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颖:以耳阅人生
2006年,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小学的青年教师韩颖到校工作仅一年,就因为疾病双目失明。但这个年轻的女孩并没有被击垮,而是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坚持自学成为上海首位获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文凭的盲人考生,又通过努力成为上海首批盲人速录师,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回忆起刚失明的那段时间,“我不知道日子该怎么熬下去”,韩颖说她想逃离世界,曾3次改变家里座机电话号码,她把自己锁在黑暗绝望中,就像莎士比亚名著《哈姆雷特》丹麦王子的经典独白:“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个问题。”
于是,每挨过一天,韩颖就用彩纸折一朵小花,每挨过一个月,就折一只千纸鹤,然后用手摸着写上某年某月。“总共折了36只,直到2008年12月我折了最后一只。”
那年年底,在残联、盲协的关心帮助下,韩颖通过学习盲用读屏软件的操作,并学会了“用耳朵读书”,崭新的生活在键盘敲击声中重新开始。从此,她开始走出自己的小屋,以一个盲人的身份重新回到了阳光下。
那36只千纸鹤,被韩颖细心地放到了柜子里,“我想用这种美丽的形式纪念之前那段惨淡的岁月。”韩颖说。
2008年年底,韩颖成为了上海首位走进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场的盲人考生。教材没有电子版,上海市盲协联系上海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心,将教材全部扫描转换成电子版。“听书”比“看书”花时间多,效率却极低,文言文经电脑朗读。“如听天书,累极了,我真想哭。”
但一想到那些为她制作电子教材,为她提供学习支持,帮助、关注她的很多单位和个人,她就勇气倍增,再苦也坚决不退缩!2011年6月,韩颖终于取得了学历文凭,并因良好的成绩荣获“自学考试30周年优秀自考生”称号,并作为特邀校友出席华东师范大学60周年校庆活动。
但韩颖并未停止前行的步伐。自2011年12月到2012年4月,她在上海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接受了首批“盲人速录师”的技能培训,通过艰苦的训练,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初级阶段的学习。2013年以她为主的团队,在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出色地完成了大会速录工作,开创了盲人就业的另一扇大门。
2012年7月,她又拿到了《英语中级口译笔译职业资格证书》,并开始借助网络平台将汉语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传授给美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及中国香港的中文学习者。由于扎实的中文专业基础,她的课很受学生们的欢迎,在教学过程中,也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学生们结下了真挚的国际友谊。
在美国学生们的大力支持下,她带着导盲犬耳思奇迹般地走出国门,触摸世界。在与美国丹佛大学学生交流以及参观科罗拉多盲人培训中心时,她自豪地向老外们讲述自己这几年的自学考试经历,介绍我国自主研发的读屏软件,以及我国自主培训的导盲犬的工作能力……她的讲述赢得了老外们的阵阵掌声。
没有光明的世界何其黑暗,她却以坚强毅力克服了恐惧并找到了人生新起点,活出了精彩。“虽然我不能欣赏美丽的风景,但我可以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这是韩颖的心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