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工业扩容新舟系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潇雨 北京报道
作为国内民机制造业极为少有打入国际市场的产品,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下称中航工业)旗下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航工业西飞)出产的新舟系列涡桨支线飞机最新型号新舟700于12月19日宣布全面启动研制工作。
尽管在市场表现方面至今难言成功,但新舟系列作为目前国产民机最为成熟的产品系列,始终被中航工业寄予较高的期望。但新舟700在目前国内市场环境之下,同时还要面对诸多国外同类机型竞争,前景仍不够明朗。
2016年底前首飞
“新舟700的优势在于一些新技术的使用、成本优势以及有区别的市场定位。”对于目前中国民机制造业“一干两支”目标之下,唯一真正投向市场的新舟系列产品,一位外资航空研究机构的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出较为乐观的判断,“建立在新舟60和600基础之上,应该获得了很多经验累积,对于这个行业而言至关重要。”
根据中航工业方面发布的信息显示,定位于70座级的新舟700将目标投向800公里以内的中等运量市场,得益于涡桨飞机在性能和成本上的独特优势,该机型将适应高原高温地区的复杂飞行环境和短距离频繁起降,燃油消耗、运营成本和维修成本都远低于喷气式飞机以及同类型竞争对手。
与传统观念中涡桨飞机“技术落后”不同的是,新舟700采用全新的气动技术,并采用电传操纵技术,同时配备智能化管理系统和先进的驾驶舱综合技术。这也是目前新型涡桨支线飞机普遍采用的方式,“在很多方面与新的喷气式飞机相比并没有太大区别。”一位涡桨飞机制造商对本报记者表示。
中航工业西飞副总经理王程宽透露,新舟700将在2016年底前实现首飞,2018年底前完成全部科研工作,并取得型号合格证,具备向先锋用户交付的条件,预计从2019年开始正式交付用户。
作为2008年便已经开始投入研制的飞机,在研发投入及市场预期方面,中航工业西飞也有自己的构想。根据西飞此前公开发布的报告表明,新舟700项目总经费需37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入10亿元,研制经费27亿元。中航工业方面透露,大部分研发成本将由自身筹措。
中航工业西飞方面认为,新舟700单机利润有望达到2852万元,交付127架飞机时可达到盈亏平衡点。这样一个目标对于民机而言并非难事,但对于新舟系列而言却应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目前很难盈利”
“市场接受度以及运营环境目前看都是不利因素,”一位从事支线航空业务的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大部分中国的旅行者对于涡桨式飞机的认知还不够充分,认为这是一种很落后的机型,同时国内支线航空的运营环境尚未形成,基础设施不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用涡桨飞机运营支线业务的公司更少之又少,仅有幸福航空和奥凯航空两家。”
目前国内运营新舟60最多的航空公司是奥凯航空,旗下有10架正在运营中。此外由中航工业控股的幸福航空同样运营新舟系列机型。
“目前看来如果采用国产涡桨飞机运营支线业务还是很难盈利的,奥凯也是因为有干线业务作为补充情况稍好,”前述从事支线航空业务的人士表示,“甚至幸福航空也曾经一度想引入干线喷气客机,只是最终没能获批。”
今年早些时候,中航工业西飞一位高层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舟系列飞机在国外的销量要多于国内,希望国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支持国产民机的发展。在12月16日举行的新涡桨支线飞机研制动员会上,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毛伟明明确表示:“我国政府支持和发展民机产业的决心是坚定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以‘新舟’系列为代表的国产民机产业的发展。”
“政策层面是一方面,但市场表现还是需要产品本身来证明,运营环境也并非一时一日就可以建立,这需要一个过程。”前述外资机构研究人士认为。
过去十几年中,中国政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支线的政策,但这一领域仍然没有得到像干线航空那样迅猛的发展,这其中主要原因就在于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然而支线航空在国内存在的市场空间以及涡桨支线飞机在航空运输业的“复兴”给这一领域带来更多机会,同时也有诸多的挑战。
新的市场空间?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民机制造商已经显现出一个趋势,即从过去以产品为导向转而开始以市场为导向,更注重产品本身与市场需求契合程度,这一点在新舟700目前的研发思路上体现得较为明显。
“新舟700在客舱设计上较之前的设计有一些更改,更注重于降低阻力和重量,这样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但在客舱舒适性上可能要做一些牺牲。”《航空周刊》亚太区负责人白广原对本报记者表示,“这都是为了适应竞争而做出的变化,显得更加成熟。”
目前全球涡桨支线飞机制造商中,最大的两家分别是欧洲的ATR和加拿大庞巴迪,新舟700与ATR72-600以及庞巴迪的Q400在市场定位上是竞争关系,但从产品的性能上看确实各有优势。
“ATR72-600客舱尺寸比较大,舒适性很好,但动力比较差,爬升速度慢,这样会拖累机场的效率。”白广原表示,“Q400性能和舒适性都不错,适合长航线,但运营成本比较高,接近喷气式飞机。”
“新舟700正好有机会在市场空当中寻找到机会,比如说他们在发动机的选择上,除了普惠和赛峰之外,还有可能选择罗尔斯罗伊斯的产品,那样可能在采购成本上会更高一些,但维护成本将会降低,性能也可以得到保证。”白广原认为。
油价的高涨对航空业冲击明显,涡桨飞机在燃油经济性以及短航程上的适应性优势使得一些航空公司开始重新评估或引入涡桨飞机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也让飞机制造商看到了新的市场空间,特别是一些在民机制造领域的后来者。
包括韩国以及印度在内的一些国家都已经提出了研发涡桨支线客机的计划,而传统的制造商则在想尽办法拓展自己的市场。“我们正好是选择在这个节点上启动一个新产品,当它投入市场的时候,对于我们来讲可能是一个最佳的机遇期。”中航工业副总经理耿汝光如是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