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 增速或回落至7.4%
摘要:2014 年实体经济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就是从同业拆借利率至最终借款人的资金成本传导机制。
2014 年,中国经济增速预计将从2013年的同比增长7.7% 回落至7.4%。

首先,固定资产投资前景方面,2014年的三大主要构成要素显示出不同的增长趋势。
在制造业投资方面,虽然自2013 年中以来工业领域的复苏对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触底反弹提供支撑,但2014 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前景可能仍将受困于产能过剩问题,这在部分制造业领域尤为突出(例如钢铁、水泥、造船和电解铝行业);此外,今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应会放缓,因为地方政府债务受到更加严厉的监管,信贷增长速度放缓以及持续中的反腐行动使地方政府陷入财政困窘的难题。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增长预计也将放慢,归因于房价涨幅放缓,信贷状况收紧(尤其是影子市场),而且部分中小城市的供应过剩。
其次,值得关注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逐步缩减信贷规模和利率市场化对信贷市场的影响。2014 年信贷将继续缓步收紧。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将从2013 年的一季度同比增加21% 降至17.8%,预计社会融资规模的2014 年全年同比增速将进一步降至16.2%。此外,2014 年银行贷款将同比增加13.6%,M2 增加13.1%(政府目标可能将维持13%不变)。信贷宽松退出可能将通过两个渠道拖累经济增长。第一,中国的经济增速基本上是受到近年来贷款放量增长的推动。历史经验表明,贷款增长一般要领先于GDP 增长两个季度。第二,信贷宽松退出导致银行间同业市场的流动性收紧。2013 年下半年,银行间同业市场的拆借利率总体呈上升态势且波动较大,而且资金成本的上升也影响了债券市场(政府和企业债收益率双双大幅走高)。
2014 年实体经济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就是从同业拆借利率至最终借款人的资金成本传导机制。市场并没有充分理解该机制是如何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市场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运作的。截至目前的传导效果看起来并不尽如人意,地下市场的银行贷款利率和平均贷款利率仍然坚挺,而同业市场拆借利率反而走高。但是,3 个月SHIBOR 通常与银行平均贷款利率高度相关且其走势领先于后者。因此,有理由认为,部分同业市场资金成本上升的影响最后将转嫁给最终借款人。
最后,行政改革将推动放宽民间资本投资的准入限制。行政改革的目的是取消行政审批,或向地方政府下放审批权。李克强总理表示将在他第一个任期的五年内取消或下放三分之一的行政审批项目。国务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改委)去年已经陆续采取行动,2014 年将推出进一步的举措。在2014 年,如果行政改革能够推动民间资本投资的速度加快,那么可能将抵消整体增长中部分驱动力放慢的影响。但同时,行政改革困难重重,尤其是会受到来自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