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订单供不应求的日子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晋江系”的好日子再次来了。
在福建晋江市贝贝童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的厂房里,深夜依然亮着灯。白班工人刚刚下班休息,工人夜班迅速补上,几十台机器日夜不停地作业,轰鸣声近两个月几乎没有停歇过。而这已经是挑拣订单之后的结果了。
“订单太多,生产力有限,只能挑些赚钱的订单,一些性价比不是很高的订单可能就推掉了。”贝贝童总经理柯亨锦近日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大单、长单的增加,让靠着出口转内销挺过寒冬的贝贝童,忽然沐浴在出口回暖的春风里,此前艰难为继的情况大为改善。这股春风不仅席卷了整个晋江,也惠及了许多中小企业。
就在此时,代表中小企业生存状况的7月汇丰制造业PMI初值创下了18个月高值。受困于出口不佳和宏观经济紧缩影响的中小企业,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
出口回暖
7月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7月汇丰PMI初值52,高于预期值51,也大幅高于6月终值50.7,创18个月最高水平。
自4月起,汇丰PMI初值扭转了一季度的持续下跌态势,开始止跌回升,6月首次突破荣枯线。
分项目来看,产出指数、新订单等纷纷增幅扩大或创新高。7月产出指数初值升至52.8,为16个月以来高点;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第三个月位于50上方,表明国内和国外市场需求均得到改善;就业指数也在回升,表明企业愿意雇佣更多人员。
事实上,在晋江,招工变得前所未有地急迫。“一直缺人,招不到工人,但之前订单没有那么多,缺人的问题没有那么尖锐。”柯亨锦说。
订单多是这几个月最简单的概括,不仅是国内订单,连沉寂了许久的欧美订单也铺天盖地袭来。在柯亨锦的工厂,国外长单、短单已经占了全部订单的一半;其中,圣诞的订单已经占了总订单的两成。而去年此时,出口长订单几乎为零。
由于订单多,工厂生产持续维持高位。据了解,像贝贝童一样加班加点赶生产的工厂不在少数。“想多接订单多挣些钱,弥补一下之前持续低迷带来的亏损,但是根本接不完。”柯亨锦表示。
晋江经贸局的数据显示,1-5月份,晋江市全社会出口交货总值42.65亿美元,同比增长15.21%。从出口行业看,传统优势行业鞋服均实现两位数的大幅度增长;其中,出口欧盟增长35.91%,出口美国增长30.95%,出口中国香港也实现了22.54%的增长。
在柯亨锦看来,6、7月的情况远比前5个月要好。近日,安踏、特步、匹克、361°相继发布了2014年第一季度销售业绩和第四季度订货会的情况,从数据上看均实现了双增长,整个行业正稳步回暖,“晋江系”出口或进一步提升。
有分析师认为,7月PMI显示,宏观经济企稳复苏,力度可能强于预期。此外,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经济状况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改善,稳增长的目标已经初步达成。
未来可期
7月首个主要经济指标“飘红”,为下半场经济走稳开了个好头。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屈宏斌评论中国制造业PMI预览数据时表示,随着前段时间保增长措施继续生效,中国经济在本月持续好转。并认为政策继续保持适度宽松以稳定增长,实现全年7.5%的增长目标无虞。
自4月以来出台的如棚户区改造、铁路建设等重大项目建设,尤其是扩大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定向降准等“微刺激”政策,从二季度和6月份情况来看,这些政策效果初显,二季度中国GDP增速上升至7.5%,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经济企稳态势逐步确立。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告诉《华夏时报》记者,7月汇丰PMI初值大幅超出市场预期,主要和出口的企稳、政策效应的集中释放有关;此外,由于海外市场环境改善,美国经济稳健,欧洲经济体也逐渐走出债务危机的阴影,预计下半年出口会有进一步改善,年底将会改变近期“拖后腿”的形象。
“全年预计7.4%,三季度强一些,四季度弱一些。预计未来财政还是将保持既定的投放节奏,在年度赤字既定的情况下,预计下半年将是支大于收。但货币政策还是要放松,应该采取结构性的手段,来引导利率水平下行,下半年应该降息。”李慧勇称。
分析认为,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看,二季度消费和出口略好于一季度,而投资由于受房地产投资以及制造业投资下行所带动,增速低于一季度。这意味着,二季度在投资明显下行的情况下,依靠消费和出口拉动,经济仍能实现回暖走势,经济增长动力已经在切换。
不过,海通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姜超对于PMI超预期回升心生疑虑:“经济的反弹应该得到微观数据的印证,但目前则是矛盾重重,尤其从价格数据来看,和国内经济相关的煤价、钢价、水泥价格迭创新低,也从侧面印证目前经济反弹并不稳固,仍需进一步数据验证。”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在进一步落实前期稳增长措施的基础上,仍将有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继续出台。
“经济短期下行风险缓解,总量宽松政策不会出台,但定向宽松政策仍会延续。”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表示,“李克强总理反复强调不会搞‘大水漫灌’,本次常务会议再次强调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未来货币政策仍将以总量稳定、定向宽松、结构优化为主。”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