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强化一个品牌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寇建东 北京报道
这是一次“迟到”的战略发布——在对现有品牌进行了历时两年多的调研、论证和准备后,2014年北京车展前夕,吉利全新品牌架构终于发布。和此前业界预测的一样,在新的品牌架构下,吉利将目前的帝豪、全球鹰、英伦三个子品牌汇聚为统一的吉利品牌。过渡期内,现有子品牌及其所属产品仍在吉利母品牌下进行推广,全新产品则以吉利品牌系列面市,并悬挂统一的新标识。
酝酿已久
“新的品牌战略是吉利汽车针对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做出的主动性战略布局,是对既往品牌战略的传承和深化。”对于自己上任后着力推进的这一品牌战略,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孙晓东表示。
早在4年前吉利并购沃尔沃后,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便产生了借力沃尔沃重新树立吉利产品品牌体系的想法。及至2012年,这一想法逐步变得清晰起来——形成沃尔沃、新品牌、吉利(GEELY)由上而下的不同品牌定位,而全球鹰、帝豪和英伦则成为“吉利”品牌下的车型名称。
如今,经过两年多的酝酿,这一品牌战略最终被确定。按照规划,原全球鹰旗下的熊猫将变身为吉利A00级产品的名称,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熊猫三厢、两厢及CROSS等车型;原全球鹰旗下的金刚则变为A0级车型的产品名称;原英伦品牌变为A-级车型系列名称,产品包括SC3等车型,同样将衍生出两厢、三厢等多款车型。同理,原帝豪品牌此次转变为A级车型名称,产品包括原EC7、EC8系列车型及GX7等。而在此之上的B级车系列,则被冠以KC系列的名称。
“只要记住这五个名字(指熊猫、金刚、远景、帝豪和KC),就能记住吉利旗下所有产品了。”对于调整后的全新品牌架构和标识,孙晓东解释称,此举有利于方便记忆。“金刚已经有相当的资产,而且有相当的知名度。”孙晓东进一步以金刚为例表明了产品名称延续的重要性,“有的地方一个村一个镇都是这个(金刚)。因此我们说从长远看,我们会把金刚这个形象做得更现代一些、更鲜明一些,随着每一代切换它的品牌知名度、形象、品牌内涵的累积,这样慢慢让大家都知道。”
平台助阵
按照吉利的规划,这五大系列车型将分别对应三大平台(架构)。其中,2015年推出的FE平台是A、A-级车平台,在此平台基础上投产帝豪系列和远景系列;2016年推出的CMA架构是A+以上级产品平台,在此平台上将诞生一个新产品系列;而基于KC平台打造的B级车KC系列车型首款新车,将于今年10月份上市。
产品平台化,正成为全球汽车制造商的主流,而对吉利而言,将推出全新系列车型的CMA架构无疑更值得关注。
方浩瀚(MatsF·gerha),吉利控股集团欧洲研发中心(CEVT)CEO,吉利控股集团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同时也是CMA项目负责人。谈及这一由他亲自执掌的CMA平台,方浩瀚表示,相比于大众的模块化平台,由于CMA架构是全新开发的,所以受到的限制会更少。“将不会受到已有的平台限制,所以生产出的车型将会更多。相反,由于不同品牌的定位不同,通过共同模块化的研发,沃尔沃将会带给吉利全新的生产理念,高品质的造车经验,以及高性能的发动机、更现代的设计、更全面的定制配置等。”与此同时,吉利与沃尔沃联合采购的供应商选择中国和亚太实现本土化生产的国际供应商的成本相对更低,模块化的设计,将使需求量变大,同时将会降低沃尔沃配件的采购成本,让双方都能够受益。
由于沃尔沃和吉利的目标市场不同,在开发时将会根据吉利和沃尔沃的不同需求而设计不同的模块。这样在生产时,只需要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组装基础的架构,然后通过吉利和沃尔沃的二次开发,产生更加符合各自品牌定位的车型。
“2016年底,吉利基于CEVT研发的CMA架构的首款车将下线,并于2017年上市。”方浩瀚透露说。
对于这一新诞生的系列车型,此前曾有消息称,吉利将为此新创一个品牌。“有一点创新思维可以吗?为什么一定要按照这个做?我们可以发挥一下想象力。”孙晓东适时地打起了太极。
无论如何,投资超过200亿元人民币的CMA平台无疑将使吉利的研发、产品脱胎换骨;而强化一个吉利品牌后吉利汽车也再一次踏上了战略升级的征途。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