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谦赶考
摘要:“要不是有些插曲,北京的4S店早就该开了。”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有观致内部人士不经意的一句话,暴露出郭谦进京赶考的时间“推迟”了近一年。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寇建东 北京报道
接过了那块意味着已取得“合法”身份的授权牌时,王欣脸上的肌肉绷得很紧;牌子的另一端,卫思梵的表情则灵动了许多——嘴角微翘、暗含笑意。
王欣是观致汽车北京首家授权经销商——北京名威致远汽车销售服务公司的总经理,为他授牌的意大利人卫思梵,观致汽车市场与销售执行总监。发展经销商网络,是他的职责之一。算上王欣这家店,观致在全国开业的4S店达到了44家。
这一天是8月6日,坐在台下见证这一对观致来说是历史时刻的观致汽车董事长郭谦面若止水。
“要不是有些插曲,北京的4S店早就该开了。”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有观致内部人士不经意的一句话,暴露出郭谦进京赶考的时间“推迟”了近一年。
“我们和每一位投资人谈得都很艰苦。”卫思梵了解其中的原委,“观致作为一个新品牌,要得到投资人的信任并不容易。”除此之外,经销商要和观致的理念高度一致,这同样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去年11月广州车展观致3正式上市,经销商招募也同时进行。北京,是定位为国际品牌的观致的第一批经销商城市,但就在几近成功之时,候选经销商选择了退出。这一等,就是半年多。
王欣和卫思梵已完成了授权牌的交接,开始合影留念,此时的郭谦脸上依然不苟言笑。事实上,在此之前上台致辞时,他就保持着同样的表情。
“在一个行业会议上,我(向与会者)介绍了来自宝马的观致团队,在座的宝马高层说‘看来我们的同事离开宝马后也做得不错’。”郭谦娓娓道来的一段故事实则表明了观致汽车的高品质。但饶是如此生动的桥段,他的语气却依然不疾不徐。
郭谦手里其实握了一把好牌——欧洲新车碰撞五星评价、红点设计大奖荣誉奖以及让观致3“飞”起来的观致“逸云”互联服务平台荣获的Telematics Update大奖。
“这只代表观致翻过了第一座山。”郭谦继续着沉稳的语气,“对观致来说,翻过技术这座山只是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
郭谦没有说错,在他率领观致团队翻越第二座山——品牌山时,他遇到了一位“不识相”的出租车司机。一周前,郭谦打上出租车,告诉司机去观致4S店时,却得到了司机师傅“观致是什么”的答复。
“实际上,观致品牌的传递过程还是很漫长的。”郭谦一字一顿,“树立一个新的品牌和在一个既有品牌下推广一个新产品差别很大。”他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重拳打在棉花上,“在既有品牌之下进行营销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到新品牌上就像一下子打在了棉花上。”
被棉花“吸收”后的观致汽车在今年上半年的市场业绩是3000多辆,每月平均三位数。尽管郭谦没有表态,但卫思梵在上个月说,(观致)董事会和股东对此表示满意。“从绝对数看,这的确算不上出色的表现,但观致最好的经销商月均销量已达到了五六十辆。”卫思梵称,“我们不追求销量的快速增长,而是要考虑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是什么?
进入采访时间,郭谦持续着面若止水的状态,即便有问题提到“我们很认可观致品质”时,他的回答是“我们先达成一个共识——希望大家都认可观致品质是我非常期望的一件事情”。郭谦话锋一转,“对我来说,怎么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真的认可观致的品质,是最大的挑战。”
“信任,要建立最基本的信任。”郭谦回答了提问,也回答了“其他因素是什么”。
“现在最核心的挑战是中国的消费者对观致品牌和产品还不足够信任。要解决这一挑战,归根到底还要拿产品力来说话,并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真正体验到我们的产品。”卫思梵补充回答问题时,郭谦静坐在一边,侧过头,脸上依然写满了平静。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