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安全岛”的喜与忧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马广志 北京报道
设置专门接受弃婴的“安全岛”是效仿发达国家的做法。但“婴儿安全岛”在国内甫一问世便引来争议不断,有人喜其为弃婴提供庇护,是救赎生命的人道举措;有人忧其是多余的慈悲,存在诱发遗弃之嫌。
近日,两则有关婴儿安全岛的新闻再次将这场争议推向了高潮。一是截至目前,我国已有28个省区市“试水”建立“弃婴安全岛”;二是广州市设立的首个“婴儿安全岛”15天内接收的弃婴数量达79名。
“婴儿安全岛”的设置到底是变相纵容了弃婴行为,还是对婴儿生命权的尊重和保护,“安全岛”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社会之痛,又如何从根源上逐步缓解弃婴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关注儿童权益保护的专家学者。
石家庄模式
2011年6月1日,我国首个“婴儿安全岛”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门口建成。这个外表看起来更像治安亭的小岛仅有几平方米,屋内摆着婴儿小床,被褥干净,窗户玻璃上的那些向日葵和气球贴纸让屋里充满童趣,成为被遗弃婴儿的一个临时避风港。
安全岛建好后不久,值班人员便发现了一个因唇腭裂而被家人遗弃的小男孩,他叫石同虎。如今,这个最早“入住”安全岛的小家伙已经3岁多了。
福利院负责人表示,自建起“婴儿安全岛”后,石家庄福利院已安全庇护170名弃婴。“如果没有这个安全岛,这些婴儿可能就会被遗弃在路边、公园,甚至是厕所里,往往因得不到及时护理和救治而死去。”
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此举赢得了社会不少掌声,认为弃婴岛的设置可以集中救治这些婴儿,提高弃婴存活率,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但其中也不乏质疑,指责政府不负责任,变相纵容弃婴行为,让弃婴者再无道德内疚感。
对此,中国公益研究院副院长高华俊表示“无条件支持,把婴儿的生命权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发达国家,设置‘婴儿安全岛’是非常普遍的做法。我们不但要做,而且早就应该做了。”高华俊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长期致力于儿童权益保护的著名作家陈岚也是典型的“点赞”派,她告诉《华夏时报》:“‘婴儿安全岛’的设置‘有百利无一害’。不但会减少婴儿被杀的伦理悲剧和恶性犯罪,而且可以有效保护弃婴生存权,进而避免此类人道主义危机。”
“中国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缔约国之一,‘以儿童权益优先’应贯彻在本国法律与公共福利政策中。”陈岚表示,而且中国现在人口出生率已下降到1.18,领养家庭在排长队,每一个孩子都对未来社会很重要。
2013年7月,在总结了“石家庄模式”经验的基础上,民政部下发《关于转发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开展“婴儿安全岛”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弃婴岛试点工作,“完善弃婴发现、救助机制,切实保护弃婴合法权益。”
婴儿安全岛开始走向全国并遍地开花。据新华社报道,截至目前,我国已有28个省区市“试水”建立“婴儿安全岛”。
给弃婴家庭“减压”
2014年1月28日,广州首个婴儿安全岛启动。短短15天内,岛内接受的弃婴数量就达到79名。于是,关于“婴儿安全岛”纵容弃婴行为的争论,又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对于一些网友的质疑,陈岚认为“婴儿安全岛”与诱发弃婴并无必然联系,这就好比发明枪支,并不能说此举助长了枪击行为。“弃婴短时间内大量增加,是一种常规现象。国外在设置婴儿安全岛时,短时间内也是弃婴数量很多,到最后越来越少。在美国,现在一年才收到两名弃婴。”陈岚说。
婴儿安全岛是儿童福利机构保护弃婴生存权利的一次尝试与探索。但是,设置“婴儿安全岛”并非一劳永逸,如何从根源上逐步缓解并解决弃婴问题,仍是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和努力方向。
陈岚表示,要减少弃婴,最重要的是给遗弃婴儿的家庭减压。首先是伦理意义的减压,比如有些弃婴有可能是未婚生子的打工妹、单身母亲遗弃的,社会道德压力如果相对较轻的话,弃婴会减少。
“经济上减压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政府帮助他们解决了户籍的压力,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他们也不会弃婴。”陈岚说。
再一个就是医疗保障政策的支持。如果这些孩子有大病医保和医疗绿色通道的话,很多家庭都不会遗弃孩子。这一切本来是国家公共福利政策的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但现在这方面还是缺失的。
陈岚表示,香港的经验值得借鉴。对于弃婴问题,政府有一个预警和评估系统,当单身母亲或一个家庭因家庭贫困而无力照顾婴儿时,社会福利系统会进行干预和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和经济援助。有大病孩子的家庭,会得到政府援助和医疗倾斜。这样的情况下,弃婴的数量自然而然就会减少。“说到底,一个社会弃婴的多少,是与一个社会公共福利政策普通广度和深度紧密相联的。”
高华俊表示,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相关的法律制度来对儿童福利保护问题予以明确规范,包括监护权的转移、救助、如何紧急处置等。目前负责儿童的部门非常多,很多问题到底归谁管没有明确,民政部作为一个部门,能推动的进展也是有限的,“要从根本解决弃婴和儿童福利保护问题,必须推动儿童福利保护的立法。”
记者了解到,民政部正在探索建立儿童家庭支持福利制度,对困境儿童实行分类保障,建立新生儿营养补贴、贫困家庭子女津贴、残疾儿童医疗康复和家庭护理补贴、收养残疾儿童津贴等儿童福利制度。通过发放补贴津贴、减免税收等方式,加大政府对困境儿童和家庭的支持扶助力度,预防家庭因无力治疗、照顾病残儿童或因贫困将孩子遗弃。
“如果这些措施都能落实到位,当是那些将要被家庭遗弃的婴儿的福音。”陈岚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