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环保行动派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马广志 北京报道
在中国经济最前沿的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和香港,他们既调查水资源紧缺问题,也探究雾霾发生的根源,既了解能源消耗,也关注垃圾处理……他们就像一支快速灵巧的侦察部队,在环境伤害发生的地方揭示着“环保欠账”给城市带来的危机真相。
他们是“蓝思气候变化观察团”,口号是“发现真相,改变习惯”。他们相信,每个人都能成为公民环保专家,每个人都能为中国环境的改良做出贡献。
发现真相
5月22日,2013年“蓝思气候变化观察团”首站活动在上海启动时,距离震惊一时的上海黄浦江死猪事件仅仅两个月。
“蓝思气候变化观察团”在曾漂浮死猪的嘉兴市新丰镇河道中取样显示,这里水体的总磷、氨氮指标劣于地表水五类标准。
当地居民告诉观察团,2007年之后,养猪的人开始增多,很多人把猪粪丢到河道里,直到死猪事件曝光后,政府进行了集中治理,猪粪扔到河里的现象才得以杜绝。
7月11日,“蓝思气候变化观察团”第二站活动在北京启动,几乎没费什么力气,顺着烟囱和异味,他们就找到几个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元凶。
在河北定州庞白土村,一座号称要做全世界最大的焦化企业的煤化工厂,染黑了这里的天空、房屋、道路、树叶,甚至是村民的脸。更可怕的是这里的气味,不仅让村民们夜不能眠,更让他们患上了各种怪病。“村里很多人得了癌症,还有检查不出来的病。”观察团成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项目官员蒋南青说。
10月15日,观察团2013年最后一次行程在香港启动。香港虽没有严重的环境污染,但香港城市垃圾围城现象却令人忧心。2010年香港每日运往堆填区的固体废物重量是1.3万吨,香港每日人均垃圾制造量为2.69公斤,可谓全球第一。
观察团了解到,香港现在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是填埋,但其现有的三个填埋场将在未来六年内陆续爆满停用。而由于居民反对填埋场扩建及焚烧设备建造,香港在2018年前后将面临垃圾无处安放的尴尬……
改变与行动
发现真相令人恐惧、不安,但城市环境危机逼迫“蓝思气候变化观察团”去揭示更多的真相。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希望在忧虑中发现一些触底再生的变革动力和积极改变、应对危机的正能量。
黄浦江死猪事件后的新丰镇很多地区如今已经被划为禁养区和限养区,当地政府希望能够引导当地居民种植生姜或养殖蜗牛。
在黄浦江上游水源水域核心位置的大莲湖,世界自然基金会正在进行湿地修复,以期净化天然水质。项目通过营造月牙形的湾堰使流经湿地的湖水滞缓,结合由湖泊底泥、煤渣堆砌的小岛,湖水中的污染物质被小岛的吸附材料取出,营养物质则供小岛的植物吸收利用。
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区域内水质就从劣五类改善到了二类水质,并一直得以维持。
为了应对大气污染,阻击PM2.5,京津冀地区也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整治力度。北京提出要在2016年关闭所有的燃煤电厂。饱受污染之苦的河北也加快了转型脚步,对从事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项目所得的企业,专门出台了3年免征、3年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同时,河北还立下了大面积关停钢铁、水泥、焦化等污染企业的“军令状”。
但推动绿色发展显然不能单靠政府。
2013年底“蓝思气候变化观察团”的第三站选择在广州启动,考察珠三角的节能减排。三天的考察,让观察团成员大为感慨,“在传统制造业、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等领域,都已不同程度地把节能环保转化为了内在动力。”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那拉荣泰说。
在珠三角的节能考察中,考察团还发现这样一个细节:一家环保NGO在珠海通过教育小学生生活节电知识,并让小学生作为社区宣传员挨家挨户宣传节电理念,效果出奇得好。“有一栋楼的用电量甚至因此很快降低了30%,并保持了下来。”蒋南青说。
“在城市危机面前,我们都是‘环保行动派’。当湛蓝的天、干净的水都成为稀缺资源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打一场城市保卫战。”蒋南青表示,“而如果败了,千千万万从农林草地进城的每一个人,都将无所栖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