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突围:一路向西
摘要:驼铃声声一度中断了2000年,丝绸之路串起的繁华盛景淹没在历史中。
驼铃声声一度中断了2000年,丝绸之路串起的繁华盛景淹没在历史中。如今,这条“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终于等来了春天。
7月5日,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赴甘肃等地调研丝绸之路建设情况后称,要扎实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往前推4个月,这一战略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牵亚太经济圈,西连欧洲经济圈,站在甘肃往西看,前面是直达欧洲西海岸的广袤市场,身后是东起沿海、途经中部的腹地,一条横跨亚欧的条带形经济区跃然纸上。对此,兰州市委书记虞海燕对记者称,兰州甚至整个甘肃进入了战略发展的政策叠加期。
实际上,这是一盘比想象更大的棋。《华夏时报》记者多方采访获悉,新丝路的意义远不只发展区域经济那么简单,更不是点对点的优惠政策输送,而是在国家多年开放东部沿海经济陷入瓶颈危机之后,前队变后队转向,西部成了新的开放前沿。
一旦黄河源头成了入海口,能源优势逐渐枯竭、经济体量全国倒数、十年西部大开发获益有限的甘肃,想不兴奋都很难。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直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向西不是摒弃以前的向东,而是同时发展。”甘肃省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周强告诉本报记者,新丝路贯穿甘肃全境,全长1600多公里。如此一来,甘肃冀望多年的“通道经济”终于有了载体。
7月1日-7日,本报记者重走丝绸之路看到,整个甘肃都在为这场突围战在行动。
失意的十年
西部大开发,甘肃得到了什么?不是说长长的管子把石油天然气送到内地,长长的管子还会把大把的税收送到甘肃人的手中吗?
一晃多年,甘肃人的感受并不尽然:你可以随便去一家石化单位听听,遍地东北口音、山东口音,甘肃口音呢?西气东输的管道,都是在宝鸡生产的,甘肃人在做什么?上海的天然气比甘肃本地都便宜,你知道甘肃人均收入是多少吗?
即便是往更长了去看,除了2000年前的河西走廊盛况,甘肃经济挺直腰杆的时候并不多。
本报记者查阅甘肃蓝皮书(2014)看到的数据是,截至2012年,甘肃城镇化率达到38.75%,与全国的52.57%相比相差甚远;甘肃仍是中国贫困面最大的扶贫攻坚重点省,1200万贫困人口占常住人口的47%;2013年上半年,甘肃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在全国第30位,倒数第二;2003-2012十年间,甘肃城镇化水平与全国城镇化水平平均相差14%。
比数据更直观的是,记者实地调查发现,河西走廊串起的城市里,即便是不错的宾馆内也鲜有WIFI信号,甚至有的还没有互联网接入;而在茫茫戈壁中间宽阔的柏油路上,来往的车辆只能用稀少形容。
事实上,抛开结果看过程,甘肃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并不慢,尤其是新的主政者走马上任后,经济一直在试图后发赶超。2013年,甘肃省GDP为5020亿元,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00亿元,增长40%。这一成绩单在全国都名列前茅。奈何历史欠账太多,加上得到的实际优惠政策也不突出,甘肃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甘肃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罗哲对本报记者分析称,西部大开发实质上是为了缩小东西部的差距,但区域经济优惠政策撒芝麻铺开后,针对西部的政策红利被摊薄了,西部市场竞争力发挥不出来,结果东西部经济实力仍在继续拉大。
罗哲甚至希望国家调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否则甘肃GDP增速每年需要达30%才能赶上全国平均水平。
客观讲,甘肃是有家底可托起经济的,最突出的就是资源优势。据悉,甘肃118种矿产中,有11种储量名列全国第一、29种居全国前5位;其中,因企设市的金昌,是我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铂族贵金属提炼中心和全国资源综合利用三大基地之一,镍钴和铂族贵金属产量占全国总量的90%以上。
但当记者站在金昌市政府旁的大楼上向下望,一座现代化城市的周围布满了烟囱。长期以来,单一的产业结构,导致金昌资源消耗高、环保压力大、产业链条短,其之前已两次被列入“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名单。
更为痛心的是,作为最早开发水电的省份,甘肃水资源实际利用率低下,有的水电站实际发电量已不足装机容量一半;丰富的石油资源在开采了70余年之后,已接近枯竭,有中国第一大油田之称的长庆油田目前总部也不得不迁到了陕西。
甘肃三大工业城市之一的白银市副市长陈其银坦承,近十多年来,他们处于资源枯竭后的转型与发展探索中。
资源是把双刃剑,转型阵痛下,甘肃进行了多方尝试。目前,甘肃拥有全国惟一由国家政策扶持的循环经济试验项目,这正是甘肃转型的重要方向。
另外,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是甘肃资源转型的另一方向。据周强介绍,甘肃风能资源居全国第5位,目前在建世界上最大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甘肃还是中国太阳能最为丰富的三大区域之一。
或许这还不够,拥有广阔的土地面积和丰富资源的甘肃,其经济总量甚至不及贵州。甘肃一直在后发赶超,却仍需等更大的风来。
东风来了
“甘肃最大的矛盾是发展不足,最大的机遇是政策叠加。”王三运话音未落,东风就来了。
2013年9月,中央首次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触动了甘肃的神经。
甘肃省物流学会副会长谭克东对记者的解释是,长期以来,甘肃省面临着一个尴尬境地,货物过省流动,却很难创造利益价值。“通道经济”一直是甘肃之痛。
张高丽7月5日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央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通过实施大开放、大开发,培育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此,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惊呼,丝绸之路经济带几乎是为甘肃量身打造的:新丝路超过一半的里程在甘肃,西部各省东去陕西,南下四川,西往新疆,甚至陆路去欧洲等都要经过兰州,甘肃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黄金段。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截至2013年底,甘肃的铁路运营里程为2580公里,仅占全国铁路路网里程比重的2.5%。从另一个角度看,甘肃正处于打通新丝路陆路交通建设的洼地。
而一旦丝路通畅,无论从成本角度还是便捷程度,东部企业都会自动向西转移。就像多年前沿海开放一样,具有磁场效力。记者查阅陆路、海路路线图看到,和从新丝路几乎直线前进相比,绕道马六甲海峡的海路要费时费力得多。
这不是臆想,就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不只是发展传统的区域经济战略一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的国家战略是海洋战略,向东发展,东部经济崛起了,却也形成过度依赖外需及内陆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在全球经济衰退阴影下,寻求经济突围,战略要冲必在西部。”民革甘肃省委在今年地方两会的提案中称。
这给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向西开放。甘肃、新疆、陕西成了开放的前沿阵地,东部发达地区成了腹地,这不只是西部五省的分内事,而是整个经济体量的重新排列组合,把东部产业转移到西部,再通过新丝路转移到中亚西亚和欧洲。
视野打开,豁然开朗。中国经济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在甘肃不久前编制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国家经济合作指南》中,罗列了中亚多国的合作优势项目,如:乌兹别克斯坦农产品加工大有可为,吉尔吉斯斯坦矿产资源相当丰富但开采滞后,土库曼斯坦食品加工机电产业可寻求合作等。
“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作为中转站,可将过剩产能和资本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输送出去。”复星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信军7月8日参加兰洽会时称。
然而,越是在这个时候越需要冷静。7月3日在北京发布的一份智库报告预计,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35年才能初步建成。用罗哲的话说,丝绸之路经济带对甘肃,既有机遇也有挑战,甘肃应该头脑冷静。在国家层面的顶层方案未出的情况下,地方要做的是储备更多的弹药以便最快对接。
河西走廊在行动
为了储备更多的弹药,这一次,甘肃走在了前面。
据罗哲介绍:“中央去年9月首次提出丝绸之路建设构想后,甘肃是第一个做出反应的省份。2013年国庆节前,社科院就印发小册子专门介绍丝绸之路建设资料。”
随后,甘肃省确定了9个专项调研,其中主要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课题。
今年1月29日,经国家海关总署、财政部、税务总局、外汇管理局联合发文批准,武威在全省设立了首家保税物流中心,为甘肃“通道经济”布下了一颗最重要棋子。
“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武威市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要冲。记者7月1日在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工地看到,一期工程已完成联检楼主体工程。甘肃亚欧陆桥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方红明告诉本报记者,为了保工期,公司从北京把相应团队全部调到了武威项目现场,工地每天保证200人加班加点施工,争取8月完成联合验收并封关运营。
周强向记者透露,甘肃已形成《总体思路》和《战略构想》两个研究报告,已上报国务院,“下一步还要出台丝绸之路经济带五年规划”。
截至目前,除甘肃在5月底发布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带建设总体方案》外,还没有一个省级方案出台。
本报记者从拿到的方案全文中看到,甘肃明确提出的目标是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当我国向西开放的门户、西部地区经济新增长极。
另外,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有望在年内进入高铁时代。记者在兰新铁路施工现场看到,车站的主体工程已经大体完成。
“兰州至新疆高铁开通后,将实现兰新铁路运输客货分离,运力分别提升一倍以上。”兰州发改委负责人称。届时,兰州到乌鲁木齐的铁路运营时间将由20小时缩短到8小时。
密集调研、规划先行、目标明确、道路通畅之后,甘肃下一步要准备的就是钱从何来了。任何一个地区发展经济,都离不开资本力量的撬动,甘肃在资金上尤其饥渴。
金川集团党委政工部部长唐朝举7月4日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作为营收额比所在的金昌市大得多的国有企业,目前正积极筹划集团整体上市,以融到更多资本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
在7月8日举行的兰洽会上,甘肃省循环经济项目受到国内外客商热捧,113个项目签约额达到了606.01亿元。
7月2日,参加“百名台商陇上行”的台湾宏宝文化事业集团总裁吴金宝称:“甘肃像极了包裹着头巾的阿拉伯女人,掀开一看有一种惊艳的感觉,原来甘肃的资源这么丰富,潜藏着众多商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