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专注特色与服务 打造小微金融品牌实现银企共赢发展

作者:舟子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5-24 00:17:00

摘要:在位于北京中关村海淀图书城的步行街里,一家看似并不起眼的咖啡店,时常会吸引不少来往的路人驻足甚至常坐。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舟子 北京报道
    在位于北京中关村海淀图书城的步行街里,一家看似并不起眼的咖啡店,时常会吸引不少来往的路人驻足甚至常坐。
    咖啡店里最多的就是热情洋溢的年轻人,陈春也不例外。在这里吸引他的并不仅仅只是咖啡,更多的还是每天来往的投资人,“我希望有一天我和我的团队正在开发的这款产品也能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作为一家以创业和投资为主题的咖啡厅,车库咖啡从2011年开始便成为了中关村里“免费的开放办公室”,每天都有不少创业者点上一杯咖啡便在这里办公一整天。陈春说,在这里,梦想不仅是梦想,还有一天会“成真”。
    因为早在2012年,北京银行就曾帮助这里的创业者“梦想成真”。当时,中关村分行专门针对车库咖啡内创业团队的特点,为4个科技、文化类创业团队发放了从2万元到10万元不等的小额信用流动资金贷款,这不仅对处于起步阶段且未实现盈利的创业企业来说如雪中送炭一般,而且对于银行自身来说同样是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事实上,凭借18年来在小微金融领域的不懈努力和一点一滴的付出,北京银行早已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客户和社会各界的一直认可,通过创新融资服务模式,形成了“小巨人”小微企业特色金融服务品牌和路径,主动服务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同时,树立了北京地区乃至全国小微金融服务的特色旗帜,在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绿色金融、民生金融、三农金融等领域擦亮了品牌。
    而在5月15日启动的第三届北京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中,北京银行作为第一期北京辖区内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交流会的承办方,通过多年来在小微金融领域的几个故事,以小见大,向与会人员娓娓道来了北京银行的小微支持之路。
    据悉,此次囊括了北京辖区内各中外资银行的会议,以座谈问答的方式,围绕小微科技企业成长服务、大数据利用等展开经验交流,通过特色银行先进做法交流以及政策解读的方式,搭建银行业务交流平台,进而达到“学习经验、共同提升”的目标,也通过交流会,最终形成银行业统一声音,以实际行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谈及未来,北京银行的相关人士坦言,“我们将继续依托服务小微企业的创新实践,切实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专注特色、专业服务,在帮助客户提升价值的同时,最终实现银企共赢发展”。

“创业贷” 让小微企业走上腾飞之路
    2013年初,北京银行第一次踏进了车库咖啡那并不起眼的门槛,一杯咖啡喝了整整一下午。
    也就是在这个下午,北京银行从车库咖啡的创始人口中,了解了车库的创立初衷、发展理念、经营现状等,又深入了解了几个创业团队的技术和产品,当面对车库咖啡提出为其认证的创业团队开立企业基本账户、创业者个人信用卡、企业贷款融资等金融需求时,北京银行遇到了第一个难题——没有公司实体、没有任何资产、没有财务报表,这样的企业想要贷款都是难上加难,更别提是融资服务支持了,更何况目前基本上没有银行涉足其中。
    然而,考虑到这批渴望创业的年轻人对资金的需求,北京银行开始了深入的市场调研,由于跑得太勤,客户经理和审批人员很快就成了车库咖啡的常客,并成了创业团队的朋友,从手机游戏,到环保T恤,再到网上商城,他们都去亲自体验和感受。
    也正是基于这种熟悉和了解,北京银行推出了第一款完全贴合创业企业需求的银行信贷产品:“创业贷”,不看盈利、不看资产、不看担保,却更加注重创业团队的产品市场、技术水平、商业创意、管理能力等软实力。
    经过前台营销人员与后台审批人员的反复调研和探讨,北京银行通过股权质押和创业团队个人无限连带的方式,为创业企业提供不超过50万元的信贷资金支持,并同时推出了第一张创业者专属的信用卡“创业卡”,解决创业者个人的资金需求。
    此外,北京银行专门在车库咖啡设置了“银行角”,为车库咖啡及其推荐的创业团队提供包括存贷款服务、公司注册服务、日常结算服务、专属信用卡业务、公司及个人理财咨询等在内的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提供“保姆式”的扶持和服务。如今,北京银行已累计为车库咖啡12家创业企业提供总额177万元的信用贷款,最小额度2万元,最大额度达到50万元,为20余个创业者提供创业卡服务。
    对此,掌游移动科技公司的段利军坦言,当时他根本没想到,一家成立不到两个月、只有6个人、一款产品的网游公司,居然能够通过一个平台,获得了北京银行10万元的无抵押信用贷款。
    对他来说,一家初创期流动资金需求较大却因轻资产难以获得融资的科技型小微企业,10万元的资金支持绝对是雪中送炭。
    如果说车库咖啡致力于为初创企业降低办公与社交成本,为创业者与投资人牵线搭桥,那么作为金融机构,北京银行中关村分行此次针对初创期、轻资产、首次融资难企业推出一系列优惠服务,则是进一步为创业企业发展搭建起完善的金融服务平台。

“节能贷” 在新兴领域的先试先行
    事实上,除了对初创企业在资金上不遗余力的支持,在新兴领域方面,北京银行同样展现了勇于创新大胆尝试的服务精神。
    成立于2007年的天壕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壕节能”),是一家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从事余热发电项目的连锁投资、研发设计、工程建设及运营管理的公司。2012年,作为余热发电领域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开拓者,天壕节能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合同能源管理第一股和目前为止上市唯一股。
    然而,在成为国内这一领域领军企业之前,天壕节能的发展之路并不像外界看到的那样一帆风顺。
    在企业成立的初期,尽管凭借较好的节能专业技术,承接了第一个余热发电项目改造。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前期需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全部改造资金投入,在项目建成后与业主方采取节能收益分享的方式进行资金回收。
    而近4000万元的启动资金无疑让刚成立不久的天壕节能陷入了难题:一来公司没有财务报表,自有资金杯水车薪;二来企业没有既往业绩、未形成发展规模,特别是缺乏有效担保,很难从银行融资,但要因此放弃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谁又都不愿意。此时,北京银行进入了天壕节能的视线。
    实际上,早在2004年,北京银行就已经通过世行EMC项目了解节能领域在内部形成了绿色信贷经营理念,与国际金融公司(以下简称IFC)启动了针对节能企业采取损失分担模式的CHUEE项目。
    在了解了天壕节能的需求后,北京银行与IFC的技术专家团队一道对企业承接的余热发电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条件进行了实地考察,最终联合IFC制订了专门的信贷方案,以天壕节能公司保证、机器设备抵押和IFC损失分担相结合的组合担保模式,为公司发放两笔合计3200万元节能减排融资项目贷款。
    此后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及项目的增加,北京银行陆续为企业荆门、宜城、淄博、重庆、老河口等项目子公司提供共计4亿元融资支持,并随着对公司了解的深入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将信贷方案由IFC损失分担调整为天壕节能公司保证、机器设备抵押和未来收益权质押相结合的组合担保模式。
    在此基础上,北京银行还充分将未来收益权这一创新的质押模式总结提炼,推出了“节能贷”产品,结合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特点,推出打包授信支持模式,即提供一个总授信,用于企业各地项目灵活调配资金,避免单一项目单一申请的弊端,提高企业融资服务效率,节约企业融资成本。
    2011年,天壕集团获得了北京银行为其提供的5亿元打包授信额度,用于其各地项目的承接改造用款,并在结合企业自身拥有多项专利技术特点的情况下,以公司名下的6项实用新型及1项发明新型专利资产做质押,获得了两笔共计1500万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与此同时,随着企业逐步成长,北京银行相继为天壕节能办理了网银、信用卡、代发工资、高管授信等。而在北京银行的信贷支持下,天壕节能也获得了快速发展,4年内营业收入从最初的600余万发展为1.8亿元,优异的业绩帮助企业于2012年6月成功在创业板上市,成为合同能源管理第一股。
    用天壕节能人的话来说,这么多年,“北京银行才是我们的娘家人”。

“信贷工厂” 全新模式探索小微金融
    其实,北京银行之所以能在小微金融领域获得客户和外界的一致认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始终将产品创新作为服务能力提升的核心推动力,同时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效能,以批量化的服务渠道为基础,为小微企业量体裁衣。
    2010年10月20日,北京银行正式启动中小企业“信贷工厂”模式试点,作为北京银行首家小微企业“信贷工厂”试点支行,中关村海淀园支行明确划分市场营销、业务操作、信贷审批、贷款发放、贷后管理等环节,配备营销经理、信贷经理,分行派驻风险经理和风险官,实现了营销与操作职能的分离、提升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效率。
    现在,信贷工厂是海淀区唯一一家科技型小微企业业务占比超过50%的专营机构,较传统模式而言,信贷工厂最大的差异和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就是专业化分工,提高生产力:即营销与操作职能分离,营销经理专职负责营销,不再撰写调查报告,提高市场、渠道和客户的营销能力。
    其次,将风险嵌入营销,提高审批效率:在信贷工厂,前台营销使用小企业打分卡技术,项目经信贷经理调查后直接交由风险经理审查,省去了支行审查人和审贷小组审议。  
    除此之外,信贷工厂的另一个突出的所谓特征就是创新产品最多,服务方案最全。不仅整合了包括“融信宝”信用贷款、“节能贷”、信托贷款买断、见贷即保等所有科技类创新型金融产品,还推广了个人经营性贷款“短贷宝”,与北银消费联合推出mini循环贷、微信贷等交叉联动类产品。
    回忆起第一次接触到北京大唐辉煌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时,信贷工厂的营销经理坦言,由于每年只有1-2部电视剧的产量,作为一家轻资产、高风险的传媒企业,想要获得银行的贷款并不容易。但营销经理和风险经理在经过随后深入的了解、调研和共同研究后,认为企业虽然现有规模较小,但下游核心客户主要为省级电视台,回款有保障,可以给予小额信贷资金支持。
    借助从北京银行获得的第一笔运营资金500万元,大唐辉煌传媒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先后拍摄了《火线三兄弟》、《大家庭》、《鲜花朵朵》等深受欢迎的电视剧,并签下了陈小艺、唐国强、王姬等知名艺人。
    回顾过去,无论是车库咖啡、天壕节能还是大唐辉煌传媒公司,都只是北京银行服务小微客户众多故事中的一个。多年来,在无数个小微融资故事的堆砌下,北京银行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北京地区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和客户数在中关村示范区内排名第一,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中关村企业60%以上是北京银行培育的客户;文化创意企业累计放款始终在北京市排名第一。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