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模式:那些“第一”如何创造

作者:马广志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9-11 23:11:00

摘要:这里有全国首个残疾人康复公园,这里有全国首份区级残疾人杂志,这里还是被国务院(省、市)残工委授予的“全国(省、市)残疾人工作先进区”……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马广志 北京报道

  这里有全国首个残疾人康复公园,这里有全国首份区级残疾人杂志,这里还是被国务院(省、市)残工委授予的“全国(省、市)残疾人工作先进区”……

  这里是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如果说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发展是神奇的,深圳更是创造这神奇的窗口。当年,中国对外开放的帷幕就是在这里拉开的;今天,这里又开启了残疾人事业工作的“宝安模式”。

  政府主导是保障

  “如果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没有广东的小康;没有残疾人的幸福,就谈不上和谐社会;没有残疾人的发展,就不能说是和谐发展。”前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曾经如此论述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性。

  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方针指导下,宝安区委、区政府近年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残疾人事业发展全局,以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不断创新工作理念与工作机制,着力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全区残疾人工作不断有新意和亮点呈现,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品牌和文化。

  “这里的残疾人个个是‘喜在眉梢、乐在脸上、甜在心里’,这让人深感欣慰。”在宝安多次走访基层工作后,深圳市残联理事长祖玉琴如此表示。

  在总结近年来宝安区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的经验时,宝安区残联理事长黄平彪对记者说:“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资源共享是宝安残疾人工作的根本原则,其中,以政府为主导,是做强做大残疾人事业的基础。”

  政府主导的最直观表征,就是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纳入各项计划。黄平彪表示,长期以来,宝安对残疾人事业实施“五纳入”,即纳入区“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年度政府工作计划,纳入政府年度考核目标,纳入区卫生规划以及纳入区财政预算。宝安区在财政年度预算中安排了残疾人工作专项经费,并逐年增长,建立了稳定的残疾人事业经费保障机制。

  不仅如此,宝安区还成立了残工委,24个残工委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从而建立了党政统一领导,残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各方支持,残疾人广泛参与的责权统一的残疾人工作体制,为残疾人事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目前,宝安全区已建成区、街道、社区、家庭四级康复网络体系100多个机构:全区6个街道都成立了残联,配备了理事长、专干;全区高标准建立6个街道职康中心(按户籍残疾人的数量规模,面积最大的达1700平方米,最小的也有600平方米),实现了社区康园网络全覆盖。

  不断创新是根本

  从“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到“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再到“广东省社区康园网络建设示范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不过5年时间,宝安区的残疾人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屹立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叩问个中进取之道,创新是为根本。

  理念创新为“宝安模式”奠基。依据有关规定并结合工作实际,宝安区提出了“三服务”理念和“四满意”工作目标,即“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基层服务、为残疾人服务”,做到“四个增强”(增强责任意识、增强全局意识、增强政治意识、增强创新意识)、“四个提倡”(提倡学习、提倡自觉、提倡团结、提倡务实),解决“四个问题”(敬业问题、合力问题、形象问题、能力问题),加强“六个方面教育”(基础理论教育、宗旨教育、爱岗敬业教育、法制和纪律教育、廉洁自律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从而达到“四满意”,即“让残疾人满意,让残疾人家属满意,让各级残联满意,让党政满意”,切实把残疾人服务“做成特色、做成品牌、做成文化”。

  这些具有鲜明宝安特色的队伍建设和工作理念,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中残联理事、人事部主任相自成来宝安调研时也表示:“宝安残联系统的队伍教育和工作理念很有新意,不仅要在深圳推广,更要在全国推广。”

  文化创新为“宝安模式”聚力。知识改变命运,文化陶冶情操。除了不定期举行诗歌朗诵、举办综合业务知识培训班外,宝安区残联还在深圳率先推出第一份专属于残疾人自己的双月刊杂志《荷秋藤》。“残疾人的素质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因为《荷秋藤》杂志,不少以前的专业上网户现在都变成了专业写稿户。”《荷秋藤》杂志编辑部一名工作人员充满欣喜地对记者说。

  “残疾人事业要向前发展,在品牌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核心就是文化的竞争。把残疾人服务‘做成文化’包括为残疾人服务的理念、为残疾人服务的价值观、为残疾人服务工作的不断创新、发展,只有把残疾人工作‘做成文化’,才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不枯源泉。”宝安区残联工作人员小刘如此写道。

  机制创新为“宝安模式”保证。“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水平,管理出成绩”。近年来,宝安区大胆革新残疾人工作机制,以规范化管理推动残疾人服务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除了大胆对残联各部门进行调整,理顺部门设置,对职能进行分工,明确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的职责外,同时还修改制定了残联公文处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和其它相关制度,形成了科学、合理的机关内部运作机制。

  此外,为了全面有效地推进残疾人各项工作,宝安区还分门别类地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并以此对各街道基层残联实行量化考核,对街道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责任制、残疾人就业信息跟踪管理数据库和残疾人就业服务档案管理等进行量化管理和考核,使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条理化、规范化、任务明晰、责任到人。崭新的工作机制、规范化的管理,提高了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为宝安残疾人工作又快又好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