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市场化未必“涨声一片” 资源价改蓄势待发

作者:杨仕省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11-21 23:52:00

摘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更大程度让市场定价。此次会议提出改革能源、交通、环保等价格形成机制,疏导价格矛盾,稳步放开与居民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绝大部分专业服务价格。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再提速。
    11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更大程度让市场定价。此次会议提出改革能源、交通、环保等价格形成机制,疏导价格矛盾,稳步放开与居民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绝大部分专业服务价格。
    《华夏时报》记者也从发改委获悉,作为2014年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上半年,发改委积极推进了一系列资源性产品和交通、电信、医药、医疗服务等价格改革。”发改委一位内部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不过,据记者了解,今年资源价格改革并非一帆风顺,进展有慢有快,甚至部分资源价格还不便立刻市场化。
价改进行时
    今年以来,相关部门一直在推进价格改革,并出台了民用天然气、水、盐、铁路货运、电信资费等领域的改革举措。 
    国家发改委、住建部2014年1月3日出台“指导意见”称,要求2015年底前我国设市城市原则上要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为确保水价改革,发改委还要求各地全面推行成本公开,严格进行成本监审,依法履行听证程序。
    而记者走访获知,在一些实行阶梯水价制度的地方,绝大部分家庭的负担没有增加。“实行阶梯水价后,节水效率提高到20%以上,效果不错。”四川某自来水公司一内部人士说。
    另据发改委下发的文件称,为保障基本民生,鼓励节约用水,各地在推行水价改革时,要按照不少于三级设置阶梯水量,而第一、二、三级阶梯水价按不低于1∶1.5∶3的比例安排。
    与阶梯水价差不多,阶梯气价也出台了类似政策。国家发改委出台阶梯气价指导意见称,“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居民阶梯气价政策,将阶梯气价分为三档。原则上,第一、二、三档气价按1:1.2∶1.5的比例安排”。“民用气一定要跟上,才能实现天然气全产业的市场化价格。”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
    “随着未来天然气价格与市场逐步接轨,供应量增多,天然气价也会稳中有降。”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秘书长迟国敬认为,充分市场化未必就会带来一片涨声,一如油价8连跌便是好的例证。
    值得一提的是,天然气价指导意见提出了“2015年底前”这个时间点,届时“所有已通气城市均应建立起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制度”。
症结在于价格
    “下一步要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实行公开透明的市场化定价,破除垄断,转方式、惠民生。”11月1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价格改革并不意味着就是“涨价”,而是为了切实形成一种由市场需求定价、“有升有降”的合理价格机制。
    “政府定价表面上好像是在保护消费者,但在多数领域,受到保护的并不一定是消费者的利益。”李克强说。当前CPI、PPI数据持续走低,正处于价格改革的“窗口期”,李克强要求有关部门必须精细做好改革方案,有节奏有步骤地启动价格改革。 
    据本报记者了解,价格改革要想稳妥进行,主要原因还在于很多配套的改革要同时进行。“像铁路货运部分价格放开,但是要让包括客运在内的铁路价格全部放开,暂时难以实现,因为目前铁路运输的不少商品仍具有公益性,因此不能简单地提价。”西南交大一位专家向记者表示。
    由此可见,未来改革后的电价随市场波动,也会有下降的时候。
    毋庸置疑,资源产品改革的症结在于价格问题。
    “要想使资源类产品的供给不断增加,有诸多相关因素,但价格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说。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则认为,新一轮“价税财联动”配套改革,使资源、能源价格形成机制顺应市场经济。
    实际上,2013年资源价格改革的成绩就已经十分显著,包括居民阶梯电价、阶梯水价全面铺开,而成品油定价机制也进一步市场化。去年7月有关部门还调整了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今年3月21日发改委印发文件部署建立健全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制度。至此,居民水电气“阶梯式定价”方案已全部公之于众。
有序推进
    11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更大程度让市场定价,提出改革能源、交通、环保等价格形成机制,疏导价格矛盾。
    本报获悉,近日发改委决定在深圳市开展新一轮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改为对电网企业实行总收入监管。此外,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许多产品和服务价格具备了全部放开的条件,如药品价格。
    10月30日,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表示,将放开一批由发改委管理的一些商品服务和资源性产品价格。“要落实国务院部署,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并抓住有利时间窗口,有序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环保等价格改革。”李朴民称。
    其实这些年,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始终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难点。这轮炙手可热的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始于2013年两会,而在今年资源品价格改革再次成为能源领域工作的要点之一。
    “以资源性产品价改,涉及市场的资源配置问题,难在如何有效配置上。”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起草组成员张卓元此前曾对《华夏时报》记者说,理顺市场化价格改革,有利于价格信号准确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 
    “今年发改委将加快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积极推动电力、天然气、水、铁路、航空等领域的改革。”李朴民强调。
    但因水、电、油、气等产品既是生产资料,又属民生必需品,相关的价格改革在中国一直难以推进。“需要平衡多方利益。”韩晓平认为,用价格手段培养更多的市场用户,受益的还包括能源行业本身。
    在今年两会之后,国务院批转了发改委《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明确了2014年的改革重点任务,其中对于资源价格改革的表述是“凡是能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的,要坚决交给市场”。
    如何做好全面深化价格改革工作,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曾指出,重点要做好“放、建、保”三个方面。“放”即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坚决交给市场;“建”即建立有利于促进节能环保,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差别化政策体系;“保”则是保基本、促公平。
    而今年不少地方政府的工作报告均明确表示,要推进资源价格改革。比如内蒙古、山西、四川等省均明确表示,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上,要把握好时机积极推进。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