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谁是黑莓的买家

作者:张晓斌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9-25 22:37:00

摘要:继摩托罗拉和诺基亚之后,黑莓也正式踏上出售之路,成为资本市场的玩物。

谁是黑莓的买家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晓斌 北京报道

  继摩托罗拉和诺基亚之后,黑莓也正式踏上出售之路,成为资本市场的玩物。

  9月24日,黑莓正式宣布已经与其第一大股东、加拿大金融控股机构FairfaxFinancial牵头的投资联盟签订出售意向书,作价47亿美元,这意味着黑莓正式启动了私有化乃至出售路径。

  随着黑莓的淡出,竞争激烈的大众消费市场已经基本上没有了第一代手机巨头的身影,索爱、摩托罗拉乃至诺基亚都逐步远去;面对市场份额萎缩,黑莓选择了聚焦企业市场,但这偏安一隅能维持多久,依然充满未知。

  47亿美元启动私有化

  虽然黑莓因为业务没落早已释放多样化战略考虑的信号,但实际上,真正的卖家很少浮现,此次向黑莓伸出橄榄枝的,其实也是其第一大股东。

  公开资料显示,FairfaxFinancial是加拿大一家金融控股公司,涉足保险、投资管理等多项业务。目前,该公司持有约10%的黑莓股份。

  据了解,FairfaxFinancial牵头组织了一个银行团,并争取美银美林等投行资本支持,其提出的报价为每股9美元,大约交易价格为47亿美元,这一报价溢价平平,较黑莓前一个交易日涨幅仅3%。而2008年夏天的时候,黑莓股价曾经达到148美元峰值,彼时,其市值超过了800亿美元。

  不过,目前黑莓与FairfaxFinancial银行团签署的还只是意向收购书;根据约定,双方在11月4日前完成尽职调查后签署正式协议;同时,黑莓仍可以与其他的潜在收购对象洽谈并达成交易。而如果黑莓与其他第三方达成协议,将会支付给FairfaxFinancial银行团一定的赔偿,分手费数额不大,不过2亿美元,而截至目前,黑莓账上有28亿美元现金,且其财务报表并无负债。

  “如果黑莓私有化成功,可以暂时摆脱华尔街的压力。”iSuppli中国区研究总监王阳认为,私有化也只是黑莓的权宜之计,如果资本运作得当,黑莓也许还可能重新上市,但如果运作失败,最终还是难逃出售命运。

  但对于黑莓的未来,王阳表示并不乐观,“黑莓优势已经丧失。”

  昔日王者陨落

  曾几何时,黑莓作为智能手机的代名词,广受追捧。

  1999年,RIM公司正式推出了首款黑莓手机,Pushmail成为其标杆功能,获得商务人士青睐,尤其是2001年美国爆发9·11事件的时候,当时事故现场网络中断,但黑莓因为其独有的网络和服务,依然能够正常发送信息,从此声名鹊起。

  此外,黑莓和苹果一样,也是封闭的系统,拥有一批忠实的粉丝。奥巴马当年竞选美国总统的时候,黑莓不离手,被戏称为“黑莓总统”,直到入主白宫被要求换机,还对黑莓“恋恋不舍”;市场上甚至一度出现了山寨奥巴马代言黑莓的广告。

  而在国内市场,在后来的触屏手机涌现之前,黑莓各式各样的水货、翻新机曾遍布北京中关村市场,彼时,黑莓的风头决不亚于后来的HTC乃至iPhone。不过遗憾的是,黑莓在水货市场最为红火的时候,并没有借机进入中国市场。

  “某种意义上,它错过了中国市场的时间窗。”赛诺市场研究公司副总经理孙琦认为,即便是后来正式进驻中国市场,黑莓也依然不太接地气,产品发布、套餐设置以及与运营商合作等方面都还是非常高调。

  以全球市场规模来看,根据IDC的数据,2009年在智能机市场,黑莓出货量仅次于诺基亚,市场份额高达20%,当时正在发力的苹果市场份额也只有14.4%,在黑莓之后,后来崛起的三星,份额更是只有3.3%,其一年的出货量也不过570万台。

  但时过境迁,昔日的王者市场份额不断萎缩,进入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前五的排名已渐渐不见黑莓的身影。

  10亿美元预亏的压力

  在孙琦看来,黑莓主要优势还是在于邮件和安全,但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转变,这些优势反而成为黑莓的阻碍了。

  “智能手机功能早已突破了早先的邮件服务等办公应用,包括微博、微信、娱乐和游戏等数字生活内容,正在成为智能手机的主流应用。”孙琦认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渗透,移动互联网也在逐步崛起,“但黑莓在这块很少涉足,依然是传统的硬件加服务的模式。”

  黑莓最新发布的财报预计,其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出货约为370万部,较上一季度出货量腰斩,且大部分都还是老旧机型。在第二季度10亿美元预亏中,主要来自库存的减计。

  由于库存和新品准备问题,2013年之前,黑莓曾1年多未发布新品,一直到今年1月,才发布首批搭载最新BlackBerry10系统的手机Z10和Q10,但这两款手机未能在北美市场打开局面,甚至在黑莓的最新财报中“按下不表”。

  与之相应的是,苹果最新发布的iPhone5s/5c发售的首个周末就创下了900万部的销量;而以单季计算,根据调研机构Canalys数据,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市场,三星出货量高达7560万部,苹果也达到了3120万部,而前五名的出货量,基本都在千万级以上。

  王阳认为,智能机竞争已进入生态系统阶段,黑莓虽然也是封闭系统,但其开发者和应用的数量与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早已不是一个量级,两大主流系统已垄断市场。即便是在边缘化的第三名之争中,黑莓OS也逐渐输给了微软的WindowsPhone平台。与此同时,黑莓原有的小众化优势,也被逐渐消解。

  同时,在安全方面,很多企业级的交互服务也越来越成熟安全,对黑莓的替代性越来越强,而在个人消费市场,王阳认为,“黑莓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未来将会逐步收缩个人消费业务,同时,黑莓会逐步将自己的软件、服务和生态系统开放。

  据了解,目前黑莓即时通讯服务BBM正在逐步登录iOS和Android平台,但这对于黑莓大困局而言,仍然是杯水车薪。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