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仓银行地产“守得云开见月明” 险资600亿浮盈部分兑现
摘要:突如其来的“疯牛”行情,让持有巨量银行和地产股的险资赚得盆满钵满,而近期的大盘回落及银行股的调整,又或许与险资有序卖出部分筹码有关。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突如其来的“疯牛”行情,让持有巨量银行和地产股的险资赚得盆满钵满,而近期的大盘回落及银行股的调整,又或许与险资有序卖出部分筹码有关。
“临近年末,秉承波段操作的险资开始提前为明年发布的业绩报表做准备,其实我们之前并没有过分地把资金押在银行地产板块上。外界有观点认为险资踏空了本次初牛行情,但是对险资而言,无所谓踏空不踏空。但是这波场外资金疯狂逐利金融地产,还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在这样一个时间点上锁定盈利,是险资比较明智的选择。”12月18日,平安资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
根据本报记者粗略统计,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在险资重仓的前30只股票中,对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7只银行股的持股量高达250亿股,对中信证券、保利地产、金地集团的持股量达到34亿股。以今年三季度末开始计算涨幅的话,总的账面盈利超过600亿元。
600亿浮盈部分兑现
本报记者了解到,即使以11月底到12月初大盘13个交易日疯狂上涨计算,前述险资重仓的股票账面盈利也高达557亿元之多。而在12月9日A股市场创下1.2万亿成交量背后,上海另外一家保险资管负责人12月15日证实,已经有险资选择“落袋为安”。
“险资在这波市场行情中没有主动加仓,只有在少量的股票上进行了增持。不过场外资金前期追逐险资高配置的银行地产,是它们所乐见的,险资在两大板块中持股时间已经不算短,好不容易等来此轮行情,这为它们提供了绝佳的锁定盈利机会。”12月17日,海通证券一位金融业分析师受访时指出。
保险资金在重仓板块上到底实现了多少盈利?12月17日,记者统计发现,险资目前在工商银行持股56.36亿股,其股价在近期每股上涨1.3元,实现浮盈高达73亿元;中信证券近期每股上涨17元,险资实现浮盈145亿元;险资赚钱最多的是重仓平安银行,其持有数量高达51.46股,每股涨5元钱,险资大赚257亿元。
对于这样的测算盈利方式,上海一位资深投资人梁明(化名)告诉记者,因为险资不是在近期加仓银行地产股,而是在不停地通过增持以及波段操作摊薄成本,所以险资长期持仓成本很低,它们的获利幅度实际上更高。
到底有多少险资账户“潜伏”银行地产股中?记者17日通过查阅发现,平安、国寿、人保、太保、太平、新华、泰康等等大大小小近20多家保险公司有112个保险账户重仓379只A股股票,排名前列的清一色是银行地产股。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光大银行和平安银行两只银行股上,保险资金在三季度时净增持了5.18亿股和31.45亿股。另外金地集团和平安银行被保险资金高度控制,前者险资持股比例高达55.1%,后者持股比例达45.04%。
“通过险资在这些股票上的持仓变化,能够看出一些端倪,银行、地产股基本是险资抱团取暖的板块,既然大家都在加仓银行、地产股,那么大家都一起去买银行、地产股,这样也有利于推升股价。但是如果要说这次行情是不是完全由场外资金介入拉升的,我看也未必,仅从平安银行和金地集团两只股票上,就可以发现保险增量资金也在加仓。”一位长期观察资本市场动向的资深人士张宇告诉记者。
可以预见的是,无论接下来银行、地产板块的行情会如何演绎,每一家保险资管和每一个保险产品账户的盈利都不尽相同。
张宇分析指出,现在有的险资已经锁定了浮盈,但肯定不是每家险资都选择提前获利了结,几家上市保险公司因为明年要出公开的财报,所以它们在年前锁定浮盈是毫无疑问的,还有一些中小险商肯定还在继续持有。
不惧明年偿付高峰
12月17日,一家上市保险公司资管部门人士透露,今年这家公司的权益投资净收益率已达到10%以上,是2007年以来最好的一次,能够提供给上市集团的总投资收益率将超过6%。
截至今年10月末,国内保险资金在权益类的仓位平均水平在10.14%,11月末保险资金加仓一个百分点,但就是这部分的权益类投资,在这两个月之内实现的收益将占整体收益近四成。
一方面,险资今年获得超额收益几无悬念;另一方面,明年险企将面临满期给付的压力。12月17日,本报记者从市场了解到,保监会在近期下发了内部通知,要求做好2015 年满期给付与退保风险排查及数据报送工作,初步预测将超过千亿元规模。
“2015年保险业满期产品主要来自两部分,一个是5年期的满期给付产品,另一部分则是一年期甚至更短的高现金价值产品。市场人士和监管层担心满期给付的压力会导致险企偿付能力下降,但是保险公司还是比较乐观,一来降息周期的开启会降低投保人退保冲动,二来资本市场的好转,使得险企有足够的资金支付给投保人。”对此,上海一家大型寿险公司银保部负责人陈申告诉本报记者。
在陈申看来,市场行情的好转以及险资账户重配的行业板块,在年末获得超额的收益,可以保证明年给投保人足额的满期分红和本金支付,而绝大多数的投保人可能还会继续选择投保,现在开始到明年初的险企“开门红”态势也很喜人,所以并不需要担忧保险产品的满期支付压力。
与此同时,对于明年的行情,也有保险资管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参照2007年的资本市场走势,当时整个保险行业的权益投资仓位达到历史高位26%,而现在保险资金的仓位只有略高于10%,未来还有很大的加仓空间,即使保守估计达到20%的仓位,也就意味着还有1万亿的保险资金正在场外守候。历史会不会再度上演,值得关注。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