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江浙企业边干边撤

作者:赵士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2-14 23:46:00

摘要:就像春晚吐槽一样,用工荒似乎已经成了这几年春节后的必谈话题。

江浙企业边干边撤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赵士勇 见习记者 王俊仙 南京报道
   
    就像春晚吐槽一样,用工荒似乎已经成了这几年春节后的必谈话题。
    “现在招工难的问题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反正事实已经摆在那儿了,大家也只能接受。”位于江苏泰州的捷锋帽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游锋无奈地表示,现在工人数量在不断减少,经常招不到人,节后更甚,业内各家公司都有用工缺口,只是缺口大小不同。
    对于如何解决招工难的问题,本报记者采访的各家企业的说法无非还是“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不过记者通过采访还了解到,为了第一时间抢到工人,一些轻工企业开始向劳务输出地迁移。
招聘会企业抢人
    2月13日,南京市人才市场举办了当周的第三场招聘会,虽然天上飘着雪花,但招聘会现场却是人头攒动、异常火热。“以往招聘,都是企业HR牛哄哄地坐在招聘台后面,等着求职者主动递上简历,但现在都倒过来了。”南京市人社局一位工作人员对本报记者说。
    当天上午9点多,记者刚迈进二楼的人才市场招聘大厅,就不断地有手里拿着宣传单的人上前询问记者是否要找工作。“我们最近常来参加这种招聘会,一般都是年后应聘者多一些,到4月份就少了,公司现在招人也很困难。”江苏鼎城银拓集团就特意组织了一批人在招聘会现场,向应聘者发放宣传单,希望能够多招些人。
    一家从事人力资源咨询服务的公司招聘人员向记者介绍称:“我们服务的都是一些大型通信类公司,他们也出现了相同的情况,现在我们帮他们招普通营业员(如话务员)也比较困难。今年缺工情况是一种两头尖的结构,真正的高端人才缺,普通职位也缺人。”
    据上述企业针对江苏各地缺工情况的调查显示,企业对春季招聘形势普遍不看好。南京市被调查企业有一半认为春季招聘存在难度,其中23.8%认为有较大困难;无锡市被调查企业认为,招工有难度的企业占全部调查企业的57.1%;常州市天宁区34家被调查企业中有33家认为春季招工有难度。
“用工荒”成常态
    “我们初八就开工了,不过刚过年这段时间肯定是用来养工人,现在返岗的员工也有了八成左右,这在周边已经算是不错的了。”上海洋帆实业厂长白梅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的重点还是要招聘新员工、稳定老员工。”
    据白梅介绍,她原来在恒宝利制衣扬州工厂任经理,一年多前跳槽到了上海,“到上海后发现周边很多小厂根本都无法生存,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涨让他们吃尽了苦头。”以白梅所在的公司为例,其人均工资标准已经超过4500元/月,逼近6000元/月,普通员工的平均工资每月都在5000元左右。
    白梅一直从事服装生产行业,她对整个行业的不景气有着深切的感受,“江苏到上海沿海一带,外贸艰难使得工厂订单也不理想,效益提高不上去。从大趋势来看,整个服装行业的招工都将比较艰难。现在服装行业工人年龄普遍在35-45岁,而我们这一代的子女,他们都是不会选择去做服装生产的,他们现在选择的范围更广,待遇要求也更高。”
    “今年招工比去年更难,有的人都干脆放弃做这个行业了。”扬州亚西亚帽业服饰有限公司(生产商)的经理薛建斌说。
    根据已公布的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扬州市、常州市天宁区的人社部对《2014年春季用工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工需求最旺盛的仍然是制造业。
    南京市人社局在春节前调查了330家企业,其中六成被调查企业在春节后两个月内有招工计划,其中制造业用工需求量最大,尤其是电子电器制造业,平均每家需用工187人,用工需求量排名第一;其次是食品制造业,平均每家需用工109人。
    无锡市人社部的类似调查显示,今年春节后企业招聘时间较往年有所提前,人工成本近3年来年均上涨10%。
工厂迁往劳务输出地
    针对节后用工荒,企业也不得不积极地去应对。
    扬州银河帽业有限公司经理苏小平表示:“我们公司工人已经全都到位了,因为我们招的都是当地人,比较稳定。”
    “我们公司也没有出现招工难的情况。因为在南京市六合区外地人比较少,基本上工人都是本地人。”南京天翔机电有限公司的徐总也给出了记者相似的说法。
    而白梅表示,他们公司是在招聘上下了一番工夫,“我们公司现在2000多人,有一种是通过内部老员工介绍新员工,并且今年介绍费用标准已经在原来每人400元的基础上提高到500元左右;还有一种是通过社会资源,如招聘会、培训单位、其他无法生存单位等引进人才。而且我们现在招聘会选择一些河南、四川、贵州、江西、湖北和安徽等地进行招工。”
    “这几年公司做得还不错,员工500多人,以前离职率有30%左右,这两年只有10%左右了。同行业其他公司跳槽的很多,有很多想到我们公司,但是我们每年需要重新招的人不多。”扬州恒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孙爱民说。
    “要招到工人,就要提高工人收入,而只有做好企业决策、创造更多利润,才能够用来改善工人的收入,反过来也有利于招工。当然还有很多亲情化的管理,但那是一个辅助措施,根本性的还是要解决工人的工资问题。”游锋也对提高工资的方式表示赞成,此外他还有一些其他缓解用工缺口的方式,“除了泰州、扬州两个主要工厂外,在很多乡镇,我们公司把工厂开到工人家门口,目前有十几家分厂了。这样工人就业就更为方便了,能在赚钱的同时照顾家庭。”
    据记者了解,捷锋帽业的做法并非今年新出现,实际上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江浙企业向北部和西部迁移的趋势。扬州一位毛绒玩具企业的老板缪先生表示,把厂迁到劳务输出地的确是个好办法,不过只适合轻工业,而且如果只是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那还要选择劳务输出人数较多的地方,“如果当地劳务人数本来就少,经济又不发达,那就更难吸引其他地方的劳动力过来。”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