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掉进了美元陷阱

作者:馨月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4-23 23:03:00

摘要:中国相比美欧日利率明显偏高,若将高外储转换成美国债券等,显然不具备套利、保值、增值的空间,所以中国的高外储不仅造成国家财富的流失,同时也推高了人民币币值,使人民币估值偏离均衡水平,不仅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还加大了人民币国际化风险。
馨月
    3月份GDP下滑至7.4%,经济增速表面看起来还合理,但是从市场的内容来看,货币、内需、产能、房地产、资本市场、金融创新等新老问题叠加,以至于中国经济出现了危机布局,多方面都呈现出危机特征,在这样的市场现状下,中国当前的宏观微调政策是不符合市场实际情况的,笔者建议将“微调”政策改为“中调”政策,既不过度刺激,也要有所作为,取中道而行,先稳定经济规避危机,然后再根据经济矛盾问题的轻重,渐次解决问题。
    当初,日本打着悲情主义牌长期推行零利率政策时,日本大手笔购入美债就有了套利的空间,华尔街很久之后才看明白日本人的小九九,于是2008年借经济危机爆发,也大打悲情牌,美联储快速将利率降至零附近,同时大印钞票贬值本币,一面消减国际债务,一面防止国内套利,一面在全球大肆套利,欧洲紧随其后效仿之,严格来讲,国际货币的信用自此已大为变质。在“点纸成金”的时代里,发展中国家不断累积这些国际货币作为外汇储备,实质上是在承担发达国家的债务与危机,中国如今就走在这样的路上,且越陷越深。美元的价值标尺就是资本的斗,斗的大小由美联储来定,损人利己,所以不管你累积美元还是用美元购买国际大宗商品,都处在被动之中。
    中国相比美欧日利率明显偏高,若将高外储转换成美国债券等,显然不具备套利、保值、增值的空间,所以中国的高外储不仅造成国家财富的流失,同时也推高了人民币币值,使人民币估值偏离均衡水平,不仅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还加大了人民币国际化风险。另外,对冲外汇储备与人民币离岸建设,使国人持有的流动现金并不多,人民币实际掌握在国内少数富人与外资手中,部分交换到了境外,这严重影响了国内消费,虽然市场经济必然导致产能过剩,但货币政策造成的消费与产能关系不匹配也是国内产能过剩的重要形成原因。
    高外储与高房价也是正比例关系,外资在中国房地产业运作已久,自2006年以后投资不断加码,是中国房地产泡沫的主要推手。地产高泡沫、高外储、人民币高估值,形成了典型的“堰塞湖”形态,如果在这样的前提下开放资本账户,施行汇率自由兑换,中国经济危机爆发的概率是极高的,外资一旦有了合法自由的流出渠道,就会从国内资产泡沫中退场,然后房地产泡沫破裂、资本外逃、人民币贬值、货币市场挤兑、银行呆坏账激增、金融市场崩盘、外汇储备剧减、经济萧条、实业倒闭、失业率上升、社会危机加重,如此一来,中国经济被爆破,华尔街长期唱空中国的目标达成。超额外汇储备当下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危机的要素,事实上中国已经踏入了美元的金融布局。
    国内还存在一些很明显的危机布局特征,譬如互联网金融的“新货币基金”形式,货币基金往往都是大额资本规避市场危机的重要落脚点,互联网货基的T+0机制,不仅使规避市场风险的巨额资本可以灵活快速转移,还可以用广大客户群的资金掩护巨额资本的潜行,这一创新完全可以成为外资套利或者规避国内市场风险的安全港。另外,互联网抢滩第三方支付体系,国内主要互联网的背景多为外资,国内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并不高,互联网抢滩第三方支付,这里涉及到外资介入中国金融支付体系的问题,这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还是一个金融安全的问题,因为互联网企业一旦建立起独立的第三方支付体系,完全有可能成为外资的支付通道,成为中国经济危机的助推器,因此在这些问题上,监管要未雨绸缪。
    而在资本市场中,就商品期货而言,一些工业品价格表现出很明显的危机特征,一些大宗商品长期熊市,暴跌、超跌现象严重,部分有色金属、橡胶、钢材、煤炭、白银等都是如此;而证券市场长期低迷,如今已经不是投资者长期严重亏损那么简单了,这里涉及到经济逆周期的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现在国企正在推行混合制改革,一面是逆周期经济下滑,一面是证券市场股价长期低迷,国有上市公司定价明显偏低,这种情况下的改革很容易产生国有资产流失以及利益输送问题,国有企业的廉价改革就是腐败,国家对这一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从期货市场与证券市场的运行趋势来看,都表现出很明显的危机特性,商品市场与证券市场有前瞻性,国家再不重视这些突出的市场问题,恐会导致一发不可收拾的结局。
    危机布局的路径并不模糊,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国家经济政策在这当中却起到了助推作用,高外储、高房价、高汇率、金融安全港、支付体系、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等,为外资构筑了有利于快速推倒中国经济的完整路线,让外资进可攻退可守。
    改革开放本是国人思想的解放、科技的革命与生产力的进步,是中国社会新的分工合作过程,是全体国民精神境界的锤炼与提高过程,但如今的改革却被境外货币资本牢牢束缚,以至于中国面临着输入型危机,当前的中国经济如果想摆脱这一危机局面,首要问题是去美元化,减少美元对国民经济的过分干扰。中国如今并不缺乏货币资本,缺乏的是高科技、先进设备、管理与高级大脑,所以一方面要限制热钱的过度投机,一方面要从教育科技上下功夫,减学费,增消费,鼓励科技转化为商品、转化为效率、转化为资本,从而激励全社会对科学的重视、研究与投入。
    中国当前既面临着经济危局,也面临着思想上的危局,能不能走出这两个危局则意味着中国能不能真正地振兴,而作为一个经济研究工作者,笔者仅能从经济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建议国家早日出台“中调”政策,兼顾当前的经济问题,有扬有弃,该限制的要适当限制,该扶持的加大力度,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合理发展。目前国家已经实施了一些积极的财政政策,并推出一些重大项目建设,这是正确的信号,有利于稳定经济,但有的人可能会担心新政策刺激会带来更多的负效果,其实政策刺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民币没有实实在在地落到绝大多数国民的手中。
(作者为和讯首席财经评论员)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