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安盛天平高管频出走

作者:胡金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8-06 22:31:00

摘要:“一家公司高管离职并不奇怪,但是在短期内有很多重要岗位的高管离职,总是会让外界产生联想。”8月4日,一位已经离开安盛天平的老员工表示。

安盛天平高管频出走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一家原本市场关注度并不高的专业车险公司,因资本大佬刘益谦的“进入”和“退出”而变得受人关注,由刘益谦本人牵线搭桥,甚至远赴欧洲寻找外方股东,让安盛天平在今年3月成为国内首家由民资变为合资的财险公司。
    在业界看来,引入了全球最大的保险集团法国安盛,看似美满的联姻应该会平稳地过渡,然而本报记者了解到,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安盛天平就出现新老股东难磨合、原先许诺的股权激励未兑现、经营理念不相通等问题,使得过去数月这家公司的常务副总裁、董事会秘书、IT总监、运营总监、分公司老总纷纷出走,转投别家公司。
    “一家公司高管离职并不奇怪,但是在短期内有很多重要岗位的高管离职,总是会让外界产生联想。”8月4日,一位已经离开安盛天平的老员工表示。

合资“病”再起
    7月底,市场传出安盛天平高管出现离职潮,彼时公司董事会秘书章俊回应市场质疑称,人才流动是公司经营中的正常现象,只是在股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有点敏感,以目前安盛天平的管理规模来看,离职高管占比并不高。
    “目前双方股东沟通顺畅,公司在合资经营中重大经营决策早就达成一致,具体运营中碰到的问题也通过协调沟通解决,外界传言有夸大成分。员工激励制度正在研究,但需要时间。”章俊表示。
    事实正如其所言,8月5日,本报记者从安盛方面获悉,由于装修还没结束,两家公司尚未合并场所办公,而且安盛对中方的管理模式不断提出质疑,因为未来业务的重点发生改变,安盛方公司也有很多人已经跳槽,在他们看来,未来安盛方也必须要适应安盛天平的发展规划,但是感觉很被动。
    据记者了解,安盛在中国还有一家独立的财险子公司,就是原来的上海瑞士丰泰保险,是此前安盛收购过来的一家瑞士在华设立的财险子公司,后来更名为安盛(中国)财险公司,安盛入股天平保险还涉及到这两家公司从管理层到业务层的合并,安盛在全球保险市场就是以并购见长,但是在安盛天平上,安盛显然遇到了问题。
    “合资保险公司的矛盾,并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整个行业的通病。在寿险业,安盛已经遇到了问题,原来它投资的金盛人寿多年经营没有盈利,在中国五矿集团退出以及它自身稀释股权,工行入主后,安盛已经失去了合资寿险上的话语权。当时也是高层变动频繁,任职了7年之久的外方高管马哲明黯然离职,工行的强势入驻带来的是保费收入的激增,不过现在安盛对于合资寿险公司很少发声了,毕竟工行是绝对控股,未来成为工行的全资子公司也难说。”8月6日,对于安盛在华的经营现状,上海保险业一位资深人士张明(化名)如是分析。
    在这位人士看来,安盛失去了在寿险经营上的话语权,会不会加强在合资财险上的控制权,值得关注。
    张明介绍称,在国内财险市场上,有两家公司经历了从内资变身为外资的经历,而且都是上海的公司,其一是安盛天平,其二就是大众保险。后者已经由美国史带集团实现绝对控股,名字也变更为史带保险,上海国有资本悉数退出,估计未来也会涉及到高层人士变动。而天平保险是民营财险,安盛是否有意要进一步控股,也是完全有可能的,至少在各自拥有一半股权的情况下,双方都很难作出决策,为解决当前的矛盾,就必须有一方拥有更多的股权才能顺利解决一切问题。就像格林伯格,他再次进入中国保险市场,一开始就是要有一家绝对控股的财险公司,一如以前友邦进入中国就是独资身份。
    其实,在成为合资公司后,安盛天平传达给外界的讯息也并非全是“坏事”。记者发现,原来只是中资财险公司中的小弟,在重新被归类到外资后,其一下变身为外资中的老大,根据保监会数据,天平车险去年全年规模保费为50亿元,安盛中国为2.57亿元,合并后的安盛天平今年1-5月保费26.29亿元,而之前最大的外资财险美亚保险一年的保费只有11.49亿元。
    “相比主要做非车险业务的安盛在华独资财险,安盛天平在全国网络和车险盈利上已占优势,目前不少财险公司收缩车险业务规模,天平车险的网络车险发展经验证实了可行性,而安盛方全球化的投资优势又可从投资端获取超额收益。股东的战略是有远见的,关键就看磨合。”同日,安盛天平一位匿名老员工告诉本报记者。
刘益谦走后“后遗症”
    虽然安盛天平对外回应高管离职,否认是因为失去了原先的股权激励,但在业界看来,安盛天平的高管离职潮,也是刘益谦离开这家公司后留下的“后遗症”。
    “作为非上市公司,用股权激励提高高管对公司的忠诚度,刘益谦无可厚非,同时他也是个商人和投资者,商人逐利,当他能提前退出并且收益可观的时候,他总不能从他的收益中分一部分给天平的高管。天平车险在初创期曾笼络了大批车险运营高手,当时人保、太保、平安均有重量级高管加盟,这批初创员工创建了天平车险两头外包的基础运营模式,搭建起了整个公司的基本架构和运营系统。直到合资公司成立前,公司一直对管理层口头允诺公司发展壮大后会进行股权激励,几乎每次大会都说,但合资后基本很少提起。”前述安盛天平员工告诉本报记者。
    不过,安盛天平方面也在近期对外表示,员工激励制度正在研究,但需要时间。
    也有业内人士推测,作为全球资本领域并购大家,安盛在并购协议上不会存在漏洞。法国安盛既然给刘益谦高出IPO的价钱,应该存在某些协议约定,以保证安盛在公司的表决权和经营权,这可能是安盛天平高管变动的真正原因。
    据悉,目前安盛天平上报保监会的管理人员有4名,董事长兼CEO胡务、副总经理夏立武,财务负责人Roland,及董事会秘书章俊。至于其他的岗位,合并后安盛中国业务变成了安盛天平的非车险事业部和大型商务风险事业部,主要由原安盛团队构成,这两个事业部由安盛中国原高管负责。
    也有相关报道透露,从安盛天平离职的高管已经转投正在筹备中的合众财险,如天平原副总裁焦建刚在合众筹备中的财险公司担任筹备负责人,另外原天平车险IT部总监,销售部负责人和广东分公司总经理,各自带了自己的团队过去。就此,合众人寿相关负责人也向本报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