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界保尔”王志冲

作者:马广志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5-14 22:26:00

摘要:王志冲不简单,出版了70本书,还写了1000余篇(首)各种体裁的短小作品。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他,你真的不会想到:他竟然是个在病榻上已经躺了整整64年的残疾人。

  王志冲不简单,出版了70本书,还写了1000余篇(首)各种体裁的短小作品。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他,你真的不会想到:他竟然是个在病榻上已经躺了整整64年的残疾人。

  15岁那年,突发强直性脊柱炎,下肢完全僵直,不能弯曲不能走路,自此,他不得不中断学业,变成一个只能僵卧于床的病人。突如其来的恶疾没有使王志冲变得消沉。相反,倔强的他一点都不肯服输,不能坐,他就试着躺着“读书”。

  然而,病痛却在时刻消磨着这个年轻人的斗志和灵魂,“那时候我真的快要坚持不下去了。”王志冲走到了人生之路的十字路口。

  这时,恩师汤老师来看望他,手里还带着一网兜的书。没想到,其中的一本书彻底改变了王志冲的生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也激励着我要‘站’起来!”在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王志冲对自己说,腿不好,还有手;身子不好活动,还有正常五官,头脑的思维还灵活健康,总有自己可以做的事。

  于是,他试着走下病榻尝试着拄着拐杖走出斗室。并开始“强制”自己通过电台学习俄语,“多学些俄语就可以多了解一些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故事。”王志冲拼命地吮吸着俄国文学的精华,渐渐地他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方向,他在心中不停地呐喊着“残疾并不代表要放弃!只要活着就要抓紧时间过每分每秒!”

  1957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夫人来上海作报告,他有幸被接见并得到了夫人签名的全套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珍贵照片。“虽然没有机会和夫人说上一句话,但看到她我就更加坚定了自己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他在心里告诫自己,一定要加倍努力学习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意志,书写自己的“钢铁人生”!

  一张特制的小桌,一把特制的靠椅,腰背还是宁折不弯地直挺着,在微斜的桌面上,王志冲开始了一篇又一篇的译作。1962年,王志冲的第一本翻译著作《第一个劳动日》问世。之后,他又在病中卧床相继翻译了其27万字的代表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及季尔·布雷乔夫的阿里萨系列科幻小说,如《地球女孩外星历险记》、《入地艇》等等。

  2000年2月,中乌合拍20集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播出,在全国引发“钢铁热”。该剧主演特地拜访了王志冲,“保尔”还在送给王志冲的照片背面题词,称他为“生活中的柯察金”。不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世界名著,在王志冲的人生里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他真切、完整地完成了与保尔·柯察金的一次精神的交流,一次情感的沟通,一次心灵的碰撞,一次思想的对接。

  屈指算来,今年78岁的王志冲躺在病榻上已整整64年了。现在,只要坐着超过半小时,站着超过1个小时,他的身体就会像针扎一样钻心地疼,如今他每天几乎2/3的时间都在床上躺着度过。但是,这位老人并没有停止文学翻译和写作,床头的小台灯和高高垒起的书堆陪伴着王老成就了一个又一个著名的译著。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