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二玲:无手的援手

作者:马广志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5-14 22:26:00

摘要: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她终于学会了写字,并用自己不断求学的勇气折服了学校老师,如愿进入了求学的殿堂。

  1982年,11个月大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女孩郭二玲因一场意外丧失了双手。但是,父母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她,而是费尽心思地教她用残缺的双臂穿衣吃饭。从看着饭菜吃不到嘴里到能用残肢夹着筷子吃饭,郭二玲一步步实现了生活自理。

  为了能够求学,她开始学习写字。起初,她那残缺的双臂很难夹紧光滑的笔杆,夹久了还会被磨破,但为了能上学,她还是不断地坚持练习写字。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她终于学会了写字,并用自己不断求学的勇气折服了学校老师,如愿进入了求学的殿堂。

  然而,生活的道路不平坦,是崎岖曲折的。2002年郭二玲高考成绩虽然达到录取分数线,但因为身体“残疾”而被大学无情地拒之门外了!20岁的她痛苦得几乎要疯了!但最终,还是坦然接受了现实,重新走进学校复读,她在日记上写道:没有双手是我的终生缺憾,但勤能补拙,要通过加倍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用心灵和知识展示一双无形的手。

  苍天不负有心人!2003年的夏天,郭二玲接到黑龙江省鸡西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虽然家境贫寒,但父母的支持加上她自己的努力,她最终顺利完成了大学期间的全部课程。

  虽然郭二玲因为身体的残缺使得成长的历程非常艰辛,但她却在不幸中得到了太多好心人的关心与帮助,体会到了人间更多的温暖。从毕业那时起,她就深深记住:“没有大家的帮助,就没有自己的今天。今后一定要回报社会。”

  2008年,通过全国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的郭二玲没有做社会职业律师,而是毅然选择做了一名法律援助律师,专职为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及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免费提供法律帮助,她说:“我要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残疾人,这样就可以实现我回报社会的愿望,可以将我多年接受的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2010年7月,郭二玲同志又报名参加了“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放弃了城市里优越的生活,到偏远艰苦的和林格尔县做了一名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师。

  为了节省开支,她租住在一家私人小旅馆里,房间不足七平米,没有通风的窗户,没有卫生间,洗衣机也没有。到了冬天,她只能用自己残缺的双肢搓洗厚重的衣服,常常是一件衣服还没有洗完,她的残肢就被磨破了,鲜血一滴一滴往外渗……艰苦的条件并没有动摇她做援助律师的信念,反而使她投入了更多的热情到法律援助事业中。工作时,为了了解案件实情,她经常徒步走很多的土路进村调查取证;经常为了一件小案子,不厌其烦地多次上门给当事人做思想工作。

  自2008年从事援助律师以来,郭二玲同志一直都在条件艰苦的地方为当地困难群众提供无偿的法律援助。她先后代理了各类援助案件一百多起,接待来电来访咨询的当事人六千多人次,并走村进校为村民、学生等人群举办各类法律宣传、法制讲座六十多场次。

  郭二玲的先进事迹得到社会的关注,新闻媒体也争先报道。郭二玲先后被评为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优秀律师、全国优秀律师、全国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2009年-2011年十大优秀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201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十大法治人物、呼和浩特市道德模范等称号。

  在荣誉面前,郭二玲没有沾沾自喜,相反,她非常感谢“1+1”志愿者行动给予她的平台,她说:“我从小家庭贫困,又是一名残疾人,所以我比常人更能理解贫困群体、残疾群体的苦衷。参加‘1+1’律师志愿者行动,体现了我的人生价值。”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