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盛发展45亿再融资告吹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小瑛 深圳报道
1月10日,荣盛发展(002146.SZ)公告称,由于股价倒挂,申请撤回再融资方案已经获批。这也是去年8月房地产股再融资“开闸”以来,首家主动申请撤销再融资的房企。
按照原计划,荣盛发展将融资45亿元用于唐山、蚌埠、徐州、南京四个住宅项目建设,极大地缓解公司资金压力。
截至去年三季度末,荣盛发展的现金持有和一年期短债缺口为64亿元,较年初扩大54亿元。融资计划告吹后,荣盛的资金将面临着更加紧张的格局。
据统计,2013年,荣盛销售规模达到27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今年有望超越300亿元的规模边界,而业内人士认为,这通常是房企都要经历的规模瓶颈,如何成功突破也将是荣盛接下来面临的最大挑战。
融资告吹的困局
荣盛发展公告称,由于目前股价已低于发行底价较多,未来发行将面临较大的销售压力。经研究后,决定撤回申请文件,中国证监会已终止审查,同时,将寻求在未来合适的时机推出新的融资方案的可能。
2013年8月20日,荣盛发布再融资计划,拟以12.93元/股的价格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3.48亿股,融资45亿元。时间过去5个月仍未获批,而1月14日,荣盛发展已跌至8.76元,较定增价折价32%。
“股价跌了太多,很多投资者建议我们撤销再融资计划,管理层商议后,就撤回来了。”荣盛发展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融资需考虑投资者的意见,以后仍会在股市寻求融资机会。
事实上,不只是荣盛发展,最近三个月内,包括招商地产、北京城建、金科股份等公布融资计划的地产股价普遍下跌30%,但目前主动撤回的仅荣盛一家。
按照原募资计划,45亿拟用于荣盛4个项目建设,其中,唐山项目属于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蚌埠、徐州和南京项目都以中、小户型为主的商品房,定位首次置业的刚需人群,项目总投资额91.39亿元,预计总净利润达到21.09亿元。
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告诉记者,由于调控尚未放开,房企融资不仅要通过证监会,还需要国土部和住建部审核通过,四五十家房企一窝蜂上来融资,肯定是先通过符合政策导向的,比如保障房占比较高的项目,荣盛肯定也是预估到难批下来,所以主动撤销。
而眼下迫在眉睫的是,融资计划失败后,荣盛的这四个项目资金将如何解决?
“目前除了唐山项目外,其余三个都已开始销售。”荣盛发展内部人士说,公司会想办法解决资金问题。
对此,荣盛董秘陈金海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眼下只能通过别的途径寻求资金,融资渠道多种多样,只要合规荣盛都会尝试。
目前,荣盛发展主要通过担保借款、委托贷款、股票质押等方式融资,资金成本在8%左右,选择信托和基金的成本更高,私募基金利息通常超过20%。
规模瓶颈待突破
原本荣盛被多家机构寄予厚望,因为再融资一旦成功,将明显增加公司现金流,极大地缓解公司资金压力。此次融资告吹,也将影响到荣盛下一步的扩张计划。
记者对比发现,荣盛的财务杠杆率为A股公司高端。2013年三季度末,公司净负债率较年初上升53个百分点至131.6%,现金和短债的缺口为64亿元,较年初扩大54亿元。
荣盛2013年销售面积同比增长50.19%,排名第11位;由于荣盛的项目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销售均价较低,全年实现销售金额270亿元,同比增长49.54%,位列23位。
而广发证券的一份报告测算,荣盛预计2014年总货值550亿,销售规模有望达到380亿。
深圳某房企高管告诉记者,300亿的销售规模对于多数地产公司来说,往往是管理的瓶颈,属于规模能否进一步突破的边界。当房企达到这一规模上下时,股市再融资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股市融资几乎无成本,对公司进一步增长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
据统计,2013年荣盛共获取561.81万平米的土地储备,总地价款为112.65亿元。而从拿地时间看,主要集中在8、9、10月,三季度几乎将所有的合同销售金额(65亿元)都用于新购土地(60亿元),这正是在荣盛计划再融资之后。
很显然,缺失股市融资后,荣盛在规模上能否成功突破这一瓶颈,是对荣盛当前最大的考验。
上述房企高管说,“深圳就有几家上市房企掉进过300亿规模的陷阱,几年出不来。”
此外,在房企纷纷从二三线退守,进军一线城市抢地,以此化解二三线城市供应过剩的风险时,荣盛仍坚守在二三线城市发展,新增项目分布在廊坊、沈阳、南京、成都等城市。产品以普通商品住宅为主导产品,主要面向首次置业刚需。
宋延庆表示,需要防范的是,若未来取消限购,改善型需求爆发,大户型产品可能就比小户型的销售增长空间大。尤其是二三线城市,随时有放开限购的可能性,因此在产品销售上,房企面临的政策的不确定性风险较大。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