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系”弃子
见习记者 王俊仙 南京报道
“在我的印象中,这应该是近十年,医疗器械行业内最大的一次并购案例。”3月6日,鱼跃医疗(002223)董秘陈坚如是说。
在此之前,由于华润万东(600055)和鱼跃医疗先后发布公告,华润系拟出售旗下医疗机械板块,而鱼跃医疗大股东鱼跃科技意向接盘。至此,这桩“情投意合”的医疗器械收购案才浮出水面。
值得注意的是,这桩可能高达20亿元的收购案似乎也掀起了华润系和鱼跃医疗产业布局的一角。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华润系和鱼跃医疗要想真正实现双赢,关键还要看后续整合。
“华润系”的取舍
谁都没想到,此前还布局着五大医药平台(中药、化学制药、医疗设备、保健品和医药流通等)的华润系,会将医疗器械板块出尽。
资料显示,华润系的医疗器械领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上市公司华润万东,主营大型影像医疗器械,产品涵盖医用X射线诊疗设备、磁共振成像设备等多个门类;其二为上海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械集团”),主要产品有手术器械、卫生材料等。
而3月3日晚间华润万东的一则公告——实际控制人中国华润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华润”)拟捆绑出售华润万东和上械集团,让人措手不及。因为此前有不少观点都一致认为,华润万东将会成为华润系的医疗设备整合平台。
一时间,关于华润系出售医疗机械板块用意的揣测甚嚣尘上。其中“华润系拟着力发展医院业务”的版本流传最广,然而这并未得到中国华润的官方回应。只有华润万东在公告中提及一句“中国华润拟战略性退出医疗器械业务”。
“华润系的医疗器械业务应该是遇到瓶颈了。现在国内医疗器械这块长期被西门子和GE等国外品牌垄断了。”一位从业多年的医药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华润万东近年来的定期报告显示,2010年-2012年三年期间内,华润万东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逐年下降,分别同比下滑38.86%、4.9%、19.13%。
尤其是近一年以来,华润万东似乎陷入了一个“增收不增利”的怪圈。以2013年前三季度为例,其营业收入为4.89亿元,同比增长14.41%,但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同比下滑16.89%,为1851.31万元。
而对于上械集团的盈利情况,由于关于其的公开资料甚少,记者仅从华润万东2012年10月收购上械集团旗下华润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时的公开资料中,略窥到上械集团当时的情况:截至2011年12月31日,上械集团净资产4.75亿元,2011年净利润为亏损1.14亿元。
“就我所知,上械集团近年来的经营情况也不容乐观。”上述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另外,华润万东虽然仍然盈利,但现在盈利体量在华润集团中实在是太小了,对集团贡献也不大。而且照其净利润下滑的趋势,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变亏损了。因此,可能华润集团多半觉得华润万东也就这样了,好也好不到哪儿去,也就对医疗器械没有多少留恋了。”
估价20亿元
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其实华润集团对医疗器械也并不是很重视,因为医疗器械行业规模小、品类超级多,还是适合民企干。
而陈坚向记者表示,鱼跃医疗最看重华润万东的是其行业地位,虽然华润万东看似盈利水平不是很高,但它的行业地位还可以,圈里人都知道。“在医疗器械行业,行业地位很重要。行业地位高,就有定价权,手握定价权的同时如果能有好的运营机制,能把公司的盈利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我们做这个并购,说到底就是为了做大格局和行业地位。不完全是为了财务并表、利润之类的。”
提起与华润是否已经洽谈很久,陈坚表示:“没有多久,因为我们做这个行业时间也很长了,和万东早就认识。后来大家都觉得对方合适,符合自身的战略,后续还是要看挂牌结果,不过我们对此有信心。我们和华润集团关系也不错,如果我们这个并购案能够做的成功,今后推进在其他方面的合作,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毫无疑问,这件收购案对上市公司是有比较大的影响的。如果影响小的话,也就没有必要停牌了。”陈坚随后向记者提及日后业务整合的问题,“其实我们和万东、上械集团业务中没有太多重合,也不是竞争对手。只是因为鱼跃医疗有放射影像设备业务,所以和万东有一小块交叉。但是我们这个业务的体量比万东小得多。可能会出现我们把这块全都放到万东的情况,因为毕竟他大我小,如果要消除同业竞争,当然是灭我们这边小的这块了。”
一位鱼跃医疗内部人士向记者估计称,此次交易的预估价为20亿元左右,“光以华润万东停牌前13.4元的收盘价来计算,该公司当前51.51%股权的市值就达到14.94亿元。这还不算上械集团的价格。”
并购潮涌
事实上,华润抛售华润万东,只是医疗机械行业近年来频繁并购的一个缩影。尤其是在2013年,医疗器械企业的并购案层出不穷。
2013年6月12日和9月13日,迈瑞(NYSE:MR)先后收购Zonare公司和澳大利亚的原迈瑞分销商Ulco医疗有限公司;同为内地上市公司的新华医疗(600587)于2013年收购博迅生物(收购75%股权)和远跃药机(收购90%股权),并于12月20日收购威士达医疗有限公司60%的股份,而截至2014年3月6日,新华医疗仍为停牌筹划资产重组状态,不排除会有大动作。
而据陈坚介绍,医疗器械行业有一个特质,就是细分性很强,单类的产品研发周期长,临床试验周期长,尤其医疗性产品的安全性认证时间特别长,但问题是,单细分品类的终极市场规模并不大。“如果我为了跨一个品类,花费五年时间搞出来这个产品,如果这个产品市场规模有三四十亿那也是不错的。但现实是,这个医疗器械产品的市场规模就算全部给我,可能也就三四个亿,这样就显得很不值当。”
然而,“由于医疗器械行业的毛利率普遍很高,很有吸引力。所以在这个行业中,如果一些公司有资本,就很容易产生一些并购行为。”陈坚补充道,但是一个公司真正要发展好的话,根本上还是要靠内生性能力的培养,“我不认为一个公司可以一直靠连续并购获得成长,因为并购也是存在一定的风险。并购一开始的时候其实就像个拼盘,你要把他们真正融合起来,才能达到1+1>2的效果。”
而上述业内人士则认为,鱼跃科技此次的并购案例是民企并购央企,由于国有企业存在一些体制上的弊病,他们可能并未发挥出真正的实力,所以如果鱼跃医疗收购后能够启用民营企业的激励机制,万东和上械集团也许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产生质的变化。但这其中的难点也是重点是,必须做好民企和央企文化上的融合。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