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200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出台

作者:李骐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3-30 17:16:00

摘要:200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出台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骐 深圳报道

   3月30日,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了《200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该报告研究发现,中国私人财富市场潜力巨大,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依然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势头。报告中也分析了中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优劣势,并提出当前正是中资私人银行发展的契机。 

私人财富保持增长

   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正在逐年扩大。2008年,中国的高净值人群达到了约30万人的规模。其中,全国共有5个省市的高净值人士数量超过2万人,分别为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其中广东省的高净值人士数量最多,2008年末达到了4.6万人,占全国15%的份额。在高净值人群中,个人持有可投资资产达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超高净值人群也接近1万人的规模。就私人财富规模而言,2008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共持有达8.8万亿人民币的可投资资产,其中,超高净值人群的个人财富总量达到1.4万亿人民币,在高净值人群内部财富占比达到16%。综合各项宏观因素对中国私人财富市场的影响,预计2009年中国私人财富市场仍将保持增长势头。在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环境下,中国私人财富市场仍然蕴含巨大的市场价值和可观的增长潜力。 

投资态度保守

   报告中观察到的中国高净值人群对个人可投资资产的风险偏好以中等风险和保守居多(约占受访人群的80%),这与之前市场普遍认为的该人群偏向高风险有所不同。 高净值人群的风险偏好受金融环境变化的影响显著。在目前的特殊的经济环境下,他们对市场的风险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更深刻的考虑,今后的投资也将会更加谨慎。45%到55%左右的中低风险投资者会更趋于保守。 他们纷纷转投低风险性、高流动性的投资,甚至撤资变现。与此同时,受金融风暴的影响中国高净值人群显现出更强烈的多元化投资的意愿。将近八成的中国高净值人群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表示会进一步将投资组合调整得更加多元化。而对于09年市场,多数投资者仍然保持观望态度,且青睐于流动性高、收益率好于存款利率的固定收益产品。 

对外资银行谨慎

   私人银行在2007年才开始涌现于中国市场,中国大部分高净值人士对私人银行的了解程度并不高。受访的非私人银行用户中,只有不到20%的人听说过并能正确理解私人银行的概念。在私人银行客户的争夺战中,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目前受中国高净值人群的青睐度相当。 调研显示,他们选择私人银行时,会更倾向于股份制银行或外资银行,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优势则稍逊一筹。在中国高净值人士选择私人银行时,专业性、客户经理的服务和私人关系、品牌是他们最看重的三大标准。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私人银行之间的竞争格局正在出现微妙的变动。随着外资银行纷纷陷入危机,有70%左右的高净值人群对外资银行的态度变得更加谨慎,其中约10%的人为了资金安全,撤资或正考虑撤资回中资银行,另外约10%的人则表示在近两年,不会再考虑使用外资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 

中资行机会出现

   报告认为,中国私人财富市场潜力巨大,私人银行业发展势在必行。金融危机使得中国富人开始强调“追求回报的同时控制风险”,风险偏好归于理性,并且将逐渐对银行的投资顾问建议持更开放的态度,为中国私人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对外资银行而言,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比较严重,加之中国银行业监管的政策限制,短期内其在产品、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在中国难以体现,因此,在2年左右的机会窗口期,中资私人银行应积极占领并稳固市场。报告还发现,中资私人银行离岸业务较大的发展机会可能会在五年左右时间出现,当前应着重于在岸市场开发。而中国私人银行的特色发展之路应始于细分客户群,并通过为目标客户群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建立高度信任的客户关系,建立行业声誉,实现战略目标。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