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杀郭德纲的是与非

作者:李北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12-25 15:27:00

摘要:又一次,郭德纲的名字与“封杀”二字联系在一起。

封杀郭德纲的是与非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北辰 北京报道

   又一次,郭德纲的名字与“封杀”二字联系在一起。北京电视台台长王晓东因病去世次日,因个人恩怨,郭德纲在微博上发了一首语含讽刺的打油诗和一个大红色的“囍”字,并将其置顶。北京电视台称郭的行为是“侮辱逝者的言行,是对生命的放肆践踏,对人性、良知的无视,对道义的颠覆”。并向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发函,号召全国电视台抵制郭的节目。北京电视台食堂甚至别出心裁地推出了一款名为“油炸纲”的早餐,以示愤怒。

   由于中国文化中“死者为大”的传统道德观,郭德纲“幸灾乐祸”的举止本能地触碰了舆论敏感的道德神经,但随着“公权力”的强势介入,似乎在一瞬间,郭德纲从一个“道德堪忧”的反面典型变成了民众同情的弱者。

   而另一方面,娱乐行业在市场化的互联网时代,仅凭道德依据“封杀”一名艺人的难度,以及谁有资格掌管“封杀”大权,似乎才是更值得探讨的话题。

公权力的“越权”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中国的媒体管理体制下,官方电视台与公权力紧密相连,而仅因为“道德问题”,一家电视台通过官方渠道号召全国电视台联合抵制一个民间艺人,是否越权,引发各方争议。学者押沙龙在微博中写道:“觉得郭德纲的发言缺德,你可以去批评,但呼吁封杀,呼吁抵制,这是把媒体当成自己的私器了。封杀的背后其实是剥夺一部分受众选择的权利,你有什么权力呼吁同行去剥夺这种权利?”

   时评人陈方写道:“公众未必都喜欢郭德纲,但联手‘封杀’却让他们不满。若郭德纲的微博确实侮辱了逝者,王晓东的家人完全可以通过法律渠道起诉郭德纲,北京电视台其实没有必要越俎代庖。作为公器的媒体,当然要坚守媒体责任,对违背社会公德的恶俗行为理应予以谴责,但如此‘封杀’的结果,却让事件带有了私家恩怨的色彩。”

   清华大学教授肖鹰则从另一个角度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对郭德纲的谴责有一定道理,但作为一家公共电视台,北京台也应该有更多一层的自我反思,现在北京台的意思是郭德纲‘恩将仇报’,但郭德纲‘有今天’,相关电视从业者是否也有一份责任?

   “中广协警告旗下400家电视台的从业人员‘莫让今天的王晓东先生之车,变成为千千万万个电视传媒人之辙’。那么王晓东先生之于郭德纲,‘前车之覆’是什么呢?既然倡导‘自律’,为了避免重踏前车之辙,中广协难道不应当提议它声称代表的‘千千万万个电视传媒人’自我反思吗?”

郭的“逆袭”

   事实上,郭德纲与北京电视台恩怨已久。早在2010年8月,郭德纲因纵容弟子殴打北京电视台记者一事,让这位江湖气十足的民间艺人的声誉降至谷底。与此次“打油诗事件”相同,北京台同样号召媒体封杀郭德纲,但效果并不理想。

   专栏作家潘采夫这样写道,两次事件中,“BTV不了解民意的秘密,不信任法律的正义,过于信赖权力的力量,本来民间自己的事,非要官方插一杠子,以为自己就是舆论,大众会站在自己一边,却忘了自己所代表的‘官方’正站在一个‘民间’的对立面,忘了郭德纲打的正是‘民间’这张牌。一个本该吃些教训的艺人,又一次借助‘体制’的力量实现了就地还魂,这有点讽刺。”

   尽管侯耀文曾如此评价郭德纲:“他一路坎坷,势必嫉恶如仇。”但郭德纲并非一个“体制反叛者”。“你得首先知道自己是个艺人,不是拿自己当一个反体制的精英,这太错误了啊!很多事情在合适的时机、以合适的技巧展现一下,摸一下就走。非要拿过来卖,有目的。也许会得了名,赚了钱,但也许也会倾家荡产诛灭九族。”郭在接受《人物》杂志采访时曾说。

   某种意义上,郭德纲与主流相声圈子的矛盾迎合了大众对反叛者的想象。如央视主持人赵普所说:“郭的崛起,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草根的胜利。他以一己之力赢得了市场,他念兹在兹的‘衣食父母’给了他巨大的支撑和鼓舞。客观上这对所有体制内表演团体或个人都构成了压力。而这一‘压力’的反作用力也常常将郭推到风口浪尖。他的口无遮拦,他的江湖豪迈成了一柄既抬高他‘庶民领袖’声望,又常常陷他于不仁不义境地的双刃剑。有人不分皂白地赞他捧他,与其说是由衷地喜欢这个人,还不如说是乐见他打破原有社会差序,挑战旧例陈规的行止。”

市场的力量

   郭德纲真正仰仗的资本,即是他口中的“衣食父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视台制片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郭德纲的相声以及他的为人,我都不喜欢,但在一个正常的社会,真正有权力‘封杀’一名艺人的只有市场,不需要任何公权力的参与。”

   陈方也写道:“当然,被市场选择的艺人,也有可能是道德败坏的,在某个短时段内,市场中可能充斥着不理性因素,观众也可能被某些艺人蛊惑,但长时间来看,观众对电视艺人有淘汰能力,‘德艺双馨’还真不是一个应该嘲笑的词。所以,不需要媒体出面替观众封杀谁,能够持久赢得观众喜爱和尊重的艺人,自然不会是道德败坏之辈。”

   而在现阶段,市场对郭德纲还算相当认可。资料显示,其电视节目收视率基本可以维持在同时段前几位,他也是视频网站最喜欢的艺人之一,由郭德纲主持的节目《我是传奇》曾获得1.3亿的点击量。

   时评人沈彬写道:“郭德纲的封杀不掉,见证了‘市场的力量’。郭德纲在相声界的市场地位和经济价值,就是他的护身符。以天量的粉丝作为支撑,形成了一个数以亿人计的巨大市场,无数演出、代言活动围绕着郭德纲。在这种局面下,又有多少电视台愿意放弃这份经济利益,跟着北京电视台‘赔本赚吆喝’?而且,郭德纲也有自身固定的网络、‘纲丝’口碑营销渠道,并不依赖传统的电视渠道。所以,即便北京电视台能发动全国400家电视台,也未必能封杀得了郭德纲……反过来说,在市场的逻辑支配下,郭德纲也在改变,从当年‘永不上春晚’的叛逆者,到在央视抛出绣球之后,火速自备台阶,食言而肥地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讲起之前被自己鄙夷的笑话。”

   此次北京电视台号召封杀郭德纲,让不少人想到了15年前中央电视台号召各电视台封杀陈佩斯事件,但与15年前不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崛起,传统主流媒体的权威正在被解构。

   互联网专家杨孝文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这个时代,封杀一个艺人的难度已经非常大了,尤其是在网上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的情况下,就算封杀了一段时间,之后也还有可能冒出来……北京电视台这次之所以输得如此难看,是因为郭德纲说的虽是传统相声,但思想是新的,他了解新媒体,会利用新媒体,北京台在网络战时代,却想打一场传统‘战争’……我相信郭德纲自己也会权衡,他可以得罪一些人,但不会影响他的生存。”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