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邦:隐形帝国
摘要:作为美国最古老、最富有的家族之一,杜邦在200 多年前的法国已大有名气。1990 年代,杜邦家族控制财富1500 亿美元,出了250 个大富豪,50 个超级大富豪。他们用在火药上获得的巨额财富,建立了一个既生产原子弹,又生产尼龙丝袜的隐形化学帝国。

作为美国最古老、最富有的家族之一,杜邦在200 多年前的法国已大有名气。1990 年代,杜邦家族控制财富1500 亿美元,出了250 个大富豪,50 个超级大富豪。他们用在火药上获得的巨额财富,建立了一个既生产原子弹,又生产尼龙丝袜的隐形化学帝国。
隐形冠军
有一家公司和你如影随形,却神秘低调。比如你装修新家时涂的杜邦漆,女孩子夏天离不开的丝袜,最舒服的服装面料 “莱卡”,双汇火腿肠里的大豆蛋白,苏泊尔不粘锅的“特富龙”涂层等,背后都有它的身影,这家公司就是美国第一大世界第二大的化工材料制造商杜邦。1969 年,美国宇航员登月时所穿的由21 层材料制作的太空服,有20 层用的是这家公司的材料。但作为世界500 强企业中最长寿的公司,虽然他们的产品俯拾皆是,上面却很少有“杜邦”二字,因而成为“隐形帝国”。
从实验室诞生的商业帝国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杜邦家族的发迹正应了这句名言,它从化学实验室起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美国第一大军火商,如今成为美国的化学巨头,领衔“最持久不衰家族”。杜邦创始人伊雷内·杜邦出身法国没落贵族,他十分喜欢化学,14 岁就写了一篇关于火药制法的文章,并得到父亲帮助,进入法国中央火药局,得以追随现代化学奠基人之一安东尼·拉瓦锡,学习高级爆炸品制作技术。
1802 年,伊雷内·杜邦移民到美国特拉华州,发现美国的火药质量远不如法国,于是在白兰地河边买了一块地,开始建造他自己的火药厂。一战中,凭借高质量的火药,杜邦大发战争财,仅仅在战争爆发的第二年,就通过贩卖军火净赚5700 万美元。

1. 当战争在欧洲蔓延时,仅在1914 年10 月 12 日一天,法国就从杜邦订购了800 万磅大炮火药和120 万磅火药棉。
2. 白兰地河工厂,“灯笼裤女孩”在给炮弹装助推火药环。
3. 女工将3 英寸斯多克迫击炮用的发射药装入丝质小袋。
4. 雷管最高日产量达到150 万枚。
二战后,杜邦转型化工产品,储备了大量的专利,制作的尼龙、莱卡、特富龙、可丽耐等化工材料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这些产品密集地投向世界市场,开创了其跨国伟业。
杜邦中国30 年
杜邦和中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1863 年初,安庆内军械所制造出我国第一条木壳小火轮,随后,杜邦得到了清政府的第一笔军火订单。

1984 年,杜邦成为第一个在新中国建立独资企业的美国跨国企业,迄今在中国市场已有30 年历史。目前,杜邦的所有主要业务都已经落户中国。最新资料显示,杜邦已在华建立了50 余家独资及合资企业,拥有员工约7500 人,总投资额逾8 亿美元,产品和服务领域涉及化工、农业、食品与营养、电子、纺织、汽车等。
2005 年,位于上海的杜邦中国研发中心投入使用,这是杜邦公司在美国本土以外设立的第三大科研机构。2012 年,该中心进行了二期扩建工程,着眼光伏、生物基材料、汽车材料等领域的新材料应用开发,扩建后该中心拥有450 名科学家。
尽管从皮埃尔·塞缪尔·杜邦(1909 年任杜邦总裁,杜邦中兴三巨头中最后的掌权者)之后,杜邦公司慢慢完成了从家族企业向职业经理人管理的企业转变,但对控制权的钟爱始终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杜邦公司体内。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杜邦公司都热衷于建立独资企业,或者将竞争对手整体收入囊中。如杜邦目前拥有的中国规模最大的大豆蛋白生产基地即由收购而来,该公司前身是湖北龙云蛋白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1 年6 月被美国杜邦公司斥资2000 万美元整体收购,更名杜邦云梦蛋白有限公司。除了几十家独资企业,杜邦在中国的小伙伴也都赫赫有名,如李宁、双汇、宏基等。
两次飞跃
2013 年4 月,美国著名的《城市与乡村》杂志评选出了当前美国50 个“最卓越的家族”,其中已211 岁的杜邦家族领衔“最持久不衰家族”。从杜邦在美国的发展史可以清晰地看到这家企业长寿的秘籍:美国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杜邦,杜邦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杜邦。1899 年,杜邦改组为股份公司。随着企业的扩大,杜邦家族所占股份逐年下降,1970 年代,杜邦成为上市公司,因持有其他股份的股东十分分散,所以杜邦家族至今仍以少数股份控制着杜邦公司。
19 世纪,杜邦靠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家致富;二战后,杜邦逐渐摘掉了“军火贩子”的帽子,成为一家“生产优质产品,开创美好生活”的亲民化工企业。进入21 世纪,开始全力向生物科技领域进军。
2002 年,杜邦宣布剥离纺织业务,这是杜邦在第二次转型中取得最大成就的盈利部门。而在之前的10 年中,纺织和纤维一直是杜邦在中国地区发展最快、份额最大的业务部门。2001 年,杜邦仅纺织纤维业务在全球销售额就高达68 亿美元,在当年财富500 强排行榜上名列第73 位。

数年前,杜邦又开始致力于将自身从一家“化学公司”转变成一家“科学公司”,并提出了“创造科学奇迹”的新定位,这也被时任杜邦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贺利得先生称之为杜邦200 年历史中的第三次自我重塑。
2013 年,杜邦主营业务收入395.28 亿美元,利润2.7 亿美元,在财富500 强排名第267 位,比2012 年上升了3 个名次。未来的杜邦,是否会延续它的财富神话?让我们拭目以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