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官方、汇丰PMI双回升

作者:张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5-09 23:31:00

摘要:4月,钢铁业PMI指数回升至52.6%,较上月大幅回升8.4个百分点。

官方、汇丰PMI双回升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唐山振丰钢铁集团经理周小龙的电话又开始多起来,两部手机次第响起,有询价的,有订货的……这家还在维持生产的小钢厂,已经感受到投资增长暖风的吹拂。
    4月,钢铁业PMI指数回升至52.6%,较上月大幅回升8.4个百分点。这是这一指数自去年9月份以来首次回归50%以上的扩张区间。
    不仅是钢铁业,水泥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回升也明显加快。受此影响,4月官方与汇丰PMI数据分别小幅回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认为,这预示着未来经济增长趋稳。
    不过,尽管官方PMI与汇丰PMI均有小幅回升,但仍处于历史低位,上升幅度小于预期,且汇丰PMI数据逊于预期,持续维持在荣枯线下方,这也说明经济回升的力度偏弱,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双回升
    尽管价格上不去,但有了订单,资金流动起来,周小龙的压力就相对小了很多。
    事实上,新订单的增加,正是此次官方PMI回升的主因。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4%,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
    由分项数据来看,4月构成官方PMI的5个分类指数大致呈现为“3升、1平、1降”的运行状况。其中,新订单指数环比上升0.6 个百分点,达51.20%。在制造业新订单量回升的带动下,企业生产用原材料采购量继续增长,采购量指数为50.6%,为3个月以来的高点,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虽然仍位于临界点以下,但比上月大幅回升3.9个百分点,制造业原材料采购价格降幅收窄。不过,新出口订单指数表现疲弱,为49.10%,较上月大幅下降1 个百分点,重新回到临界点50%以下。
    从数据显示来看,稳增长似乎初见成效。我国制造业对外需的依赖性减小,内需对经济增长发挥了主要作用,正在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以及促进制造业复苏的主要动力之一。
    “从最近两个月PMI指数走势来看,连续小幅回升,特别是新订单指数最近8个月以来明显回升,显示经济运行整体走势稳中向好。”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陈中涛表示。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则认为,这说明我国供求矛盾有所缓解,未来经济稳定上升具备牢固的市场基础,中国经济运行将更为合理、协调。
    事实上,有机构调查了730家大中小型企业,其中,将近有50.7%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生产形势基本稳定,其比重较上月大幅提高11.5个百分点。同信息消费相关的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同健康服务业消费相关的医药制造业、相对高端的机电设备制造业普遍持续回升,其增长势头已经超出制造业整体平均水平。
    此外,钢铁以及水泥为代表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新订单回升明显加快。“铁路投资、棚户区改造加快所带来的基础建设投资需求开始释放,对制造业有显著的拉动作用。”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诸建芳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相较于官方PMI而言,汇丰PMI则涵盖更多的中小型企业以及出口导向型企业,因此表现较弱。汇丰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8.1%,不仅低于预期,也低于此前发布的初值,今年以来尚未回归至50荣枯线。 
    而从分项指数看,汇丰出口订单数据与官方数据相仿,均大幅回落,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均下滑,虽然生产和新订单指数有所回升,但仍然没有回归至荣枯线之上。
    大中型企业总体向好,小型企业仍待提升。“大中型企业已受到稳增长政策激励,小型企业因传导机制延迟而尚未看到明显效果。总体来看,4月经济较一季度略有回升,但下行风险仍然存在。”诸建芳表示。
    “虽然过去一段时期中国政府已经推出了更多的改革举措,通过增加民间投资来实现稳增长,但要确保经济重拾增长动力,还需要更大胆的改革。”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
    不过,中信证券首席债券分析师邓海清认为,官方PMI环比回升远低于季节性均值,经济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好。
刺激政策或微调
    企业冷热不均,二季度经济仍存下行可能。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PMI指数回升表明经济趋稳,但制造业PMI表现不及预期,且汇丰制造业PMI仍在荣枯线之下,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后续经济企稳还看政策。
    在宏源期货分析师张磊看来,稳增长政策对中小企业具有一定挤出效应。因为汇丰中国PMI指数终值低于官方,说明大企业在扩张,而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严峻环境并没有得到改善。
    中信证券也认为,二季度经济下行是大概率事件。依然锁定7.5%的经济增长目标和1000万新增就业目标的背景下,预期宏观政策将作出一定的调整,结构性政策仍然是政策调整的重点。
    此外,内需虽开始企稳,但人民币二季度开始大幅贬值至2013年年初水准表明外需仍然乏力。若二季度不能看到经济有效恢复,则稳增长政策有望加码。
    事实上,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速持续放缓至7.4%,刷新了近5年以来的新低纪录。同期的官方与汇丰PMI、PPI以及工业新增用电量等经济数据均遭遇到不同程度的下行表现。
    4月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微刺激”方案。包括“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等一批政策陆续颁布,通过减少小微企业税收、加大铁路投资以及棚户区改造力度、启动一批能源重大项目之后,还宣布还企业投资自主权、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垄断领域、启动80项基础设施类投资项目。
    此外,国务院“稳增长”措施的持续推行,央行定向下调相关县域农村金融机构准备金率等措施将为我国经济注入一定活力,预期5月制造业PMI 将进一步回升至50.8%左右,但经济下行压力不可忽视。
    东北证券分析报告指出,PMI绝对值为历年最低,意味当下经济的疲弱远胜于往年。考虑到5-6月进一步回落的历史经验,二季度PMI指数仍可能跌破50%,三季度或可迎来政策放松。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政府要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要坚持现有政策基调,因此不会出台大型经济刺激措施,但承诺将出台更多支持经济增长的改革措施、加快推进主要投资项目,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