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贫困残疾人生活更幸福

作者:马广志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7-10 00:30:00

摘要:农村贫困残疾人的扶贫开发扶持难度大、稳定性较差,做好这项工作要付出更多努力,要着眼于扎实做好托底服务和扶贫济困工作,在结对子、办实事、解急难、增本领、抓眼前、谋长远上下功夫。

让农村贫困残疾人生活更幸福

  本报记者 马广志 泰安报道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蒋集镇张龙村33岁的张守涛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患有“婴儿瘫”,妻子智力残疾,母亲也体弱多病,也能一改原来生活捉襟见肘的窘况,年收入近2万元。

  自2013年实施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以来,张守涛就成为了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帮扶对象,不但有人帮助搞好夏收秋种等,还被安排成为村里的保洁员。现在,张守涛全家年累计收入1.6万元左右,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我们这个仅有2.5亩耕地的三口之家的残疾人家庭,竟然也能脱贫致富。”张守涛激动地对记者说。

  近年来,像张守涛这样富裕起来的农村残疾人越来越多。记者在宁阳县蒋集镇张龙村看到:残疾人朱宜祥在政府和有关机构的支持下,利用空置的老屋开办了一间超市,年纯收入达1.6万元;残疾人张月连和丈夫在专业公司的技术支持下建起1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养鸡大棚,享受建棚补贴和减免管理服务费,年收入达8万元……

  基层党组织要做

  播种机、先锋队

  宁阳县残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宁阳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大力实施“助残致富奔小康”项目,每村均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千方百计助力残疾人致富增收,较好地提升了残疾人生产生活水平。目前,全县安置残疾人就业1936人,自主创业643人,在家务农1.45万人,外出务工0.8万人。

  “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视,更反映了我国扶贫助残事业的进展。”7月3日,在实地考察了泰安市宁阳县实施“第一书记”帮包村助残致富奔小康项目后,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鲁勇在泰安市召开的全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经验交流暨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说。

  鲁勇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做好残疾人工作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做出了一系列部署。中国残联“六代会”至今,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出席残疾人事业活动并做出了一系列指示。各级残联要认真学习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做好残疾人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助残扶贫工作,是做好农村贫困残疾人托底保障、加快脱贫致富进程的有力保障,更是带动全社会关心关爱贫困残疾人的播种机、先锋队。”鲁勇要求各级残联以基层党组织开展助残扶贫工作为示范引领,进一步带动全社会共同做好贫困残疾人托底服务和扶贫开发工作。

  鲁勇最后强调,农村贫困残疾人的扶贫开发扶持难度大、稳定性较差,做好这项工作要付出更多努力,要着眼于扎实做好托底服务和扶贫济困工作,在结对子、办实事、解急难、增本领、抓眼前、谋长远上下功夫。

  农村残疾人扶贫对象

  要建档立卡

  根据中国残联的统计,目前我国仍有1230余万农村残疾人尚未脱贫,他们的家庭收入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由于身心残障、劳动能力受限、受教育程度低等原因,这一群体已成为贫困程度最深、扶持难度最大、扶贫成果最难巩固的特困群体。

  针对于此,全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经验交流暨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还由中国残联、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务院扶贫办五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创新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强调将农村残疾人扶贫对象全部纳入建档立卡范围,确保不漏掉一个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

  《意见》指出,对纳入建档立卡的残疾人扶贫对象,根据不同家庭状况和实际困难,分类施策,逐一帮助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项目和措施,确保每个残疾人扶贫对象逐步增收脱贫。《意见》强调,按照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要求,以服务促建设,为残疾人服务,确保每个残疾人扶贫对象都有帮扶责任人和切实可行的增收项目。

  《意见》还就进一步帮扶农村残疾人提出更具针对性的要求,如: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增加对残疾人扶贫对象的授信额度;县域融资性担保机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为残疾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服务;鼓励地方在财政资金扶持下建立残疾人扶贫项目贷款和残疾人小额贷款风险金制度;确保每个贫困残疾人家庭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到2020年完成农村贫困残疾人存量危房改造任务等。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