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房价暴涨暴跌的言论生态令人担忧

作者:任孟山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4-11 20:28:00

摘要:房价暴涨暴跌的言论生态令人担忧

 

本报评论员 任孟山

   由于3月份住房销售量有所上升,借着这被称为所谓“小阳春”的东风,楼市口水战风波再起。
    本报记者上期的采访稿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认为:“我国城镇住房目前面临严重的过剩局面,再加上目前经济增长的预期下降,将导致土地价格下降,所以房价还有继续下降的空间。加上经济增长形势不支持房价上涨,居民收入水平和收入增长也不支持房价上涨,我国城镇房地产价格水平还有40%到50%的降价空间,谷底可能存在于两年之后。”
    这篇文章被广泛转载,引发了极大争议,让很多人想起了一直唱衰房价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易宪容曾经发出“房地产业正在挟持着整个中国经济”,“上海房价将下跌50%、北京将下跌30%”的惊人之语,而他至今仍然认为楼市“小阳春”根本就是个假象。
    同时,北京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北京蓝皮书》中有关房价和房地产不是“刚性需求”的报告,则惹恼了著名房地产商任志强。他撰文羞辱北京社会科学院,认为“颇让人怀疑北京社科院的研究能力、方法与水平,也不能不让人怀疑报告出笼的用心是为了北京市的城建与发展,还是为了创造社会矛盾,更有损于‘专家’的称号”。由于任志强言辞激烈且用词辛辣,使得北京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北京蓝皮书》主编之一戴建中掉头回应:“以降价促销售恰恰证明:住宅适当地降点价立刻就有人买,房价要合理的回归。”他为此呼吁消费者“一定要扛到房价理性回归,个人能够承受再买房”。
    到底谁的言论有问题,不是本文讨论的主题,我在此想表达的是,楼市不应该只有暴涨或暴跌的声音,本应该有更多的理性声音发出,否则,如此单调的言论生态实在令人担忧,这不利于普罗大众准确地判断房价走势。
    这些年来,“专家”的名头似乎已经完全坏掉了,几乎成了挂羊头卖狗肉的代名词。这其中固然有“专家”咎由自取的必然性,但是,必须看到的是,由于发出房价上涨的言论往往被民众骂得狗血喷头,几乎没有专家敢出来发出这种声音。同时,由于房价下降或者房价暴跌的言论,往往被民众认为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而且某些专家较为激烈的言论,也特别符合新闻生产的媒介规律,这些声音便被媒体无限放大。被放大的声音于是就成了房地产商大肆批判的靶子,因为暴跌虽然符合买不起房的民众的心理需求,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不符合经济运转的规律,而且也有悖于房价一直以来的实际表现。因此,造成的舆论结果是房地产商比“专家”更英明,更懂经济。
    但是,这个结果是有问题的。首先,关于房价走势在理论界并不是一种声音,而被放大的却几乎只有下降或暴跌这种声音,其他声音,比如房价温和上涨、阶段性下跌或上涨等都被忽视掉了。其次,由于经济运转的不确定性实在太多,别说是经济学家,就是神算巫师,也不可能预知所有因素,因此,很多经济学家怕被媒体放大结论、省略论证过程,从而引起各种麻烦,影响其研究生活,所以,他们并不与媒体打交道,只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其言论与观点无法被广泛传播。再次,房地产商盯住的就是那么几个整天在媒体发表言论且观点激进的专家,而这些人由于说话太多也就会漏洞频频,容易被房地产商抓住把柄猛攻,结果是几个专家的不准确言论,被扣在所有专家的头上,这种殃及池鱼的结果造成所有专家都很狼狈。
    我们尊重所有有坚持且能自圆其说的专家,也尊重所有有坚持且能自圆其说的房地产商,但是我们不能将几个人言论与所有的专家或者房地产商联系在一起。如果这样,大家的方向就会“不是极左就是极右”,而不可能找着北,最后的结果是,谁的话也不听,也不用听,什么时候你的钱攒够了,你就买房,否则,你就一直等着,房价跌了你算运气好,房价涨了你就认倒霉。显然,假若如此,专家们的研究也就没有什么意义,因此,我的呼吁是,其他专家对一些言语“雷人”的专家应该有所表态,应该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媒体也不要只去采访言语“雷人”的专家,争取让专家声音多元化,毕竟,在赚取眼球进行经济效益生产的同时,媒体还应该有社会公器的价值追求。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