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日债余震
摘要:“超日债违约”事件引爆了市场对于债市信用问题的担忧,随后珠海中富、华锐风电、天威保变、南钢股份等公司债券也上演面临暂停上市的戏码。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盛青红 广州报道
“超日债违约”事件打破了债市的刚性兑付神话,也引爆了市场对于债市信用问题的担忧,随后珠海中富、华锐风电、天威保变、南钢股份等公司债券也上演面临暂停上市的戏码,债市信用冲击波席卷市场。
对此,中登公司近日公告称,对部分潜在高风险的回购质押券采取下调折扣系数取值的风险防控措施,进一步降低债券质押回购杠杆。
另外记者从资深债券人士处了解到,超日债问题让很多券商充分重视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广发证券拟将债券质押回购业务中办理质押入库的债券要求提高至3A以上(包括3A),对于存量客户中海已有债项评级在3A以下的债券质押在库情况,需在周三前清理或替换。”该资深债券人士告诉记者。
中登降杠杆
“超日债违约”后遗症继续发酵,多家公司债券上演超日债违约之前的戏路:暂停上市。
3月13日,华锐风电正式发布公告称,对公司2011年公司债券(第一期),包括“11华锐01”和“11华锐02”进行停牌处理,可能面临在公司披露2013年度续亏报告后被上交所暂停上市交易的风险。
3月20日,*ST天威公告称,因公司连续两年亏损,公司“11天威债”已于3月11日开始停牌,公司2011年发行的公司债券20日起暂停上市,债券简称由“11天威债”更名为“天债暂停”。
3月22日,南钢股份公告称,或因公司业绩连续两年亏损,公开发行的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公司债券可能会被暂停上市交易。
3月24日,珠海中富发布公告称,由于连续两年业绩亏损,其公司债“12中富01”即日起停牌,未来将可能被暂停上市。
这或是在超日债违约阴影下,交易所债券宣告停牌或暂停上市公告最密集的时期,也刺激了监管者的眼球。
中金公司认为,二季度利率风险让位于信用风险的格局不会根本改变,维持二季度负面信用事件高发的判断,而且风险未必仅局限在公司债市场。
强化信用监管、降低高风险债券杠杆已成为市场共识。
3月25日,中登公司发布《关于调整部分回购质押券折扣系数取值的通知》,拟对部分潜在高风险的回购质押券采取下调折扣系数取值的风险防控措施,对于质押库内主体评级为AA,且评级展望为负面的信用债券,在现行折扣系数取值的基础上,再下调折扣系数取值50%,自2014年5 月12日起实施。
包括海运转债在内的21只债券赫然在列,折扣系数下调0.16至0.37不等,其中11士兰微、11凌钢债、11杭钢债、08渝交通、12滇祥航、13精控债下调系数幅度最大,调整幅度高达0.37。
市场人士认为,中登这一举措是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到的“强化信用监管”的落地实施,是进一步降低高风险债券杠杆操作的风险。
记者从证券公司各营业部了解到,目前交易所债券质押回购杠杆倍数在4至5倍左右,一般不能超过5倍。这就是说手中持有10万元债券的投资者通过不断债券质押回购融资总额不能超过50万元。当回购放大倍数超过4.5倍,营业部就会向客户发出风险警示单。
广发上调入库券标准
近日,记者获得一份广发证券下发给各营业部分支机构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债券质押式融资回购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下文称《通知》),要求各分支机构不接受债项评级为3A以下的债券标的办理质押入库,若后期债券评级下调,应协调客户及时选择债项评级为3A的债券予以置换;对于存量客户中已有债项评级在3A以下的债券质押在库情况,需在3月26日前清理或替换,并在后期将逐步降低新增客户的套作倍数(即回购倍数)并视债市风险情况调整存量客户套作倍数。
《通知》中解释称,在预期不确定增加、经济结构调整往纵深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伴随着资金流动性出现间歇性紧张和各类债券、信托等融资类产品集中到期兑付,市场对今年债市发生违约的预期越发强烈,特别是近日信用债违约第一单“11超日债”的爆发,使得市场对“政府买单、刚性兑付”的期望落空并迅速回归理性,因此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值得高度关注。
记者致电广发证券客服中心,客服人员表示,根据以往规定,上交所及深交所公布的有折算率的债券都可以进行入压融资,但是现在每个营业部风控要求不一样,具体入库券评级要求也不一样。
“并且债券质押回购业务的佣金率也不高,证券公司的佣金收费在十万分之二到十万分之五不等,收益与风险不是很匹配,很多证券公司也不愿意做这项业务。”前述资深债券人士对记者分析称。
招商证券某营业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开展债券质押融资回购业务的营业部至少需要配备两名专业风控人士,外加总部还需要安排人手日间盯市,所以人力成本也比较高。
此外记者从银河证券营业部人士处也了解到,由于近期发生了多起客户回购欠库事件,银河证券3月份起将深交所债券质押式回购标准券使用率下调为95%,此前为吸引客户标准券使用率为100%。
“现在比较担忧的是广发证券的这一举动会不会引来其他券商跟风。”前述资深债券人士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