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外交告别“泰囧”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繁忙的市场人声鼎沸,摆摊的、购物的来来往往,忽然间,小贩慌忙收着东西往路旁跑去,一列火车摇摇晃晃驶过后,小摊贩重新摆好商品,市场又重新焕发活力——这是泰国贫民区内的一个铁道市场。
泰国的铁路十分老旧,全部为窄轨铁路,时速仅50公里左右。而这样的现状即将被打破。日前,泰国军政府批准了两条连接中国和泰国的铁路项目,为时速160公里的双轨线,总成本约合人民币1430亿元。
“泰国和中国的铁路连接,将极大地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拉动双方经济往来。”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董焰表示。
据了解,这两条铁路作为连接中国和东盟国家的通道,将经由老挝连接中国与泰国,南至新加坡,是中国与东盟新近签署的促进自由贸易协定的一部分。这不仅为中国制造高端出口打开局面,更重要的是将东南亚与中国连接起来,对中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新线新规划
2013年10月份,中泰签订了《中泰关系发展远景规划》,中方有意参与廊开至帕栖高速铁路系统项目建设,以泰国农产品抵偿部分项目费用,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大米换高铁”。
10个月之后,泰国军方批准泰国交通部提出的《基础交通建设8年规划》,“大米换高铁”正式重启。不过,相比之前的规划略有调整。
泰国交通部次长索提·泰苏斯对当地媒体表示,泰国计划修建的两条铁路,一条将连接廊开和玛它普港,另一条将连接清孔与班帕钦(距离曼谷以北约100公里)。
这两条高铁线路的规划是2015-2022泰国8年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的一部分,被军政府列入应当尽快推动的紧急工程中。泰国将在一个月内公布这项8年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的资金来源。
据悉,从廊开通向玛它普港的高铁线路全长737公里,预计耗资约3925亿泰铢;从清孔通向班帕钦的高铁线路全长655公里,预计耗资约3488亿泰铢。建设将从2015年开始,预计2021年竣工。当地媒体报道称,此次军政府通过的两条铁路线路,其中一条与昆曼公路的走向完全吻合,清孔是昆曼公路泰国境内北部的起点;而另外一条则与中国规划中的昆明—万象中老铁路联通。
“这两条新通过的铁路项目并非原先泰国政府与中国磋商的高铁换大米项目。”泰国驻华大使馆投资促进委员会公使衔参赞吴永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按照原来的构想,将按照最高时速200公里的等级修建高铁,但此次批复的铁路,时速下降到160公里,已经不能被称为高铁。
不过,“高速铁路双线设计的标准将会保留,在未来的某个时期,一旦有了更多投入就可随时升级到更高速度。”索提表示。
“原来的规划由于缅甸国内原因无法顺利建设,泰国的这个铁路规划可以说给原来的规划做了一个微调。但是最终都会和中国铁路相连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尽管已经不是“大米换高铁”,但农产品和高端制造的互相交换仍将持续。
就在军方恢复铁路项目不久前,泰国维稳会主席巴育特使、泰国前副总理宋吉访问中国,其间,中泰双方达成协议,重新启动由宋吉和中国前副总理吴仪建立的“中泰联委会”。泰国《民族报》预计,未来中国将会更多地参与泰国大型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包括高铁、水资源管理等。
不过,泰国军政府虽然批准了两条铁路项目,但仍处于初步阶段,要等到新政府成立后通过公开招标以确定谁能获得合同。泰国交通部将对该双轨铁路项目的成本进行研究,希望可以将每公里的工程成本从5亿至6亿泰铢降低到3.5亿至4亿泰铢。更为详细的预算计划将在以后公布。当地官员表示,铁路项目投资方的选择工作也将在未来一个月中完成。
泛亚铁路突围
一波三折,柳暗花明。
今年5月,中泰“高铁换大米”计划一度被搁置。7月,由于缅甸民众反对,中缅铁路陷入僵局。连接东南亚的泛亚铁路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根据规划,泛亚铁路东南亚将有三条方案,分别是通过越南连通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的东线方案;通过老挝连通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的中线方案;通过缅甸连通东南亚的西线方案。中、西线同时面临危机。
此次泰方批准铁路线路后,泛亚铁路的首条跨国线路将改线,将从昆明出发一路向南,由昆明到老挝万象,由万象通往泰国曼谷,从泰国曼谷通向马来西亚吉隆坡,最后抵达新加坡。线路全长将超过3000公里。不仅能改善泰国铁路设施落后的局面,还能推动实现泛亚铁路贯通中南半岛。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许利平认为,此次泰国军政府通过的两条铁路项目,其中一条线路的起点是东北部城市廊开,与老挝首都万象隔河相望,建成后可以连通老挝与中国的铁路,与一直筹划多年的泛亚铁路中线不谋而合。建成后,我国进口资源可以不再绕道马六甲海峡,而直接通过西部陆路入境,节省了成本,也保障了资源安全。
“泰国军政府通过这两条铁路项目有两方面原因,从内政上看,泰国军方需要通过上马项目提升政绩,这个计划应该会实行;从外交方面来说,泰国军方推动铁路项目应该是释放与中国加强关系的信号。”暨南大学东南亚问题专家庄礼伟表示。
“高铁外交”新成就
“高铁推销员”李克强去年访泰时,中泰铁路备受关注。不过,在更早之前,关于中泰铁路,中国就已经开始谋篇布局。
2012年4月,中泰两国政府签署了铁路发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此后,中方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对泰方进行了高铁技术人员培训,并共同完成了曼谷至清迈、曼谷至廊开高铁的可行性研究。不仅如此,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参与了泰国高铁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并成立了中泰铁路项目部,负责在泰国拓展业务,目前仍在泰国。
“中国高铁在六七年时间里,从无到有,现在总里程超过1万公里,远超过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而且建设成本最低,建设速度最快,很有竞争力。”王梦恕表示。按照世界银行发布的有关中国高铁分析报告,“中国的高铁建设成本大约为其他国家的三分之二。”
事实上,如果中泰双方签订建设合同,将是中国铁路走出去的又一成果。此前,国家发改委与巴西交通部刚刚签署了关于加强铁路交通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中国的高铁技术过硬,建设成本具有一定优势,高铁走出去战略表明高铁在国家经济和外交等方面的重要地位,有利于促进中国铁路设备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吕娟表示。
中泰铁路项目获批,无疑是将两国经济更好地用铁路连接起来,以便于更好地加强与历来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及安邻、睦邻、友邻、富邻政策的中国的友好交往。
王梦恕表示,泰国项目如果动工,还可能会延续“大米换高铁”的做法。如果缅甸高铁项目推进困难,中国可以通过老挝与泰国高铁相连,并通过泰国向南打通印度洋通道。中国在柬埔寨和老挝都有高铁项目,不过目前还没有动工。
不过,由谁来修建铁路还未确定。中国高铁项目的主要竞争对手日本希望通过高铁技术拉拢与一些国家的关系,不排除对项目国家进行援助的可能。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