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中抱紧自由”
吴小曼
“风雨中抱紧自由,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耳旁响起BeYond乐队的《光辉岁月》,脑海里浮现出曼德拉一生岁月的定格: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在肤色斗争中,年月把拥有变做失去,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如同黄家驹向曼德拉致敬歌声的画面再现,曼德拉在12月5日走完了他的“光辉岁月”,终于可以闭上疲惫的双眼。
而通常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在盖棺论定时,总难免被赞誉和质疑包围,在神化和真相之间,还原事实就越发艰难。
曼德拉不一样的是,不管外界对他的评价如何,都难以掩盖其个人魅力和因此散发的智慧光芒。他用他的宽容和理智重新定义了一个政治人物的意义,原来真正伟大的政治家并不在于拥有权力的多寡,而是他表现出来的勇气和给人带来的自由和希望。因此他的精神价值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大于其他。
光辉岁月
“在最艰难的岁月,也没有放弃对自由的追求”,或许是艺术家在精神气质上的相通,他们天生就具备一种高贵的品质:爱与悲悯,曼德拉不单单是一个政客,他身上更多闪现着人性的光芒,因为他能洞悉人性的多变和卑劣,也就会去理解社会的复杂,所以他一生都是在为改变“种族隔离”制度而战斗,并为南非的社会转型贡献智慧。而当时深受香港娱乐业和社会现实影响的黄家驹,也体会到个人理想和生存之间的矛盾而陷入迷茫,而曼德拉无疑是远方的一座灯塔,他照亮了无数在黑暗中前行的人。
黄家驹在1988年创作了《光辉岁月》,也是对个人理想的致敬,当时曼德拉还在监狱中,但他并没有放弃希望而是继续在战斗:画画、写诗、种植物,他用有尊严的方式慢慢感化了政府和狱警,曼德拉于1990年2月11日被释放,他在监狱里整整呆了27年。这种在困境中表现出来的道义力量曾激励着世界各地的人,有很多音乐家和画家为曼德拉创作,世界上向曼德拉致敬的音乐作品最经典的就有10首,《光辉岁月》只是其中之一。在南非世界杯期间,中国大使馆驻南非代表无意中聊起BeYond乐队的音乐。当时出席活动的曼德拉很是好奇,就让代表代为翻译了歌词大意,曼德拉听后黯然泪下!
或许是他看到了一个黄色肤色的音乐人,与他同样有着为肤色而斗争的渴望,他们曾在自己的“光辉岁月”,写下了人生传奇。
画家曼德拉
曼德拉在93岁高龄时,享受到了一个画家的殊荣,他在罗本岛狱室里的几幅画拍出了高价,可能艺术圈的人会有质疑,因为这些作品从绘画性和艺术性上来看价值并不高,但它的历史意义却非同一般。
据曼德拉接受媒体采访报道,这些画都是他在遭受非人的折磨后,在比勒陀利亚地方监狱中,由于不能与人交流,他就用作画来消磨时间,他时常画一些铁栏杆外的风景。
他也画狱室、门窗,这些画线条简洁、色彩明丽,充满着蓬勃的生气,而并不是灰暗和颓废,从中不难看出他在风雨中依然充满希望,抱紧自由,因为监狱是囚禁不了人的自由思想。他的黑白画其实更有力量,虽然是重复的手印,但黑白分明,如同肤色的对立,好在这些没有给他种下仇恨的种子,而是因为他从艺术中体会到美之大爱,这是一种具有宗教情怀的宽容精神,他在作品中获得的力量也为他日后开启的“和解之路”找到了智慧的钥匙,这或许是他提供给其他转型国家的一个很好的借鉴,不能“以暴制暴”,而是要致力于制度的建设和对不同思想、文化的族群的谅解与宽容,这是一种超越个人情感的理性精神。
曼德拉1982年被转到开普敦的波尔斯摩尔监狱后,他迫使狱方让他开了个小菜园子,在那儿他种了近900株植物。后来他把种好的西红柿、蔬菜送给狱警,然后他们慢慢理解了他,曼德拉日后说他正是通过与这些人的沟通,才改变了他之初的对抗策略。
写诗的情人
曼德拉曾因“暴力对抗政府”被关进了监狱,这也是他饱受质疑的地方,说他曾参与“恐怖活动”,好在曼德拉能分阶段调整自己的斗争手段,他的第二任妻子温妮,也是他的“后方支持者”却没有跟上他的步伐,两人最后分道扬镳,曼德拉曾在回忆录里满怀愧疚。他是一个深情的丈夫,曾在监狱里给温妮写了很多情诗,这些诗曾给予了他在逆境中活下去的勇气。
曼德拉在书中提到他与温妮1958年结婚,她当时还是一位20岁出头的年轻女性,与他第一任妻子一样都出生在农村,不一样的是温妮热衷于政治。还有温妮个性鲜明,他们认识之初曼德拉就意识到温妮将给他带来“麻烦”,但他还是被她吸引。
1964年,曼德拉因“企图暴力推翻政府”罪名被判处终身监禁。这期间温妮四处为他奔走呐喊,她也数次被捕入狱或遭禁,但她依然呼吁黑人为争取自由和权利“战斗到底”。同时她还要照顾两个女儿,或许是她因曾遭受到的不公,脾气变得更加暴躁而且偏执,她有自己喜欢的情人,喜欢用暴力手段清除异己,这些都让曼德拉无法忍受,但曼德拉依然深爱温妮,也想出狱后对她进行补偿,但最后终因两个人的政治观点不一致走向分居然后离婚,这对曼德拉来说是一次艰难的情感抉择,但为了南非的和平和未来,他做出了个人牺牲。
1998年,80周岁的曼德拉与格拉萨·马谢尔成婚。这是他与温妮离婚不久后的第三段婚姻,也是他人生的第三次转折,他在“权力顶峰”时并不贪恋权力,而是和平卸任后与格拉萨做起了慈善事业,他们在全世界传播爱与希望。
格拉萨比曼德拉小21岁,与温妮不一样的是她性格温和,曾在葡萄牙里斯本留学,加入莫桑比克解放阵线,与萨莫拉并肩作战,后成为萨莫拉的教育部长和妻子。
曼德拉和格拉萨首次接触是在1986年,即萨莫拉坠机身亡后,曼德拉从狱中写信给格拉萨。
出狱后,曼德拉在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见到格拉萨。1992年,曼德拉成为格拉萨继子的教父。
曼德拉曾允许现场媒体报道他的爱情故事。他告诉记者:“人到晚年,因为她给我的爱和支持,我的生命又得以如花绽放。”
他们除了慈善事业外,还喜欢艺术、收藏,曼德拉收藏有世界很多国家的艺术作品,尤其是黑人艺术家的作品,其中有部分是以曼德拉为素材的作品,曼德拉还很喜欢东方的艺术作品,尤其是中国的民俗、脸谱等传统艺术,如今他的收藏都在曼德拉艺术博物馆展示,他认为收藏的目的不是为了拥有,而是展示和教育意义。
从曼德拉的个人生活可以看出他与其他政治家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他始终用理解和宽容对待他的反对者和追随者,所以他能得到普遍的尊重。
(作者为本报文化版主编)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