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发审会变装重启

作者:包涵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5-08 00:24:00

摘要:预披露节奏、发审节奏,随着证监会将这两种节奏的悬念一一解开,市场也在连续下跌后看出端倪。

发审会变装重启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包涵 北京报道
    预披露节奏、发审节奏,随着证监会将这两种节奏的悬念一一解开,市场也在连续下跌后看出端倪。
    “不用被预披露的阵势吓坏,它只是年报和一季报完结后需要走的IPO程序,月底前就会结束。发审节奏倒是值得关注,而且已过会企业被要求报送发行方案,中旬应该就会有第一只新股发行。此外,还有传闻说光大、海通、国泰、招商等7家券商已经确认被通知5月7日之前报送发行方案。”一位北京的投行人士对记者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重启后的发审会呈现出不少新的气象。有知情人士称,发审会问题基本是围绕初审意见提问,而初审意见已经提前让发行人准备。这体现了审核环节进一步规范和透明,也弱化了发审委员的重要性。
    4月30日主板发审委重启,首批审核结果是四进三,基本符合市场预期。5月9日,创业板发审委也将重启。一周3到6家的发审节奏让市场渐吃定心丸。与节前在猜测中连续暴跌的市场相比,五一归来,A股正呈现企稳的态势。红五月是否可期?
发审会求精
    5月4日,发行监管部首次公开了发行股票的审核工作流程,十大环节变成了九个。而4月30日的首次发审会重启更是吸引了广泛关注。
    “毕竟停了这么久,重启后的审核风格还是很受关注的。我的感觉是,虽然委员换了人,监管层也强调业绩不是审核重点,但在排队公司如此之多的情况下,盈利持续下滑和经营风险持续扩大的公司还是很难把握住这个上市窗口。康新设计就是例证。”上述投行人士指出。
    在他看来,康新设计的瑕疵和以往的被否公司相比并不算多,很多质疑也都是一些小问题。“大家都想通过康新设计的被否摸出一点门道。但细究起来还是业绩问题,特别是公司去年业绩‘人造’的痕迹较为明显,高管薪酬和前一年相比几乎少了一位数,这有可能都是怕净利连续下滑太难看。从第一次发审会的结果来看,监管层还是有护市的意图,让有明显业绩驱动的公司先上,水平中下的就等等。”
    该人士同时指出,新的发审委员多了公募基金、社保基金等买方机构的专业人士,相比信息披露,他们会更重视投资价值的判断。“虽然监管层重申不替市场做价值判断,只关注风险披露是否充分,但机构对企业和企业所在行业的价值衡量仍在所难免。而且,买方在IPO发审环节的话语权究竟该有多大也值得探讨。”
    只要有审核,业绩就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但新的发审委在企业报送材料的要求上已经显示出为注册制铺路的态势。早在3月时,就有投行人士透露,发审委要求所有在会项目报材料时,需提供相关项目内核委员单独的纸质简历一份;报送在会项目变更会计师、律师、保代以及提交反馈延期申请等材料时签章日期不得超过5个工作日;创业板在审项目报送年报时,要求提供财务数据更新后的反馈意见。这些都意味着监管层对于内控的重视已在加强,在为注册制实施做着准备。
    除此之外,在4月28-29日召开的保代培训会中,监管层也对一些发行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新的要求。其中包括,公司发行时应以公司发行新股为主,新股发行数量不得低于老股转让数量;在对募集资金的限制适度放开时,对其合理性要严格限制。特别针对一批企业募集资金增加金额与前次募集资金金额的比例占99%、98%的情况,监管层指出这一现象已成为共性现象,说明发行人未能审慎测算募集资金金额,如果后期需要做出调整,更改前次披露内容,将可能会对发行人造成不良影响。而对于企业所称的超出部分是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说法,监管层也明确指出不合适,一定要明确金额,否则无法做必要性分析。
    “证监会对预披露的态度也在说明问题,发行部将不再审核预披露文件,而直接挂网。这意味着挂网预披露文件并不代表监管部门的认可,未来投行对预披露稿的表述也要认真把握,不能再盲目复制。这也是一项向充分信披和注册制过渡的改革举措。”上述投行人士称。
红五月是否可期
    目前,市场对一个观点已经形成了共识,就是今年的红五月是否可期取决于IPO的发行节奏。有数据统计,过去的22年的5月,沪指上涨和下跌的次数都是11次,因而民间有5月股市“不是大底就是大顶”的戏说。
    事实上,4月的下半个月A股的投资者们过得并不好。从4月18日那个被称为“半夜鸡叫”的预披露大潮的开启,投资者之前还并不明确的IPO二次重启预期突然被迫增强。随着汹涌而来的预披露,200多家公司的信息终于成了A股的心病,暴跌中上证综指再次迎来2000点保卫战,创业板也走出了一轮6连阴。
    这些4月的阴霾极大地影响了投资者对红五月的信心。节后回来,预披露仍在继续:5月4日,25家;5月5日,30家;5月6日,32家。但市场则在2000点的纠结中逐渐消化了这一消息。
    “上一次重启跌了200多点,这一次跌了100多点,未来新股发行对市场的冲击可能会减小一点。因为目前的市场市盈率已经很低,沪市平均在9倍左右,上证50平均只有7.4倍。随着调整的越来越充分,抗冲击力也将增强。”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对记者表示。
    在他看来,现在的市场最重要的是做好三个平衡:一是融资者利益和投资者利益的平衡;二是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平衡;三是引资速度和融资速度的平衡。
    “国企大部分已经完成上市了,以融资者利益为主的观念应彻底扭转过来,防止一级市场向二级市场倾泻泡沫。我的建议是未来发行顺序不应以过会时间顺序排列,而是以估值的由低到高为序,这样可以大大减轻对二级市场冲击,蓝筹股很多跌破净资产,其实已经不怕扩容,可以先从这类股票开始。”李大霄表示。
    而他对5月的行情也并不悲观,“新股发行一定会对市场有影响,但真的发出来以后,随着市场的麻木,抗压能力也会增强,即便跌也不会跌得很多,还是以一个弱势的震荡格局为主。”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