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疫苗为何难产?
摘要:即便不考虑埃博拉病毒的培育难度和实验室要求等客观因素,一个动辄以“亿美元”为单位进行的研发项目,如果所面对的目标客户只有不足万人,甚至所在国政府都可能没有能力对成果买单,那么药厂肯定是没有兴趣参与的。
赵灵敏
在西非肆虐的埃博拉病毒目前已经造成1200人死亡,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和塞拉利昂等国已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说,西非埃博拉疫情被低估,暴发的范围有可能比之前设想的要大得多。对于有病人服用试验药物ZMapp病情得以好转的报道,世卫特别指出,近期媒体有关实验性药物和疫苗的密集报道“制造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这些医疗产品正在接受检验,除了以关怀为目的的使用之外,它们还没有经过人体测试,也并没有被监管部门批准,因此,某些产品与实践可预防或治愈埃博拉病毒是谣言,经过完全检测及批准的埃博拉疫苗可能不会在2015年前出现。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埃博拉病毒依然无药可治。
埃博拉病毒最早于1976年9月在扎伊尔(今天的刚果民主共和国)被发现,为了避免最初发病的扬布库村被污名化,科学家们用附近的埃博拉河为其命名。那一次,病毒感染了600人,最终夺走了300多条人命。后来每隔一段时间埃博拉病毒就在非洲暴发一次,病毒洞穿人体血管,病人先内出血,继而七孔流血不止致死,状甚恐怖。尽管如此,38年后的今天,人类对这种病毒依然所知甚少,没有人知道埃博拉病毒在每次大暴发后潜伏在何处 ,也没有人知道每一次埃博拉疫情大规模暴发时,第一个受害者是从哪里感染到这种病毒的,甚至连它的动物宿主是谁也不知道。反而是后起的艾滋病、禽流感和SARS等疫症,都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治疗药物。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埃博拉病毒本身的特性,导致医治它有很大的难度。埃博拉的传染性很强,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艾滋病为2级,SARS为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病毒潜伏期通常只有5天至10天。二是西非国家的医疗和防控能力低下,无法自己解决问题。从人类历史上看,当疾病存在于单个病人身上时,病人的康复机会完全系于医疗技术的发展水平。但当疾病演化为大规模的传染病和瘟疫时,对它的控制就更多取决于社会和政治应对策略的有效性。而埃博拉肆虐的几个西非国家大都经历了连年的战乱,经济落后,民众受教育程度低,政府管制能力低下。三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科研机构和药厂投放在这个“穷人病”上的研究资源严重不足。早在1980年代,研究者就已经开始了埃博拉疫苗的试验,但至今仍没有疫苗获得批准上市。这其中最大的障碍其实并不是技术限制,而是研究经费。
这里就需要谈一谈西方的新药和疫苗研发体系。西方的新药和疫苗研发主要由医药企业和政府两部分进行,特别是前者,是疫苗商业化推广的主要力量。而发明和研究安全有效的新药是一个长期、艰难和昂贵的进程。新药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三步,即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售后调研。临床前研究包括用动物进行的系统药理研究及急慢性毒性观察。对于具有选择性药理效应的药物,在进行临床试验前还需要测定该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消除过程。临床前研究是要弄清新药的作用谱及可能发生的毒性反应,在经过药物管理部门的初步审批后才能进行临床试验,目的在于保证用药安全。
临床研究首先在10~30例正常成年志愿者身上观察新药耐受性,找出安全剂量,再选择有特异指征的病人按随机分组、设立已知有效药物及空白安慰剂双重对照(对急重病人不得采用有损病人健康的空白对照),并尽量采用双盲法(病人及医护人员均不能分辨治疗药品或对照药品)观察,然后进行治疗结果统计分析,客观地判断疗效。受试病例数一般不应少于300例,先在一个医院,以后可扩大至三个以上医疗单位进行多中心合作研究。对那些需要长期用药的新药,应有50~100例病人累积用药半年至一年的观察记录,据此制定适应症、禁忌症、剂量疗程及说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后,再上报给药政部门审批,通过后才能上市。
售后调研是指新药问市后进行的社会性考查与评价,制药公司必须继续向药政部门提交阶段性报告,包括所有的不良反应报告和一些质量控制记录。药政部门还可能要求对一些药物做进一步的研究,以评价其长期疗效。
平均算来,一种新药从实验室到药店柜台,大概需要10—12年的时间,研发投资大约需要6亿—9亿美元。而一个抗癌药物要能够得到成功开发,更需要长达15年的时间,耗资通常超过10亿美元。而且,即使长时间、大投入,也未必能够真正开发出可以上市的新药。根据欧洲制药业协会联盟的数据,进行临床前试验的5000种化合物中只有5种能进入到后续的临床试验,而仅其中的1种化合物可以得到最终的上市批准。此外,约70%的新药上市后并不能为开发者带来充分的回报。如此微小的成功率决定了新药的研发往往只属于那些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公司。
而且,新药品的专利保护期一般只有20年,一旦专利保护期届满,其他药商往往能够轻松、合法地生产出仿制药并四处销售,而不需承担药品开发的巨额经费。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新药在欧美国家被开发出来后,上市时往往价格高昂。
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埃博拉目前仅仅集中在西非几国,在此之外的地区只有零星病例,相对其他常见传染性疾病,埃博拉疫苗的市场很小。尽管目前的疫情堪称惨烈,并且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暴发,但患病人数总共也只有数千人。这样一来,即便不考虑埃博拉病毒的培育难度和实验室要求等客观因素,一个动辄以“亿美元”为单位进行的研发项目,如果所面对的目标客户只有不足万人,甚至所在国政府都可能没有能力对成果买单,那么药厂肯定是没有兴趣参与的。而艾滋病、禽流感和SARS主要发病区域是相对发达的地方,这些“富贵病”引发了强烈的关注,受感染的民众和当地政府的财力、应对能力都要强很多,药厂因此有足够的动力进行相关药品和疫苗的研发。因此,有一种相当刻薄的说法认为,“距埃博拉治疗方法面世还有五十来个白人受害者的距离。”这听起来非常凉薄,但事实可能就是如此。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