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披违规遭立案 子公司深陷百亿债务黑洞 皖江物流雪上加霜
摘要:10月14日,皖江物流(600575)发布公告表示,控股股东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淮南矿业”)拟筹划与上市公司有关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正在与相关中介机构对方案进行研究论证。

华夏时报记者 王俊仙 芜湖报道
10月14日,皖江物流(600575)发布公告表示,控股股东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淮南矿业”)拟筹划与上市公司有关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正在与相关中介机构对方案进行研究论证。
事实上,此次淮南矿业主导皖江物流资产重组颇有“逼上梁山”的意味,而将皖江物流拖入如今境地的其实就是淮南矿业2010年注入皖江物流的资产——全资子公司淮矿现代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淮矿物流”)。
淮矿物流突曝百亿债务黑洞如今愈演愈烈,先是令皖江物流深陷诉讼风波,随后这次债务“坏账门”上升到上市公司治理角度,上交所对皖江物流出具《监管函》,证监会对皖江物流立案调查。
而目前淮矿物流已经准备申请重整,这个皖江物流板块“重头戏”的剥离似乎势在必行,而这对皖江物流的冲击并不只是营收减少那么简单。
“割肉”钢贸
根据公开资料,皖江物流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物流贸易、铁路运输和港口业务收入。其中,物流贸易收入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比90%以上。
皖江物流2013年年度报告显示,其物流服务主要由淮矿物流来运营,商贸物流业务占淮矿物流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90%以上。2013年,淮矿物流实现营业收入330.73亿元,而同期皖江物流的营业收入总额为341.45亿元,占比96.86%。
此外,本报记者查阅皖江物流增资公告发现,截至2014年6月30日(数据未经审计),淮矿物流的资产总额为225.39亿元,而皖江物流总资产为270.19亿元,淮矿物流的资产占比超八成;2014年上半年,淮矿物流实现营业收入136.37亿元,净利润3777.08万元,当期皖江物流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8478.86万元,淮矿物流为上市公司贡献了逾四成的利润。
然而骤变突至。2014年9月5日,皖江物流获悉淮矿物流因无足额资金支付到期债务,作为第一被告被中国民生银行上海分行起诉,当日,淮矿物流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20多个账户被全部冻结,冻结金额共计1.5亿元。此外,公司在对原董事、常务副总经理、物流公司原董事长汪晓秀离职审计过程中,发现物流公司的应收款项存在重大坏账风险。
那么,这笔坏账预计金额为多少?是来自于哪些客户呢?皖江物流至今尚未披露。对此,10月15日,皖江物流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具体公告还是要等到正式审计结果出来后:“现在局面异常复杂,要兼顾各方面利益诉求,除了正在进行的司法审计外,我们正全面开展债券追偿工作,并在安徽省公安厅协调下开展刑事方面的一些工作。截至目前,上市公司其他业务板块包括集装箱物流、煤炭综合物流、自营铁路运输等业务运营正常。”
“淮矿物流的营收中,钢材和铜材销售收入占比约九成,所以此次淮矿物流的债务黑洞很可能‘祸起’钢贸。”财经评论员宋清辉认为,“淮矿物流必须得从上市公司剥离,否则整个上市公司就危险了,而皖江物流必然也面临着发展战略的调整。”
皖江物流近年来的战略显示,其试图由之前的物流贸易、铁路运输、港口装卸为重点的发展模式,逐渐向大宗电商及物流、配煤、集装箱为重点的发展战略转型,而淮矿物流是其电商业务中的重头戏。
10月8日,皖江物流公告称,淮矿物流拟向法院申请重整,进入法定重整程序后,淮矿物流的债权债务将从上市公司剥离。上市公司的出资成本及应收款项等损失约29亿元。然而记者发现,即使皖江物流上市11年以来年年盈利,但是截至今年上半年,其累计未分配利润也仅为7.22亿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皖江物流今年半年报显示,截至上半年其为淮矿物流提供最高额4亿元的担保,该担保合同下实际借款担保额约为2亿元。
江苏玄博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成宇认为,“如果母公司对超额亏损子公司提供了债务担保或其他形式的财务承诺以及大额债权,即使超额亏损子公司破产清算,母公司仍应对其债务担保或其他形式的财务承诺以及大额债权承担相应经济责任。”
“吸血”物流
而在淮矿物流注入上市公司的这4年时间内,除了对淮矿物流进行担保外,皖江物流还耗费重金对其进行增资,而且淮矿物流也占用了皖江物流大量流动资金。然而引人注意的是,淮矿物流最初是皖江物流控股股东淮南矿业旗下资产,最后却将皖江物流拖下深渊。
2010年11月24日,淮南矿业以18.66亿元的资产换来了皖江物流(当时名为“芜湖港”)32.02%的股权,其中注入的淮矿物流的资产评估值约为4亿元。根据2011年的重组报告书,截至2010年6月30日,淮矿物流注册资本3亿元,经审计的资产总额为46.26亿元,负债总额为41.96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0.70%。
淮矿物流资产负债率很高,而增资则成了皖江物流降低淮矿物流资产负债率、为其提供流动资金的“法宝”。
2011年8月,皖江物流撤销芜湖港朱家桥外贸码头分公司,并将其整体注入淮矿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增资扩股后,淮矿物流注册资本为4.08亿元。
2011年9月,芜湖港公告拟以15亿元现金向皖江物流认购股份,如此淮南矿业的持股比例上升至41.56%。其中,以增资5.92亿元及委托贷款4.08亿元的方式,由淮矿物流使用约10亿元,至此,淮矿物流注册资本在2012年变更为10亿元。
而从2013年2月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说明中可以看到,除上述淮矿物流所用10亿元外,皖江物流用4.86亿元补充流动资金,在这4.86亿元中,有2.5亿元还是通过委托贷款方式借给淮矿物流使用的。
2014年8月15日, 皖江物流再次通过对淮矿物流进行增资的议案,将对后者的委托贷款及其他债权共计10亿元,以债转股的形式转增其注册资本,至此淮矿物流注册资本为20亿元。
增资公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30日(数据未经审计),淮矿物流的资产总额为225.39亿元,而负债总额为212.84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4.43%。
而到了淮矿物流陷入债务黑洞后,皖江物流发布的公告称,经初步自查,截至2014年9月12日,淮矿物流债权总额161.57亿元(按债权净额反映),其中已到期债权109.7亿元,部分债权设定了担保。此外,淮矿物流债务总额167.49亿元,其中已到期债务20.69亿元。这也表明,目前淮矿物流已经资不抵债了。
“皖江物流现在是因为停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如果不停牌的话,这种百亿债务黑洞的‘黑天鹅’事件出了后一旦复牌,或许将面临多个无量跌停。”宋清辉告诉记者,“如果淮南矿业无法交出一个让投资者满意的重组方案,复牌后股价的表现不会理想。”
皖江物流近日公告称,淮南矿业正在筹划与皖江物流有关的资产重组事宜,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不涉及发行股份事宜。而与此同时,10月11日,皖江物流表示,因涉嫌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对此,上述工作人员表示,有关证监会对皖江物流的立案调查是否影响重大资产重组,得看调查的具体结果,“淮南矿业筹划与皖江物流相关的资产重组,处置方一直在抓紧商讨论证,相关工作都在抓紧进行。等到相关工作完成后,公司将召开董事会审议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并复牌。”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