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与房地产关系微妙
作为一个外来的观察者,我认为中国是全世界电影工业中发展最快的一个。在这里我会听到各种令人惊喜的数字,比方说银幕的增长速度是每天七八块甚至到25块,而与此同时,世界其他地区的电影屏幕的增长数实际上已经停滞了。我在这里看到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影资源,因为其他的市场情况是,电影观众越来越老龄化,而中国的电影市场是观众越来越年轻了。我的电影观众正在逐渐逝去,而你们的电影观众还在出生中。我还看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现象正在发生,比如说电影和地产之间的密切关系。
从经济层面来看中国的电影,与好莱坞、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都不一样,中国的电影工业还真的就是“电影”,为了电影的电影工业。美国发行电影,即使是票房非常成功,还是不能挣钱,也就是说票房不能够收回你的成本,实际上收益都来自后面,也就是家庭娱乐或者有线电视、互联网的数字下载等。中国现在更像是美国在1940年代或1950年代的电影环境,也就是电视出现之前。那时电影在票房这个阶段就可以收回成本或者挣钱。可能现在中国电影界很难说出在互联网上卖一部电影能够赚多少钱,在中国好像电影就是电影,但在美国,电视和数字领域也是在电影这个工业之内的。这个说起来有点讽刺,在中国,大家正在高速度地建设网络和数字平台,而我们在这个平台上收回来的利润和电影本身不太相称或者不成比例。在美国几乎百分之百的电影观众会为网络点播付费,但中国恐怕不是。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潜在的资源,如果说每位朋友都花钱在网上或是电视上看电影,这个市场是不得了的。
关于中国观众越来越年轻的现状,实际上是一种城市化的结果。100年前的美国电影出现繁荣,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环境,有大量的农村人口转向了城市,成为我们电影行业的基础。这两天的对话中很多中国电影人在做自我批评,说应该拍更好的电影、创造更高的票房,实际上要认识到,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电影的成长是建立于大量人口从农村转向城市的基础上,现在他们可能还没有到那个阶层,要求更高质量电影,但是将来会。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城市化,现在建设更多的商业中心、消费中心,其中都会有电影院。我认为,电影的未来跟房地产的未来之间还是有一些相关性。如果说房地产这个工业萎缩了的话,电影工业也有可能产生萎缩。到那个时候,如果电影工业本身已经成熟了,还想继续发展的话,可能只有两条路,一条路是拓展除电影院之外所有的其他平台,第二条路就是大家一直反复讨论的问题,怎么让中国电影国际化。
不断有人问,我跟李安长期合作,成功后面的秘诀是什么?其实最大的秘密就是我把我的秘密跟李安共享;如果能把李安“克隆”了,那肯定更棒。当中国电影走向成熟的时候,这种动态性的发展可能会让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美国电影的票房其实只有2%是来自外国电影。如果说中国电影把希望寄托于国际市场,那必须奇迹般地想象美国观众能够接受外来文化,但这样的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现在美国学校中有很多人在学中文,但这群人要以成倍于现在的速度增长,才可能使中国电影产生一些影响。这是目前中国电影所面临的一个状态,未来要想更成功的话,将面临很多的挑战。
现场问与答
提问:多屏蔓延的趋势会不会改变电影人的手艺以及电影的语法?
詹姆士·沙姆斯:一方面可能会把电影拍得场面更大,音响做得更漂亮、更好听。这一类大片会用三维或者很高的特技手法来做,而且必须在大银幕上。这就是好莱坞做出的模式,比如说从宽银幕开始,后来变成彩色电影,电影类型上,从黑色幽默或者所谓黑色电影变成了西部片。还有一方面就是为了将来要在电视上展现这些东西,采取近景之类的。当然没法确定哪种形式更好,我们早先提到电影实际上就是一种对话的形式。比如像《全民目击》,实际上讲的就是监视器、电视屏幕这些事。
提问:美国在电影运作中金融企业参与了很多,除了直接投资这部电影本身,也会投资一些相关产业,可以在这些产品中盈利,比如把电影变成其他的游戏或者版权等。这种多平台、跨领域的做法更多采用什么形式?
詹姆士·沙姆斯:你刚刚说到的一个现实,是整个电影工业的。好莱坞电影工业已经进入了所谓的知识产权时代,这是很长的一个故事,从迪斯尼开始,很多好莱坞的大片到最后已变成一个或开发出一个所谓的消费,比如迪斯尼很多大片变成主题公园的主题。而现在开始往回走了,利用电影中的一些很小的元素,提供给或者卖给那些愿意支付营销费或者广告费用的厂商,让他们来支持这个电影的促销。一方面,可以认为这个是收入,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认为是抵销了营销成本,非常难以统计。
提问:像《钢铁侠》、《蝙蝠侠》这样的美国电影老少皆宜,而中国的很多“英雄”,比如像美猴王,一直没有一个成功的故事把它撑起来,未来是否会投资这样一个电影?
詹姆士·沙姆斯:我也很想下一部片子可以让一个英雄穿着短裤飞到天上去,不管他是哪个国家还是什么种族的人。但不管怎么说,这些还是要从中国的文化当中产生,我不认为把中国的美猴王套上一个美国的模式就能奏效。我看到资金已经开始有不同的流向,比如中国的资金进入了好莱坞,他们可以把一个非常吸引人的中国女演员放在电影里,或者演一个反角。当你的经济能力开始转变的时候,这些角色的出现就不会很奇怪。
提问:中国电影现在最缺的是什么东西?
詹姆士·沙姆斯:我很了解中国文化当中的自我批评,其实大部分美国电影也有所欠缺。其实中国电影人有很多好的想法,但是到最后没有拍成。(文字整理 胡钰)
链接
詹姆士·沙姆斯:世界知名电影人,参与编剧的影片包括《饮食男女》、《冰风暴》、《卧虎藏龙》、《色·戒》等,担任制片的影片《断背山》、《米尔克》以及《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等曾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他同时还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系教授,曾在伯克利大学获得英文博士学位。2014年他受邀担任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主席并热情推荐了中国国产影片《白日焰火》,最终该片斩获了柏林国际电影节两项大奖。沙姆斯在担任焦点影业CEO期间,公司推出了《钢琴家》、《迷失东京》、《暖暖内含光》、《阅后即焚》等一系列口碑极佳的独立影片,这使得沙姆斯成为了国际艺术片领域的殿堂级制片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