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聋儿走出无声世界

作者:马广志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12-04 22:50:00

摘要:为让更多聋儿早日重建听力,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2009年启动了“集善工程—助听行动”公益项目。

  本报记者马广志北京报道

  据调查,许多听障儿童并不是完全丧失听力,而是拥有部分微弱的残余听力,通过佩戴助听器和植入人工耳蜗,这些听障儿童可以恢复或者获得听的感觉。

  为让更多聋儿早日重建听力,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2009年启动了“集善工程—助听行动”公益项目,开展助听器、人工耳蜗、听力康复设备和师资培训等项目,并于今年9月设立了“听力教育基金”,接受爱心企业的捐赠。

  听力残疾治疗越早越好

  众所周知,正常的听力是进行语言学习的前提,1-3岁是大脑语言中枢发育最快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学说话非常快,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孩子有听力障碍并进行治疗,失去了语言学习的最好时机,就会导致小儿言语障碍,造成终身遗憾。

  据了解,我国现有0-6岁听障儿童13.7万,其中重度以上听力障碍儿童约11.5万(占总数的84%),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无法通过佩戴助听器达到听觉和言语康复,庞大的聋儿群体等待救治。而听力障碍早发现是降低听力残疾发生的关键。

  怎样才能最早发现先天性听力损害呢?专家介绍,最关键的就是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在第一时间(出生时)了解孩子的听力状况,发现问题跟踪观察,在孩子出生后的3-6个月做出明确的听力诊断,以便及早干预,及时治疗,避免或减轻听力残疾。

  人工耳蜗技术的问世,使聋人重回有声世界的梦想变为现实,而这也是治疗双耳重度和极重度耳聋唯一有效的方法,重度耳聋的患儿经过人工耳蜗植入,再配合言语康复训练,不但能听到声音,还能张口说话。适合人工耳蜗植入的孩子应及早治疗,以期得到最好的效果,最佳手术年龄为1-3岁,而且越早越好。

  人工耳蜗技术于上世纪60年代研制成功,已经被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美国、澳大利亚、奥地利等国的产品处于较为领先地位,但人工耳蜗设备、植入手术和后期康复的费用昂贵,贫困家庭难以承受,往往错过或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聋儿康复治疗的投入。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仅学龄前听力残疾儿童就有近20万。作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重点项目之一,助听行动主要开展助听器、人工耳蜗、听力康复设备和师资培训等项目。

  峰力造福中国听障人士

  近年来,一大批有爱心的企业关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助听行动”项目,并慷慨解囊,使得越来越多的听障残疾人重获听力,改变了生活。

  近日,在“2013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期间,中国国际从事弱听产品的国际知名企业——SONOVA(索诺瓦)听力集团旗下的“瑞士峰力助听器品牌”和“美国AB人工耳蜗品牌”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价值148万元的助听器及价值110万元的仿生人工耳蜗。汤小泉理事长接受捐赠,并感谢瑞士峰力(中国)和“领先仿生耳蜗(中国)”对弱听人士的爱心捐赠,期待与企业携手共同造福更多的弱听人士。

  “SONOVA(索诺瓦)听力集团及其所属的峰力公司、美国领先仿生有限公司是该基金会的老朋友。我们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捐赠仪式上,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费薇表示。

  费薇说,几年来,两家公司多次捐赠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峰力美人鱼助听器、AB人工耳蜗、用于聋儿教学的动态调频设备和项目配套资金等,为听力残疾康复事业做出了贡献。“今天,两家企业再次捐赠支持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用于开展救助听障儿童听力康复工作,是与中国长期友好合作基础上的又一项丰硕成果。”

  她表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将协调组织好两家公司捐赠助听设备的使用工作,珍惜好、使用好企业的爱心捐赠,救助最亟须的听障人士,帮助他们走出无声世界。

  据悉,由峰力品牌发起并主办的国际儿童听力大会将于2014年4月在上海召开。作为第一个在中国大陆召开的国际听力学盛会,必将为中国的儿童听力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机会,同时峰力(中国)还在积极筹备建立中国研发中心,全面推进中国听力学学术进步。峰力期待通过更多学术、公益等项目的合作,造福中国听障人士。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