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财讯正文

汉斯老人落葬福寿园 生命关怀传递人文大爱

作者:佚名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3-26 23:40:00

摘要:作为目前全国顶级的殡葬服务企业,福寿园集团于2013年12月19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进而再次进入主流公众的视野。

  汉斯和宋扬,一段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异国忘年交,曾温暖并感动了无数人。2014年3月23日上午,瑞士汉斯老人灵骨安葬暨墓碑揭幕仪式在位于新郑市龙湖镇的河南福寿园举行。河南省外专局、河南省卫生厅法规处、郑州市妇联、郑州市民政局、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省善福缘老龄基金会、汉斯老人在中国的亲属、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省市新闻界的媒体朋友共计一百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作为目前全国顶级的殡葬服务企业,福寿园集团于2013年12月19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进而再次进入主流公众的视野。“建文化陵园、创陵园文化”是福寿园长期的建设理念,其将传统殡葬与人文、历史、艺术等文化概念重新融合,为国内殡葬业带来全新的内涵延伸和意义拓展。“文化陵园”新理念的推广和实践,受到社会各界肯定。福寿园将“公墓变公园、祭祀变纪念、告别变美丽”的行业观念革新,以及注重人文关怀、追求文化和艺术的新型发展思路,正在逐步改变传统殡葬行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固有形象。

  人文理念文化陵园

  福寿园集团成立于2003年,目前在上海、重庆、济南、合肥、郑州、锦州、厦门、宁波等8个城市拥有22家分公司。河南福寿园是由福寿园集团投资、经营、管理的一座现代文化艺术陵园。该园以“生态、园林、小型、艺术”为建园宗旨,致力打造一个集“美丽陵园、纪念公园、旅游胜地、艺术天地、教育基地、公益平台”于一体的中原大地独特的人文纪念公园。

  河南福寿园人文资源丰富,现入住的有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空军飞行员李剑英烈士;台湾著名作家、人文大师柏杨先生以及河南籍著名军旅作家、《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先生等。河南福寿园勇于担当行业责任,2008年获得郑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2009年获得郑州市园林单位荣誉称号,2010年,建成全省首座红十字遗体、器官捐献纪念碑,为遗体、器官捐献者树立了一座无言的丰碑。2011年顺利通过国家旅游景区备案,2012年获得河南省园林单位荣誉称号,2013年获得新郑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以及国家2A级旅游景区。目前,河南福寿园已成为当地最富人文价值的纪念场所之一。

  瑞士老人情归中原

  汉斯(MR.JOHANNHODEL),1933年11月8日出生在瑞士联邦共和国,曾经工作于伦敦皇家歌剧院,退休后定居英国,终生未婚,一生漂泊,历尽坎坷,但在迟暮之年定居在中国安享晚年,老人于2013年12月2日在中国河南郑州与世长辞,享年81岁。而根据老人遗愿,将灵骨安放在了中原大地。

  汉斯来到中国,缘由郑州青年宋扬,在英国地铁站与汉斯老人偶遇而情系一生。故事源于1999年,宋扬高中毕业后赴英国伦敦求学,在一次地铁站的偶遇使他与汉斯老人相识,尽管当时宋扬的英语不太流利,但两颗真诚的心一碰撞,俩人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宋扬看到老人步履蹒跚,就搀扶着送老人回家,又帮着老人打扫卫生。老人的公寓不大,也不算整洁,昏暗的灯光映照着墙上的老照片,充满了怀旧的气息。短暂的交往后,老人提出让宋扬搬到老人的住所免费居住。为了回报老人提供的住所,宋扬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照顾老人的日常起居,给老人做饭,陪老人聊天、散步。就这样,两个相差47岁,有着不同肤色、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阅历的人走到了一起,成了忘年之交。直至2007年宋扬回国发展,老人在英国孤苦伶仃、病痛缠身,由于饮酒无度,汉斯右髋关节痛感突然加重,宋扬在国内得知老人髋关节已坏死,疼痛难忍,瘫痪在床,生活已无法自理,而手术安排在半年之后。宋扬就把老人接到中国医治,老人出院后选择了在中国和宋扬一家定居。老人在众多亲友的关怀下,生活在欢声笑语之中。老人在一个原本陌生的国度里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汉斯老人也在努力着回报大家的关爱,努力回报社会,做到老有所为,多年来坚持参加市里和社区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老人每天都会定时在小区的广场上等候孩子们,家长和孩子们会闻讯而来,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和这位外国老爷爷交流对话,听老爷爷讲故事。自2002年回国探亲时起,汉斯和宋扬已义务在居住的社区辅导英语爱好者数千人(次),深受广大社区居民的好评和尊重。

  汉斯老人常常说:“我在英国没有亲人,我的亲人在中国。我爱中国,我想永远留在中国,和宋扬和亲人们在一起。”宋扬也多次不由自主地说:“十五年的相互关怀只是一个开始,我会永远铭记老人曾经给予我的帮助,我一定会努力回报,要让老人快乐幸福的安享晚年!”

  从伦敦地铁站里的偶遇,到共同相互支持奋斗生活,再到定居郑州,两人十五年相携走来,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但真情不变。也许宋扬没有做出什么惊天之举,但正是在平淡之中演绎着人间真情,在默默之中信守着承诺。一个“你照顾我,我照顾你”,一个“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阐述了一个“德、诚、诺、恒、和、信”的传统美德。

  生命礼赞情暖心间

  墓碑揭幕仪式上,在葱绿的草坪上播放纪录片《汉斯与宋扬的故事》,开始了一段跨越国界的追忆情长。白蓝相间的海洋系列突出了主题“漂洋过海的承诺”。当宋扬点亮杯烛时,小小的杯烛照暖每一个人的心灵,也照亮了汉斯老人前行的道路。众人依次献上手中的玫瑰花,每一朵盛开在墓碑上的鲜花,都是每个人心中深深的祝福,也是老人留在大家脑海的一段记忆。家属代表放飞白鸽,一群群白色的鸽子,放飞着对汉斯老人的思念与祝福。

  仪式上,河南省人民医院院长马保根、郑州市妇联主席马斐颖、郑州晚报副总编辑陈君琰、家属代表宋扬共同为汉斯老人纪念碑揭幕。郑州市妇联主席马斐颖、郑州晚报副总编辑陈君琰、河南省善福缘老龄基金会代表刘法慈、福寿园集团河南区域总经理金磊屹纷纷致辞,缅怀这位可爱的国际友人,传颂着这份难能可贵的情谊。

  汉斯老人的墓碑由三块花岗岩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竖向结构又有变化的左高右低的错落,形成视觉的温馨。墓碑的主体影雕着宋扬给汉斯老人揉肩按摩的温馨场景,两人对视一笑,老人流露出幸福的笑容,一种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的情愫涌现而出。墓碑一侧的雕塑是选用汉白玉雕刻而成,天然白玉寓示着汉斯老人与宋扬没有财产公证、没有血缘关系的诚挚友谊。雕塑从中国的汉字“互”字演绎而来,寓意在我们的城市中,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扶持、相互帮助才变得甜蜜、美好,同时也映射汉斯老人说的“Youlookafterme,Ilookafteryou”(“你照顾我,我照顾你”)。在雕塑整体外形上呈现的是双手托举,中间为水滴状,象征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老人墓碑的位置选择放在陵园主环路边,毗邻“知恩报恩”景观石,“知恩报恩”四字由著名书法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汉斯老人和宋扬的故事正是对这一传统美德的现实诠释,让没有国界的文明在中原腹地郑州得以继续。

  人文深化使命传承

  河南福寿园作为郑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人文纪念公园,“人文纪念”是河南福寿园发展永恒的主题,通过人文纪念的方式,从过往的生命记忆中寻找温情和力量,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如今,汉斯老人已长眠于此,宋扬也信守他的承诺,为老人养老送终,这段人间的真情故事告一段落。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而这只是福寿园众多纪念故事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福寿园已经为数百位近、现代各界名人精英、社会贤达树起纪念碑,建造了艺术墓雕,并推出与之相关的追思会、揭幕仪式、生平展、图片展、网上纪念馆、人物纪念丛书等系列人文纪念活动,让那些被历史画卷和社会公众记录下的名字在更多人心头重新熠熠生辉。

  福寿园的努力为中国的殡葬改革注入了新的内涵与内容。今天的福寿园正在坚持她独特的创业与立业理念,继续做好人文纪念的大课题,高度树立企业的责任意识,将企业责任、社会责任、行业责任、历史责任担在肩上,为中国殡葬行业的向好发展持续不断地贡献着力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