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助残美术作品展为盲人阅览室筹资

作者:马广志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9-03 22:42:00

摘要:“一方面盲文书籍少,另一方面阅读软件的效果不理想,盲人阅读积极性不高。”曲云峰的一番话道出了当前我国盲人普遍存在的阅读难题。

  华夏时报记者 马广志 北京报道

  “说出来,您别笑话。我去年新读的书对你们来说都是老掉牙的了,像《穆斯林的葬礼》,还有《京华烟云》……”在青岛市按摩康复医院工作的盲人曲云峰,是同事圈中小有名气的“文学青年”。但就是这样一位酷爱阅读的文学青年,去年全年也只不过新读了四本书。对于这样的阅读量,曲云峰既惭愧又无奈。“一方面盲文书籍少,另一方面阅读软件的效果不理想,盲人阅读积极性不高。”曲云峰的一番话道出了当前我国盲人普遍存在的阅读难题。

  “一个月能有两三个来借书的就不错了。”一些市图书馆的残疾人借阅室都冷冷清清,管理员无奈地说,“不是盲人不爱读书,是因为馆内盲文书籍有限,那些常来借书的盲人差不多把这里的书看遍了。”

  而作为甘肃省东大门、人口为甘肃省第二大城市的天水,至今没有盲人阅览室。2014“盲人高考元年”,首个通过统一考试被大学录取的盲人张耀东便来自天水,他一直在普校上学,多年来,他的父母靠赴北京盲文出版社借书,或通过私人关系找到当地特教学校的老师,才能借到几本盲文书,更多要靠父母帮他念书来完成学习。

  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数据显示,按国内最高出版量算,全国平均1.29万盲人每年才有1种新书,而健全人每人年均可拥有至少40种出版物。这一对比,盲人“无书可读”也就不足为奇。

  而全国1731万盲人,70%生活在农村,更多的盲人家庭甚至连这些盲用辅助设备都闻所未闻。就连张耀东也是这两年常跑北京,父母才得知有助视器,可以帮助低视力的他放大字体来阅读。莫说盲人家庭,甚至为张耀东安排高考考场的天水市教育局工作人员,也都是第一次听闻助视器这一设备。

  盲人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对信息特别是新知识的渴求是常人无法体会的。“我们期盼‘针眼’(指盲文)里的阳光,能照亮一生挣扎在黑暗中的心灵。”家住中国矿业大学附近的盲人闫家盛叙说着众多盲人的心声。

  近来年,国家也越来越关心盲人阅览室的建立,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网站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已建成441个。但就现状来看,无论是盲人图书馆(阅览室)所藏盲文读物的数量和品种,还是其分布(它们大多地处省会城市或大中城市,广大乡镇、农村还无法涉及),均远远跟不上读者的需求。

  深入持久开展盲人阅读推广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责任,为中西部贫困地区的盲人建立阅览室,捐赠盲人读物以及盲人阅读器等辅助设施,正是2014年“大美华夏·人道主义的呼唤”全国首届助残美术作品展意欲扛起的大旗。

  2014年8月28日,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残联共同主办的“大美华夏·人道主义的呼唤”全国首届助残美术作品展开幕式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当代最著名的艺术家沈鹏、李铎、欧阳中石、韩美林、崔如琢、冯远等都带头捐赠了作品,“这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历程中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美术作品展。”中国残联常务副理事长孙先德说。

  主办方从852幅由全国征集来的书画作品中,选出200多幅呈现于本次展览中。入选的作品将参与公益义卖,除必要的成本外,所得善款全部用于100个中西部贫困地区盲人阅览室等文化设施及服务的投入。

  据了解,继中国美术馆首展之后,书画作品捐赠活动将历时一年,到2015年5月助残日结束。这期间,将在全国举行巡展,同时,捐建盲人阅览室的工作也同期展开。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