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银行主动放贷惹企业不安

作者:蔡燕兰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3-21 19:48:00

摘要:贷款激增或现“退钱潮”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蔡燕兰 上海报道

   去年想方设法贷不到款,今年则是银行主动请客吃饭贷款给你,这不是凭空杜撰的故事,而是广东中山市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真实经历。
    3月13日,该公司总经理向参加上海首届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研讨会的上海济邦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燎透露了此事,并很困惑地表示,这样的贷款不知道该要还是不要,要呢,又怕下半年银行再收缩信贷,到时自己又要限入被动局面。
    这或许不是个案。单从2009年前两月新增2.69万信贷上就可以看出,市场流动性非常充裕,有专家就曾表示,贷款数量剧增或与银行主动放贷有关。


银行180°大转弯
    据张燎介绍,中山市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透露,今年年初,某银行行长主动找他吃饭,问他要不要贷款。而去年其想方设法找银行贷款时却怎么都贷不到。
    3月18日,本报记者联系到张燎口中的这家公司。作为广东中山市政府全资企业,该公司于2007年正式成立,并负责该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该公司一高层人士李琦(化名)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谈及公司成立之初遭遇的贷款困局,对方坦然表示:“其实银行前后截然不同的反应并没有可比性,当时我们只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很多项目都没有推广开,银行自然不肯这么容易地给我们贷款。”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认为,银行不肯贷款的原因与去年国内银行的货币供给量减少有直接关系。国内某投融资公司一不愿具名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每年的利润高达几千万,在银行眼里应该算是比较优质的贷款对象。“但是去年我们找银行贷款,贷款利率居然要上浮10%左右。”
    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去年不要说道路、交通投资贷款,就算是其他比较好的行业贷款也不容易。总的来说,去年上半年是一种极端的情况。”
    而目前,李琦所在的公司“资金的来源渠道已经比以前多了很多”,但来自银行渠道的资金仍占到了60%。


恐受制银行欲觅民间资金
    用李琦的话说,现在公司已经不缺钱,甚至觉得银行给的钱太多了。“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公司60%贷款资金来源于银行,基本上就是受银行控制。万一今年下半年银行突然银根收紧,关了水龙头,我们该怎么办?”
    道路建设项目工程最担心的就是中途缺粮。李琦说,资金链一旦断裂,这些耗资上亿甚至几十亿的工程立马就中断。从上游的钢材、水泥供给,到下游数千人的施工基础项目,这个损失可不是小数目。
    “现在暂时先从银行贷款,但是我们也在考虑更多的资金来源。比如企业发债、引进民营资本进行BT、BOT,逐步把我们的债务结构优化。”虽然中央启动了4万亿内需拉动计划,而且大半集中在基础设施项目中,“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认为政府投资公司应该做一个长远打算,引入更多民间资本,以保证公司资金充裕以及成本最低。”
    在国内,政府机构不能直接向银行贷款,只能通过成立国有公司向银行贷款。但由于国有投融资公司的资产基本以无盈利能力或盈利能力较差的市政基础设施类资产为主,资产可抵押性不强,其偿还贷款的主要来源还是政府财政拨款。
    张燎认为,在国内银行逐步上市、商业化、银行对贷款的审批条件逐步规范的情况下,政府投资公司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的能力正在逐渐变弱。因此,银行转而主动向基础设施企业放贷。


贷款激增或引发“退钱潮”
    今年银行贷款统计数字显示,1、2月国内共计新增贷款约2.69万亿元,新增贷款总量约占全年新增贷款的52%。而在1、2月份的新增贷款中,票据融资的占比也从1月份的38.5%上升为2月份的45.5%,票据融资占新增贷款的比重接近半壁江山。
    14日,契合“金融危机对国内基础设施影响”这一话题,首届PPP研讨会正式在上海举行。会议上,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2.69万亿新增贷款量也可能引发新的问题,其中,不排除地方政府和企业因为无力吞咽消化这部分资金,而导致“退钱”的可能性。
    曹远征认为:“现在开始,应该是很多地方要开始退钱了。地方财政困难给不了太多的财政支持,同时基础设施项目面临技术、运营等问题而无法实施。所以,就算银行愿意给地方政府大笔贷款,他也觉得很烫手,消化不了那就宁愿不要了。”
    奚君羊认为,银行放贷最终还是要看盈利,从比重上来看,未来的放贷比重肯定会降低。“贷款是跟中央、地方政府项目有关,上半年规划项目投完了,下半年就没有那么多的量,因此下半年银行放贷量应该会有所下降。”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