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和融合发展联合倡议发布 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会议周残疾人主题活动
2014年11月10日,亚太经合组织(简称APEC)第22次领导人会议周残疾人主题活动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会议发布了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起草、20个亚太经济体一致通过的《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和融合发展的联合倡议》(简称《联合倡议》)。为推动《联合倡议》的落实,中国残联倡议成立亚太经济体“残疾人事务之友”小组,澳大利亚、墨西哥、美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相关机构已宣布率先加入这个小组,共同促进亚太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一、主要成果
截至目前,“残疾人发展问题”尚未列入亚太经合组织的合作框架之内,而全世界10亿残疾人中有6.5亿生活在亚太地区。共享亚太地区经济社会成果,是广大残疾人的共同企盼,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推动亚太经济体中的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于2014年初提出在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办残疾人主题活动的设想,得到了联合国、七大国际残疾人组织、亚太地区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积极支持和响应。经过广泛协商,本次会议期间正式发布了两项重要成果:
第一,发布了《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和融合发展的联合倡议》。
今年5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牵头起草了《关于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和融合发展的联合倡议》征求意见稿,随后与亚太地区20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机构进行了充分沟通和协商。9月16日,澳大利亚、秘鲁、智利、中国香港、中国、菲律宾、日本、墨西哥、俄罗斯、新加坡、美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会聚北京,就《联合倡议》的文本内容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磋商,达成了广泛共识。随后,对修订后的《联合倡议》文本启动了静默程序,最终形成了由20个亚太地区的国家和地区一致通过、本次会议正式公布的《联合倡议》。
《联合倡议》秉持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非歧视和融合发展理念,呼吁亚太经合组织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贸易投资自由化过程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权利,建设包容的社会环境,让广大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联合倡议》中提出的十点建议,成为各方为促进亚太地区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而达成的“北京共识”。这十点建议包括:
(1)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过程中,采取切实政策措施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权利;(2)重申残疾人作为劳动者的价值,其完全能够履行为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的义务;(3)建设包容的社会环境,使残疾人能在本地区经济发展中,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发挥积极的作用;(4)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教育和职业培训机会,提升残疾人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5)加强政府与民间团体的合作,创造有利于残疾人体面且有偿就业的环境,从而提高残疾人就业水平,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6)将残疾人群体视为规模可观、有待开发的消费者,满足其需求形成巨大的潜在市场;(7)促进残疾人辅助器具跨国合作研发和本地区产业供应链的互联互通,并以简化程序为产品的通关便利创造条件;(8)重视培育残疾人康复服务业、文化艺术创新等新的经济增长点;(9)积极发展无障碍的商业和旅游环境,引导残疾人参与到迅速发展的互联网经济;(10)敦促国际与区域组织以及相关合作机制加大对残疾人事务的资源投入。
第二,初步搭建了亚太经济体落实《联合倡议》的新平台和新机制。
为推动《联合倡议》的有效落实,中国残联倡议成立“残疾人事务之友”小组,作为共商亚太经济体残疾人发展问题的新平台、新机制。
目前,澳大利亚、中国、中国香港、墨西哥、美国等亚太经济体已宣布率先加入这个小组,共同促进亚太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这一新平台、新机制,将为促进亚太经济体残疾人事务的合作交流、为推动落实《联合倡议》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这个小组也将敞开胸怀,欢迎更多的亚太经济体加入。
二、主要活动
本次活动以“促进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主题,活动期间安排了主题会议、专题论坛、才艺展示、艺术表演、参观考察等多项内容丰富的活动。同时,中国残联也和多个国际残疾人组织负责人、亚太经济体成员就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等事宜进行了充分的沟通。
(一)才艺展示
在这个区域,展示了自闭症儿童创作的数十幅书画作品,来自北京、河北、辽宁、四川、山东、浙江等地的残疾人与来宾进行了现场才艺展示和互动交流。
来自四川省北川的两位女孩宋琴、胡蓉,她们不幸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成为了肢体残疾人。地震过后,在党和政府关心重视下,现在的她们已成为擅长羌绣技艺的巧娘。
来自山东菏泽的听力残疾人康志敏,自幼聋哑,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已经成为了陶艺创作的专家。
来自北京的女孩夏虹是一位上肢残疾人,来自河北省蔚县的何宝立读小学四年级时被确诊为“永久矮人”。夏虹用脚创作出的剪纸作品,何宝立用刻刀创作出的刀刻剪纸作品,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
来自辽宁的视力残疾人吴凤章,擅长草、绳、塑等各种编织技法,他的作品《草编》获得世界园林博览会民间民俗工艺展一等奖。
来自河北衡水的王九洲,是一位肢体残疾人,擅长内画。1997年为迎香港回归,他创作出大型作品《九洲同庆》内画球,由河北省政府捐赠给香港政府永久保存。
来自河北深州的杨国英,因病左眼球摘除,后又在一次事故中失去双手。但逆境并没有使他消沉,在内画和书法上取得令世人赞叹的成绩。
来自浙江的陈伟强,双臂高位截肢。凭着顽强的毅力,他练就了用嘴、颌、肩和脚趾运笔、握刀进行绘画和篆刻等技艺,他的口书书画作品屡获国际、国内大奖。
(二)主题会议
会议的主题是:“促进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专门为本次残疾人主题活动发来视频贺辞。国际残疾人联盟主席玛丽安娜·戴梦德女士代表世界残疾人组织联盟、残疾人国际、国际重听联盟、融合国际、世界盲人联盟、世界聋人联合会、康复国际等七个主要国际残疾人组织在主题会上发言。
(三)分论坛活动
分论坛活动由北京大学承办,与会的国际残疾人组织、亚太经济体的代表参加了论坛活动,分享和讨论促进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中的关键问题,包括:教育、就业、无障碍、社会性别和残疾的双重歧视等。其中:
康复国际主席扬·蒙斯巴肯先生以“残疾与发展的社会性别视角”为题,强调了残疾女性在社会中面临着多重障碍和挑战,并分析了残疾女性在贫穷与社会融合、教育、就业和遭遇暴力等方面问题。
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教授以“教育促进残疾人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为题讨论了教育在残疾人包容发展中的作用,强调教育不只是针对残疾人,也需要教育全社会致力于残疾人的包容发展。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先生以“让有梦的残疾人共享人生精彩”为题,讨论了电子商务和现代科技如何提供残疾人实现梦想的途径和可能。
据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介绍,本次活动是首次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行的残疾人主题活动,对于向世界展示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成果,提升APEC各经济体成员对残疾人问题的关注度,促进残疾人议题尽快纳入APEC正式议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张海迪呼吁亚太各经济体,更加关注残疾人状况、充分认识残疾人的巨大潜能,更好地履行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形成更加紧密的区域合作机制,切实加强残疾人的康复、教育、社会保障、无障碍等公共服务,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能够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平等参与亚太发展进程、平等分享亚太发展成果。这是残疾人及其亲属的热切期盼,是亚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马广志整理)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