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醒更多的耳朵 5家中央企业支持国产人工耳蜗项目

作者:马广志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12-03 22:36:00

摘要: 11月19日上午,国机集团、中粮集团、中国海油、中国移动、中国石油5家央企在北京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500万元人民币,开展实施救助100名听力残疾人植入国产人工耳蜗项目。

叫醒更多的耳朵 5家中央企业支持国产人工耳蜗项目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马广志 北京报道

    11月19日上午,国机集团、中粮集团、中国海油、中国移动、中国石油5家央企在北京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500万元人民币,开展实施救助100名听力残疾人植入国产人工耳蜗项目。
    长期以来,国内的人工耳蜗被少数几家国外进口耳蜗公司垄断,每台价格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使听力残疾人特别是贫困聋儿望而却步。“本次5家央企捐助国产耳蜗项目对于‘打破国外垄断、推动人工耳蜗国产化’应用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捐赠仪式上,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邢建绪充分肯定了5家中央企业的捐赠善举。
    据了解,我国8500多万残疾人中有2780多万听障残疾人,每年新生聋儿约2.3万人,0至6岁是聋儿最佳的康复期。2009年聋儿康复被列为国家抢救性工程。2009年底,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启动了包括“救助1200名贫困聋儿植入人工耳蜗”在内的“集善工程——助听行动”,李克强、邓朴方等领导出席并为贫困聋儿捐赠善款。
    截至目前,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动员社会捐赠,累计救治聋儿达1.8万人。今年10月17日,国务院扶贫办召开全国社会扶贫表彰大会,汪洋副总理出席,“助听行动”承办部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项目二部因申报“助听”等5个助残项目荣获“全国先进集体”。
    邢建绪说,国产人工耳蜗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长期垄断,也填补了中国该领域空白,同时也大幅度降低了成本,是中国广大听力残疾人的福音。“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会同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共同制定了详实的资助工作方案,严把病源筛查、手术植入、跟踪管理等各主要环节,切实保证资助项目的安全、高效、透明和规范。同时,基金会协调资金127万元,按照1.27万元标准,为100名救治对象提供1学年语言康复训练配套经费。”
    邢建绪表示,鉴于人工耳蜗项目涉及申报、筛查、选定各地定点医院、手术植入和语训等工作流程,救治周期较长,基金会采取“边申报、边审核、边植入”的办法,提高救治效率,截至目前,已完成手术植入19例,计划今年底前完成全部申报工作。
    捐赠代表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厅主任史辉表示,长期以来,该集团十分注重以有质量的增长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创造经济价值不断回馈社会,热忱帮助弱势群体,积极加大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赞誉。
    他说,聋儿康复是一项抢救性工程。这一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数万听障儿童和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有效落实,也关系到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的真正体现。
    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主任胡向阳表示,聋儿中心将按照基金会要求,严格按照公益项目的规范,做好病源筛查、协调好受助聋儿手术和语言康复训练工作,做好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确保每一名受助听力残疾人得到良好的康复效果。
相关链接
“中央企业集善工程”公益项目背景
    我国现有8500万残疾人,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重视残疾人事业。近年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残疾人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的环境明显改善。但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在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依然存在着许多困难,亟须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关心和关怀。
    国务委员王勇一向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在王勇的协调下,国务院国资委扶贫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转发了“关于商请有关中央企业支持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公益慈善项目的函”,商请有关中央企业支持残疾人公益项目,每家企业将分别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100万元人民币,共计捐赠2000万元人民币左右,支持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开展“中央企业集善工程”项目。该项目得到了各中央企业的大力支持,纷纷致电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表示十分愿意支持残疾人事业,贡献企业的爱心和力量。目前,在国务院国资委扶贫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的大力协调下,已经有19家捐赠企业资金落实到位,共计1900万元。该项目的开展是对残疾人公益事业的极大支持与鼓舞。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负责人表示,一定按照国务院国资委扶贫工作协调小组和各中央企业要求,使用好项目资金,努力把“中央企业集善工程”项目打造成为一个体现央企特色的公开、透明、高效率、社会影响好的公益慈善品牌。通过实施开展该项目,将中央企业的博爱助残之心传递给广大残疾人朋友,体现了央企对残疾人的一片爱心。

 

 

女性、环境、文化 以“美丽”多方位发力公益
以“美丽”多方位发力公益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严葭淇 北京报道

    向云南鲁甸地震灾区捐款200万元人民币,帮助灾后重建;通过“妆典生命”活动,帮助超过570名女性癌症患者重拾自信,增强康复意志;开设了悦诗风吟绿色爱心图书馆,为贫困地区儿童提供书籍和资料……从支援弱势群体、环境保护,到灾难救助,爱茉莉太平洋中国始终坚信:“美丽”是改变世界的“礼物”。
女性vs文化
    作为韩国最大的化妆品企业,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在从事公益活动时,自然将女性群体作为其首选人群。
    “妆典生命”是爱茉莉太平洋自创的互动式社会公益项目,自2011年进入中国3年来,已帮助超过570名女性癌症患者通过妆容课程重拾美丽自信。
    “百家被”象征关爱与幸福。“百家被”活动的创意源自中国民间的缝百家被习俗。活动邀请名流明星等爱心人士参与慈善义卖,收集明星们捐献的小布块,缝制成凝聚爱心的“百家被”展出。该“百家被”设计还被制成限量产品出售,所得款项全部捐赠给中国贫困儿童。2013年,旗下品牌悦诗风吟还与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合作,共同开设了悦诗风吟绿色爱心图书馆,给贫困地区儿童送去教育资料和书籍。
    爱茉莉太平洋的社会公益活动主要以女性、环境、文化三个领域为中心进行。2014年10月21日,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海外最大基地“爱茉莉上海美丽妆园”在上海嘉定马陆镇落成。揭幕仪式上,集团董事长兼CEO徐庆培阐述了爱茉莉太平洋的社会公益理念,“爱茉莉太平洋是通过实现女性和其家庭成员的健康的美丽,履行社会责任的支援女性癌症患者的‘妆典生命’项目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未来我们将以‘妆典生命’项目作为集团的代表性项目,扩大受益人群,通过与中国社会专业机构合作,来推进专业的、实际的援助”。
助力环境
    “2013年爱茉莉太平洋中国社会责任报告”显示,为了更好地回馈中国社会,创造人类、自然、企业共存的美丽世界,爱茉莉太平洋中国长期投入企业社会责任活动。过去4年间,在实施“妆典生命”的同时,还开展了环境及社会福祉公益项目。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地震,爱茉莉太平洋中国在第一时间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向灾区捐助人民币200万元,帮助灾区重建。每年6月,旗下的悦诗风吟自2012年入驻中国伊始,便在中韩及亚洲其他国家、地区同步发起限量版环保手帕活动,呼吁用手帕代替纸巾的环保习惯,以呵护珍贵的树木森林。
    而爱茉莉上海美丽妆园的绿色设施,也显示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记者在参观时发现,这个集生产、研发、物流功能为一体的妆园系列由环保系统构建,包括先进的收缩热系统;将夜间冷却水用于白天空调机,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雨水再利用系统,将废水处理设备中的洗涤用水及药品溶解用水由净水换为雨水;使用天然气、环保的建材和照明设备,力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未来,爱茉莉太平洋中国还会通过一系列丰富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发挥积极的社会影响力,通过美丽给消费者带来幸福,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努力回馈中国”。谈到集团的CSR愿景,徐庆培自信地表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