访签大单”的行程在以后也会越来越多,并逐渐成为常态化。
在李克强的推动下,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高端制造”正在成为“中国名片”,一改过去中国用“低级生产力”的衬衫、袜子换取高附加值的飞机、电脑的旧印象。在高端制造中,中国正在逐渐成为“标准”的制定者。
大项目铺开
国外签单忙,国内掀起建设小高潮,大项目则一个接一个获得批复。
12月23日,总投资约为61.3亿元的甘肃省白疙瘩(蒙甘界)至明水(甘新界)公路、总投资约为47.15亿元的宁夏自治区宁东至银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估算总投资约为55亿元的内蒙古通辽至鲁北公路、总投资约为27.8亿元的新疆墨玉至和田高速公路、总投资5.77亿元的国道318线川藏公路松宗至古乡段整治工程项目、总投资约为56.4亿元的安徽省池州长江公路大桥等多项工程集中获批。
而此前一天,发改委刚刚批复了浙江省城市圈城际铁路规划。如此密集的大项目批复在往年并不多见,但在今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
10月22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了批复的8个重大工程项目,包括黔江至张家界至常德、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郑州至万州等3条铁路项目,以及批复新建吉林省松原民用机场、青海省果洛民用机场、内蒙古扎兰屯机场、云南省澜沧民用机场、贵州省仁怀民用机场等5家机场。此前公布的重大工程项目还包括:新建辽宁锦州港至内蒙古白音华铁路扩能工程、调整新建大理至瑞丽铁路建设内容和总投资、新建玉溪至磨憨铁路等。
事实上10月份以来,国家发改委已批复了多个重大投资项目,涵盖机场、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华夏时报》记者从发改委网站上看到,今年10月1日至今,发改委已批复43个项目,涉及机场、铁路、公路、城市铁路项目,投资额度超万亿元大关,共达到1.365万亿元。这些项目明显集中于中西部。官方人士称,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这一趋势将持续到明年。
“项目批复如此密集,投资金额如此之大,显示出基建投资确实在加码。”申银万国研究所高级宏观研究员郭磊指出,当前中国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去地产化,基建投资加码,以对冲地产下行影响,同时也为稳定明年的投资打下基础。这些建设项目一旦启动,不但会立竿见影地拉动建材、金属、复合材料等产品的市场需求,那些计划新投产的石化和能源项目,还将影响到国内相关大宗商品的产能产量分布。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9月时表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十三五”(2016-2020年)时期重点向中西部倾斜;允许地方通过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在此之前,发改委公布了首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营运的80个示范项目,包括24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10个油气管网及储气设施、8个现代煤化工和石化产业基地项目、36个清洁能源项目和2个信息基础设施项目,据估算,总投资额可能超过了万亿元。
3月,发改委公告称,有5条铁路线路建设项目获批,总投资额约1424亿元。这5条铁路线路分别为新疆红柳河至淖毛湖、哈尔滨至牡丹江、哈尔滨至佳木斯、青岛至连云港以及杭州至黄山;其中,红淖铁路为民资铁路。发改委通告显示,4条铁路建设资金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交通运输部、该条铁路所在省向世界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贷款解决。
一位不愿具名的发改委官员表示,集中审批的西部省份有很多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省份,“一带一路”中很重要的就是互联互通,国内省份的互联互通是未来“一带一路”全面铺开的重要基础,为中国“走出去”做好准备。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当投资这辆列车再次加足马力开动,且开向的是全球经济的战场,中国经济有了更加充分的理由,顺利换挡。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