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业定向排雷
摘要:融资租赁行业正刮起监管风暴,且重点排查借道该行业进行的非法集资行为。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肖君秀 深圳报道
融资租赁行业正刮起监管风暴,且重点排查借道该行业进行的非法集资行为。
4月22日,《华夏时报》记者获得的《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融资租赁行业风险排查的通知》(商办流通函[2014]135号,下称《通知》)显示,商务部根据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的要求,决定近期开展融资租赁行业非法集资的排查工作,以切实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近五年来,融资租赁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至2013年末公司数量超过1000家、业务总量攀上两万亿规模,超过证券行业并接近基金业。“由于发展太快,鱼龙混杂,乱得很!”一位在融资租赁行业浸淫多年的某融资租赁公司管理人员董浩(化名)告诉本报记者,售后回租变相贷款、境外引进资金套利已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最近又出现了非法集资的苗头。
重点排查非法集资
本报记者注意到,这份《通知》可以说是直接针对融资租赁行业里的非法集资行为而发。
《通知》要求自文件下发之日起到5月30日,对截至2014年3月31日前获得试点资格的内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和经过审批注册成立的外商投资融资租赁企业进行风险排查,目的是“及时发现和处置融资租赁行业非法集资风险”,提高“各级商务主管部门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未正常经营的企业也被纳入进排查范围里。被排查的企业要填写《融资租赁企业非法集资排查情况简表》,且排查结束后要形成书面报告。
除了重点排查融资租赁企业是否存在非法集资、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等违法违规行为之外,《通知》还要求“重点了解企业的股权和债权结构、注册资本金来源、对外融资渠道、业务开展情况,资产与主管业务的匹配度、关联公司等”,同时,“资金来源存疑、主营业务停滞、资产变动与主营业务严重不匹配等情况的融资租赁企业”,也被列入重点排查对象。
“此次监管风暴针对性极强,就是冲着借道融资租赁非法集资、变相贷款等违规行为去的。”业内人士分析。
变异的融资租赁
“有些融资租赁企业注册并不是为了做好本业,而仅是资金通道!”董浩介绍,现在有的融资租赁企业为民间贷款公司如典当公司、担保公司、小贷公司进行担保,或者干脆直接涉及非法集资,从而使融资租赁牌照被利用,绑在了高风险链条上。
4月份,国内四大租车公司之一的和谐租车董事长张小林,因涉嫌巨额非法集资被刑拘,借融资租赁之名而行非法集资之实露出冰山一角。
在天津租赁行业协会会长杨海田看来,融资租赁业不应以任何方式进行社会集资,不能以会员制、入股分红等方式筹集资金,不得以保证金、租赁存款名义高息揽存,也不得无实际租赁标的而空转。
近一段时间以来,融资租赁公司尤其是外商租赁公司成为境外资金进入内地的通道,还有些外商租赁公司实际上从事的是变相贷款的业务,这在业界已是公开的秘密。“引进国外便宜资金很受国内企业的欢迎。”深圳一位融资租赁人士说,杠杆可以做到资本金的十倍。
2013年6月和年底的钱荒,令市场利率走高,在贷款利率市场化尝试后,企业的融资利率普遍上冲。本报记者了解到,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利率超过10%,且贷款审批下来极难。许多中小企业转向民间融资,成本更是高达25%以上。相比较而言,美元短期贷款利率成本仅1%左右,中、长期贷款利率也只有3%-4%,国内外资金的中间价差显而易见。据悉,绝大部分融资租赁公司引进的境外资金成本在4%左右,这里面还包括了境内银行2.5%的手续费。
于是,境外热钱便瞅中良机,借道融资租赁公司涌进来。具体怎么操作呢?“境内银行向境外银行(或者其他出资机构)出具保函,为境外银行给融资租赁公司贷款提供担保;然后境外银行向融资租赁公司发放贷款;最后融资租赁公司获得资金后通过售后回租的方式给融资企业资金。在这一链条中,融资租赁公司取代‘贸易’的角色充当了资金通道。”一业内人士透露。
去年以来,外商租赁公司大受追捧,2013年新注册的466家融资租赁公司当中,外商租赁公司就占了420家。
规模破两万亿之后
“2013年前来咨询的公司平均一天一家,春节后更是翻倍增长!” 上海金茂凯德律师事务所律师、融资租赁法律专家秦国勇告诉本报记者。2013年,融资租赁公司增加466家,总量突破1000家,业务规模破两万亿大关。
进入2014年,新注册企业以更快速度涌来,“天津东疆、深圳前海还在源源不断地涌进新公司,最终如何开展业务将成为问题。”一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总经理对此不无担忧。截至今年3月,东疆保税港区已注册租赁公司达225家;而在深圳近百家融资租赁公司当中,前海就占了近80家。
此前,快速发展的融资租赁业尚未发生大的风险事故,仅仅是资金规模相对较小的违约纠纷,但随着行业的发展及经济形势的变化,一些风险隐患势必越积越多。据悉,融资租赁公司资本金不足成为普遍现象,有报告称部分融资租赁公司资本充足率不足1%,抗风险能力微弱。杨海田建议,应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以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
“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再对行业进行严厉监管,要循着这个步骤来。”一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总经理说,2013年以来融资租赁出台了法律、财务、税收、监管相关政策,现在具体监管措施正式出手,行业最终要回归融资租赁的本业,而不应该成为资金的通道。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