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保险股“背离”之惑

作者:胡金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4-09 23:10:00

摘要:中国太保公布2013年年报,净利润达92.61亿元同比增82.4%,增速在六大保险集团中位列第二,其基本每股收益也达到1.02元增长72.9%,其所管理的资产也达到7466亿元。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3月31日,中国太保公布2013年年报,净利润达92.61亿元同比增82.4%,增速在六大保险集团中位列第二,其基本每股收益也达到1.02元增长72.9%,其所管理的资产也达到7466亿元。 
    综观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太平这六家保险集团年报,其2013年的业绩不可谓不漂亮,然而记者注意到,沪港两地的四大保险股股价却未能反映其业绩,尤其是A股,今年一季度,保险股指数总体跌幅超过10%,其中新华保险跌幅11.72%、中国平安跌10.28%、中国太保跌12.85%、中国人寿跌10.22%。而从2013年起到现在,保险股指数跌幅已经超过30%。
    “保险股被资金冷落,股价与业绩相背离,这确实让人费解。”4月7日,上海一位保险分析师孙毅(化名)表示。

四大险企业绩大增
    3月31日,中国太保发布2013年年报,作为最后公布年报的上市保险公司,业绩可以用亮丽形容。 
    截至2013年末,太保集团管理资产达到7466.3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9%,投资资产实现总投资收益315.82亿元,同比增长70.5%,总投资收益率达到5%,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
    实际上,2013年不仅中国太保业绩大增,其他三家上市保险公司的业绩均呈现普涨局面。
    3月13日,中国平安率先宣布了2013年度全年业绩,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81.54亿元,显著增长40.4%。实现净投资收益率5.1%,较2012年提高0.4个百分点,总投资收益率为5.1%,较2012年提高2.2个百分点,创平安三年新高。
    3月26日,中国人寿发布的2013年年报显示,其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247.65亿元,同比增长123.9%,成为领跑保险行业业绩增长的冠军,其总投资收益率较平安略逊为4.86%。
    新华保险也于3月26日公布了2013年年报,数据显示,新华保险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人民币44.22亿元,同比增长50.8%;全年实现营收1295.94亿元,同比增长10.8%;总投资收益为人民币247.3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82.7%,总投资收益率为4.8%。
    兴业证券保险分析师认为,上市险企利润大增源于投资收益改善及资产减值损失下降。2013年上市保险公司实现净利润666亿元,同比大增70.25%,而这四家上市险企投资收益合计2092亿元,同比增长36.1%,资产减值损失153.53亿,同比降70%。
    对业绩大增的原因,上市险企并不讳言与投资收益有关。中国人寿称,由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调整资产配置策略,投资收益水平稳步上升,从而令总体投资收益大幅增加。
    太保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于业明也称,太保去年在权益类投资仓位上提升了1.3个百分点,而受益于所持有股票的高股息率,使得太保去年权益投资分红同比大增37.9%。    

期待股价反转
    在业内人士看来,按照一般的投资规律,作为上市公司,事先已经得到预期的业绩表现,将会提前反映到股价上面,然而这一规律,却在保险板块上无法体现。在今年一季度,保险股指数跌幅远远超过大盘。不过,进入第二季度,保险板块或将迎来绝地反击的机会。
    “上市保险公司的业绩增长,有多重利好以及自身调结构的因素,其中也与2012年的基数过低有关,在经过2012年的低谷之后,上市险企总体实现了打翻身仗。但是这样的业绩增长也和消耗资本金有关,综观A股四家保险集团,其偿付能力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新华保险降幅最大超过20%,平安和新华的偿付能力都已接近150%关注类的标准;中国太保和中国人寿的偿付能力还维持在200%以上。”孙毅分析称。 
    之前由于市场担心保险股今年下半年或又要在二级市场进行融资,所以股价一直徘徊在低位。在这段时间上述几家保险公司的业绩发布会上,除了新华保险高层明确表示会有再融资的需求,其他几家保险巨头均表示短期内偿付能力充足,不会出台融资计划,中国平安在去年也已经发行了260亿元的可转债,如果再融资,必然会对市场产生不利影响。 
    就在4月8日,市场传出中国平安或将通过发行优先股的方式融资,对于二级市场的冲击明显减少很多,使得保险股在当日迎来久违的大涨。  
    “暂时不融资,不等于永远不融资,而且保险公司对资本金的消耗很快,其实股价真正反映的预期并不是当下的良好业绩,而是对未来风险释放几率有多大,一旦保险股启动再融资,那么必然会摊薄投资者的收益以及压低股价,这也是为什么保险股这两年一直难有起色。优先股的出台将缓解保险股的资金饥渴。”4月9日,上海资深投资人士陈文天称。 
    他指出,对长期浸淫于股票市场的投资者而言,保险股和银行股一样,盘子太大,若非大盘真正确定底部,不然保险股要重拾涨势很难,一般的私募和大户至少半年之内都不会关注保险股。只有等到大盘真正筑底成功,投资者才会介入其中。 
    记者了解到,在消除了保险股融资潮的担忧之外,还有一大不利因素也制约着保险股价,那就是寿险利率市场化后,大型保险集团还没有真正加入这一场不知是福是祸的战争,现在中小型保险公司正在利率市场化道路上比拼收益,无论是平安还是国寿、太保,都只是处在观望阶段,也没有明确表示何时会推出有预期高收益的产品。 
    “现在大型保险公司不敢像小公司那样,推出高收益保险产品,在总投资收益率仅有5%的时候,它们不可能像其他公司一样推出预期收益5%乃至7%的产品,这样它们的净利润马上就会被侵蚀殆尽。除非资本市场出现大牛市,宏观经济走出低迷,保险市场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4月7日,上海一家中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总监表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