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第三步:激活民间投资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公培佳 晏耀斌 吴丽华 北京报道
4月16日晚7点,关注中国经济的人都在关注着CCTV的《新闻联播》节目,期待“新一轮经济刺激方案”的出台。
当天上午,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由原定17日提前一天公布。此前一天,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并部署下一步工作。
“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八项内容,是工作重点,而非新一轮经济刺激方案。”一直关注消息面的新华社财经分析报告总监陆晓明第一时间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谭雅玲则对《华夏时报》称:“主要是对此前刺激方案的完善。”意味着刺激政策再加码。
事实上,接受采访的多位专家在解读“八项内容”时都认为,从4万亿刺激方案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然后启动消费,如今又迎来了救市的第三步更具针对性:激活民间投资。
“民间投资将主宰新一轮回暖之路。”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张汉亚、巴黎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等都对《华夏时报》分析,目前外贸惨淡,政府投资接近上限,而消费苗头已向好。
刺激方案有多刺激?
4万亿投资、十大振兴规划相继落子。
一个月前,温家宝总理表示,已储备了充足的“弹药”。这给市场留下了无限遐想,新一轮刺激方案何时出?什么内容?
刚刚结束的G20伦敦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就1.1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达成一致。中国人的后续动作备受关注。
4月11日,东盟峰会推迟后,在泰国出访的温总理接受港澳记者采访时表态“正制订新的应对方案”,加上将于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都让市场感到新一轮刺激计划指日可待。
《华夏时报》记者大量采访后发现,在此前后,相关各部委早就进行了详细摸底和汇报:商务部4月初召集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机电进出口商会详细了解企业出口情况,并商讨相关对策,“仅部级广交会新闻发布会就进行了6次”;10日至12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则分别召集钢铁、汽车、煤炭等多个行业协会的人士,和统计局一起研究一季度经济形势。几乎同时,国税总局就已出炉的一季度数据召开内部会议分析和预测目前的税收情况。
16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布会提前一天召开,当晚即出新政几成共识。果不其然,国务院常务会议八项工作重点公布,内容重点关注消费,尤其是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投资上除继续追加第三批中央投资外,特别提出鼓励民间投资。
“和市场预测的刺激力度有差距。”关注消息面的多位人士称。那么,备受关注的新一轮刺激方案落空了吗?
经济已见底?
一季度宏观数据中隐藏了答案。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1%”。16日上午10时,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在发布会现场谈笑风生。
据李晓超介绍,一季度经济好于预期,呈现出两稳、两快、三高、三缩小态势,即:工业生产运行企稳,农业发展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加快;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创单季新高,全国乘用车销量创历史新高,社会信心在提高;对外贸易出口降幅缩小,财政收入降幅缩小和发电量降幅缩小。
最近去山东的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发现,高速公路上大卡车明显增多。他甚至对媒体谈起了“更小的细节”:“我家楼下收废品的最近也重新活跃起来,因为金属等废旧物品价格开始回升了。”
依据姚景源分析,尽管仍用“初步”来界定,但一季度经济的确比预期的要好:39个工业大行业当中,有33个行业的增长速度在向上,或者下降幅度在减少。
《华夏时报》记者梳理的数据也印证了上述判断:一季度,股市沪综指上涨超过30%,攻克年线,站上2500点;全国商品房销售现小阳春,同比增8.2%;3月汽车销量居全球第一;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4个月回升,3月到达52.4%;3月份,全国用电量降幅收窄;一季度人民币新增信贷高达4.58万亿,逼近去年全年的增加额。
“三驾马车中,两驾消费投资向好,一驾出口在降,但是降幅在缩小。”姚景源所指的出口成了目前经济回暖惟一的短板。
对此,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研究所黄汉权对《华夏时报》表示,一季度是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二季度会更好。他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一致给出了经济W型发展路线。
张汉亚面对《华夏时报》记者更为乐观:“接下来应该会一个月比一个月好。”中信证券提供的分析报告则认为,见底之后会有徘徊,经济将进入“U”型回升阶段。
需要新刺激?
中国救市打什么牌已经明朗。
经过前两步大规模刺激后,“现在更多的是观察效果,进一步刺激方案,力度不会太大,防止过犹不及”。现挂职甘肃陇南市副市长的黄汉权观点更有力度。
这和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军接受本报采访时的判断如出一辙:以后的刺激经济辅助手段不能过猛,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带给大量人群的伤害,也要保留充足的弹药应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
陈兴动则干脆认为,如果4、5月份经济形势真的走上上升的通道,出台新的刺激计划的必要性就不是那么大了;而现在更多需要的不是新的刺激计划,应该是对已经出台的刺激计划的改进和完善。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对本报强调,暂时不会出台“救急式”的保增长政策。
温家宝总理11日答记者问时表示,我们一揽子计划正式实施时间并不长,比如中央投资今年只批了两批;十大振兴规划细则也没完全出完。
上述人士对本报详细解读“八项内容”发现,国务院新政的确不像前几次刺激方案从数字和行业切入那么直接。具体则是后续下达第三批中央投资,扩大消费市场,稳住外贸等。
基于对经济预期的向好,和对进一步落实4万亿投资的继续,市场悲观观点甚至认为,新刺激方案落空了!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国际形势下滑的深不见底加上外贸数据的惨淡,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中国经济真的不需要刺激了吗?
激活民间投资
差点就误判了!
上述多位专家反复研究国务院“八项内容”发现,尽管经济形势比预期要好得多,再进行大规模刺激方案的确有难度,但是政府出手方式显然更高一筹。
记者发现,在“八项内容”第一条里,除了立即下达第三批中央投资外,还特别提到了鼓励启动民间投资。
这绝不是一笔带过。在4万亿打头、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紧随其后的刺激背景下,目前中央政府投资已接近上限,而消费尤其是农村消费市场也已强势启动,接下来的第三条救市路线很可能就是激活民间投资。
此前不久,李扬还在感叹,政府大量投资了,但民间资本尚在观望。他为此呼吁政府放松对于私人资本和外资的准入管制、营造有利于资金盈利的环境。
上述专家认为,至今,以4万亿元投资计划为核心的第一轮经济刺激政策已实施了5个月,政府投资和消费成功开辟了两条出路,如今进入第二轮刺激当口,很可能会出现第三条出路。
张汉亚对这一判断持相同观点,他表示,下一步政策会进一步刺激民间投资和创业投资,财政上可能会选择增发债券。
“政府投资只能起到一个启动经济增长的作用,经济体像汽车一样,民间投资才是发动机和发电机。”陈兴动称。
记者就此采访江浙一带民间资本富裕的中小企业了解到,在之前政府投资中的确遇到了太多的挤出效应,参与投资热情并未受到大伤害的情况下,国家激活民间投资绝对是一大利好。
央行研究员邹平座对《华夏时报》透露,激活民间投资,会从资本市场入手,如推出创业板和融资融券等,“央行已制定了相关措施,会择机公布”。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