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宏宝卖壳11涨停迷雾
摘要:江苏宏宝开盘再次强势一字涨停。这已是本月以来江苏宏宝的连续第11个涨停板了,股价攀至17.18元/股,较停牌前涨幅高达184.91%,逼近其历史高位17.56元/股。
见习记者 王俊仙 南京报道
8月23日,江苏宏宝(002071.SZ)开盘再次强势一字涨停。这已是本月以来江苏宏宝的连续第11个涨停板了,股价攀至17.18元/股,较停牌前涨幅高达184.91%,逼近其历史高位17.56元/股。
涨停板的产生源于江苏宏宝8月8日晚的一则公告,因长城影视文化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集团”)拟借壳江苏宏宝,公司将“摇身一变”,成为时下热门的影视制作题材。
然而资产重组的另一主角长城影视,因于2013年5月31日申请IPO终止审查,而被业界质疑其不符合上市标准,却欲通过借壳曲线上市。对此江苏宏宝董秘顾桂新向《华夏时报》记者解释称,并不是长城影视财务上有什么问题,而是长城影视谈好借壳江苏宏宝后,主动申请IPO撤单。
可疑的“含金量”
一则长城影视拟借壳的公告,令江苏宏宝股价史上第一次连续11个涨停板。不管此次资产重组是否成功,对于江苏宏宝来说,长城影视都将是其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到底长城影视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够支撑江苏宏宝股价如此强势上涨?
长城影视主营业务为电视剧的投资、制作、发行及广告等衍生业务,属于当今名副其实的热门影视文化概念。公司2011年、201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71亿元、4.37亿元,同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分别为1.26亿元、1.42亿元。此次资产置入的长城影视,经审计的权益账面价值为4.76亿元,按照收益法评估值作价22.91亿元,增值18.14亿元,增值率达381.06%。
从交易报告书(草案)中可以看到,长城影视的应收账款一直居高不下。2012年年底应收账款为33725.82万元,比年初增长63.33%。2012年应收账款周转率为1.61次,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32次。应收账款的高企也成为了长城影视净利润“含金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在长城影视披露的近两年及一期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为净流出。
然而记者发现,长城影视2012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实际上比1.61次还要低。
在2013年1月1日之前,长城影视对于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中账龄为1-2年的款项,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20%,而这样的坏账计提比例是高于同行业标准水平的。同行业上市公司华录百纳(300291.SZ)、新文化(300336.SZ)1-2年的应收账款计提比例为10%,而华谊兄弟(300027.SZ)则更是低至5%。
因此如果按照10%的计提标准来计算长城影视的应收账款,长城影视2013年之前的应收账款其实应该比其披露的报表中的数据更高。
长城影视2012年底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37439.61万元,其中1-2年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约10084.4万元,占比26.94%,如果按照之前20%的坏账准备比例计提,1-2年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为2016.88万元,2012年底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将为33725.82万元(报表数据);而如果按照更为合理的10%的计提比例,应收账款可以少计提1008.44万元坏账准备,从而2012年年底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将上升至34734.26万元,比年初增长68.21%,比原来的63.33%上升近5个百分点。
由于长城影视未公布其2011年应收账款明细,因此无法获知按上述更为合理的10%计提比例调整后的2011年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但是如果结合长城影视2012年营业收入43728.81万元,2012年年底应收账款调整后为34734.26万元,即使是按照原有的2011年年底应收账款20649.48万元来计算,长城影视2012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应至多为1.58次。
值得注意的是,长城影视的审计报告显示,长城影视不久前进行了会计估计变更:自2013年1月1日起,对于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中账龄为1-2年的款项,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从20%更改为10%计提。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位不愿具名的注册会计师认为:“这也更表明了长城影视之前1-2年坏账计提比例不合理,实际上,长城影视的2013年之前会计年度的应收账款是比报表中体现的数字更高的。另外,虽然在长城影视看来,公司的销售客户主要为各大电视台及主流视频网站,客户的信誉很好,但仍不能排除应收账款存在的坏账风险,投资者应警惕其应收账款过高。”
撤单之谜
虽然资产重组的业绩前景看似不错,但是由于长城影视是在拟IPO上市又终止后,转道借壳江苏宏宝,时间上的紧凑给市场留下了许多遐想空间。
“长城影视不走IPO,而走借壳这条路来上市募资,可能是因为目前IPO被暂停,不能确定何时能够开闸,所以想要借壳尽早实现上市。”上述注册会计师表示,“另外从总体的标准上来讲,IPO的审核和重组审核是一样的。然而IPO审查在实际执行时更为严格,要求的程序很繁琐。尤其是IPO的财务自查,还要延伸审查公司的客户、供应商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并不是每一个公司都能够满足审查要求的。相对而言,重组就没有财务自查这个内容,不用那么详细,再去核查公司的客户和供应商等。”
有投资者则在股吧中直接质疑称:“长城影视的财务报表肯定有问题,不然怎么退出证监会的财务稽查?”
对此,顾桂新解释称:“其实我们和长城影视双方真正接触谈重组的事是今年‘五一’左右。那时长城影视还在排队IPO,他们说目前IPO暂停、没有确定开闸时间,公司过会上市实在是遥遥无期。那时候,长城影视的想法是IPO不放弃,重组也谈。后来由于双方达成共识,长城影视就撤单了,并非市场传言的IPO被否或者财务有问题。长城影视方面主要是希望能够通过借壳早一些上市。”
被迫卖壳
其实在此之前,作为“五金龙头”的江苏宏宝不管是股价还是业绩都并不突出,自上市以来为数不多的涨停板也是因为其之前所涉光伏概念。
2006年上市当年,江苏宏宝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1.73%,为2219.89万元;紧随着第二年,净利润就出现了大幅下滑,同比下降88.14%;2008年净利润同比下滑幅度更是高达419.36%,亦即江苏宏宝在上市的第三年就深陷亏损848.16万元的境地。
与此同时,其五个IPO项目中有三个被暂停实施,分别是先进模具制造项目、内燃机优质连杆项目和高档管道工具项目。2009年,江苏宏宝开始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但因重组预案未达成一致,当年即终止。
再加上2009年仅186.22万元的净利润使得江苏宏宝不得不另谋他路。江苏宏宝的光伏概念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2010年,江苏宏宝及其全资子公司共出资9275万元,与另外5个股东共同设立江苏宏宝光电有限公司,合计持有后者53%股权。其中7917.84万元为结余的IPO募集资金,占IPO募集资金净额(1.79亿元)的44.23%。
随后在2011年光伏行业处于低迷状态时,江苏宏宝及其子公司却与其他股东共同对宏宝光电增资1.25亿元,也就是说持有53%股权的江苏宏宝及其子公司将再次斥资6625万元。
然而江苏宏宝前后累计投入约1.59亿元的宏宝光电,却是一个“烂摊子”。顾桂新告诉记者:“事后看来,公司投资的宏宝光电是不成功的,光伏业务对公司形成了财务负担。”
由于光伏行业形势低迷,宏宝光电直到2012年年底仍未进入正常生产经营状态。而其筹建三年来发生的费用及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则高达1.20亿元。尤其是2012年度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9706 万元,更是将江苏宏宝直接拉下亏损的深渊,2012年巨亏5487.25万元的业绩也直接促使了江苏宏宝如今的卖壳行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