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房价的涨跌看抛盘

作者:程凯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5-29 11:39:00

摘要:房价降不下来就一条,有投机性住房的人不愿意卖,如果找个办法让他们必须卖,投机性需求立马变投机性供给,一个不大的抛盘就能激起大波浪。

房价的涨跌看抛盘

程凯

  关心投资,关注中国经济的人,恐怕现在最关心的都是中国楼市的涨跌了,这个时候的特点是,发言者多,起哄者也众。我们做了一个叫做“最财经”的微信公众账号,每天给大家汇总的是全网上点击率最高的十条财经新闻,结果自开张以来,楼市新闻天天都在上面占据着前排的位置。

  上周我在这里认真分析了一下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对楼市的预测,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因为谢国忠一直都是看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而到了真正拐点隐现的时候,谢国忠的言论倒有些稳定市场的意思,他的希望是房价当然会跌,但是最好是慢慢跌,一边跌一边反弹,一方面对刚需购房人有利,另一方面也不会对经济体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因为有这样的大局观,我还评论了一句“谢国忠还真是有一颗经济学家的良心”。

  话音刚落,大家真正拥戴的经济学良心也发言了,说的也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基调也是一样,中国楼市不能崩盘,泡沫这个东西如果已经形成了,就想办法让它慢慢萎缩。大家都知道了,说这话的是经济学家吴敬琏。

  在接受《第一财经》的专访中,对“房价会不会出现一个转折点”的问题,吴敬琏的回答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平稳地解决这个问题。不能要求过激,“我现在担心的不是它降不下去,我是担心它崩盘。”

  鉴于吴敬琏和谢国忠的观点非常相似,我对于经济学家的预测也是同样的态度,他们的预测,应该怎么样的成分多,实际会怎么样的成分少,所以预测常常不一定和现实吻合。反而是市场中人,在水里游泳的鸭子才知道水的冷暖。只要不是试图从自身利益出发影响市场,他们的分析往往是最准确的。

  我说的市场中人是潘石屹。他的话总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他说:“中国的房地产现在就是泰坦尼克号,马上就要撞到前面的大冰了。撞上之后,不光是房地产行业风险,更大的是金融行业的风险。”

  我跟你说,这种形象夸张的说话方式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大家一听都明白,被疯狂传播得也广也快,坏处就是太夸张的话总给人一种不真实感,也更容易受到各种理论派人士的反驳和攻击。我觉得吧,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的说法的确是唯恐天下不乱了,和上面两位经济学的良心刚好是反其道而行之,但是潘石屹的话需要重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说了房价必跌的两个理由,切中了要害。

  潘石屹的第一条论据是,要出台的不动产登记条例。中国各个行业拿了不该拿的钱的人,拿着来路不明的钱大量购买了不动产,现在要搞不动产登记,傻瓜都知道这个钱变成人民币比较有利。所以不动产登记办法出台,会增加市场上房子供应,增加房子供应量,房价就会跌。

  潘石屹说的第二条证据,是房产税政策。“在北京就我知道拥有20套以上的房子的人是有的,我还知道有人拥有100套房子,这些房子都没租出去。如果我们出台房产税政策……他持有的成本就会增加,这些10套、20套、100套的房子就会变成市场的供应量,供应量大了房价就会跌下来。”

  认真分析一下潘石屹说的这两条理由,不是说刚需有多少,也不是说政府供地有多少,开发商建房有多少。这完全不是正常意义上的供需,说的其实是楼市的抛盘有多少,房价的涨跌就得看抛盘。

  潘石屹讲的大白话,较真说理的人还不一定搞得明白。

  这里面的关键是,为什么市场上原来的需求,一下子就变成了供给。房地产是投资品,原来买了拿着不动的人期待的是房价上涨,他拿房子是需求,一旦他觉得房价要跌了他要卖掉,房子就变供给了。趋势一变,原来庞大的需求就会变成滚滚的抛盘,市场一下子就变了天。

  今天借潘石屹的话讲的这个道理,其实早在去年我就认真地总结过也给《地平线》的读者分享过。在2013年的3月20日,我的专栏题目叫做《房价到底高在哪?》说的就是如何用期货概念上的“投机性供给”去解释房价的涨跌。

  当时我受中粮期货黄圣根的启发,找到了投机性供给这一说法。黄圣根解答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有时候供应更宽松,价格反而上涨了呢?”原因在于,大家通常认为的供给,其实是生产供给,比如汽车厂生产的轿车,开发商建好的商品房,但市场价格,并不仅仅是由这样的生产供给和对应的消费需求所决定的。真正的供应,包括实际供应(产量)和投机供应(现货投机、期货投机供应),需求也包括实际消费量加投机需求(现货投机、期货投机需求)。

  而且虽然投机需求和投机供给量占实际供求量的比例有可能很小,但对价格的影响有时候却非常大,比如某一商品供应短缺10%,但价格有可能因此上涨一倍或者几倍。投机性需求有一天变成投机性供给,就算是一个小小的变量也会引起价格的巨大波动,这一点用在同样被当成了投资品的房子上面没有什么不一样。

  房价降不下来就一条,有投机性住房的人不愿意卖,如果找个办法让他们必须卖,投机性需求立马变投机性供给,一个不大的抛盘就能激起大波浪。这个天变得多激烈,其实也是看预期,看不动产登记的效果和房地产税的进度,这两条才是控制房价的阀门。(作者为本报编委)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